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成唯识论直解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成 唯 识 论 直 解

林 国 良 著

第一章 论破我执与法执

〔 卷 一 〕

【解题】《成唯识论》原著虽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但形式上不分章,而是按篇幅大致相等的原则分为十卷。现本书按其在的逻辑结构,将原著分为六章。第一章的主要容是论述破我执和法执。

破我执和法执,是佛教理论关注的中心问题之一。众生由我执和法执而流转生死、轮回六道,由破我执和法执而见道证道、成圣成佛。而我执与法执的根源在于人们将识自体变现的相分、见分或似我似法,执着为实我实法。本论在阐明了上述造论宗旨和对二执的总体批判后,进而对破我执和破法执分别进行论述。我执的理论形态表现在外道(佛教外各学派)和小乘佛教中。本论对外道和小乘的我执的虚妄性作了分析和批判;对我执的两种类别、即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进行了论述,指出我执来自于第七识和第六识的与生俱来的执着以及第六识由思辨分别而起的执着,并回答了由无我而产生的各种疑问。在破法执的论述中,本论对外道和小乘的观点分别进行了批驳。在破外道的法执中,本论主要批驳了数论和胜论的有关观点,同时对其他外道也作了或详或略的批驳。在破小乘的法执中,本论分别论述了色法、心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均非心外实有。进而,本论又对法执的两种类别、即俱生法执和分别法执进行了论述,指出法执也来自于第七识和第六识的与生俱来的执着以及第六识由思辨分

. .下载可编辑 . .

..

别而起的执着,并回答了由法空而产生的各种疑问。最后,本论对能变现似我似法的识的状况作了简单介绍。

第一节 概论

一、造论宗旨

稽首唯识性1 ,满分清净者2 。 我今释彼说,利乐诸有情3 。

【今译】皈依致敬唯识本性,

皈依致敬证唯识性、说唯识理的佛,

皈依致敬造《三十颂》、显唯识理的世亲菩萨。 我现在解释世亲菩萨的《三十颂》, 是为了使所有众生获利益得安乐。

【注释】1 唯识性:指唯识学所说的一切事物的本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详见《第五章》)。 2 “满分清净”,“满清净”,即完全清净,指佛;“分清净”,即部分清净,此处指造《三十颂》的世亲。 3 有情:与众生同义,早期译为众生,玄奘译为有情。考虑到众生一词更为通俗流行,本书的译文均作众生。

【评析】此颂通常称为序颂,并非世亲的《唯识三十颂》原有,而是护法所造。对此颂可作多种理解。颂中的第一句“稽首唯识性”,其中,“稽首”,形式上是指叩首的礼节,意义上则与归命同义,意谓皈依并致敬。然而皈依致敬的对象究竟为何者?对此最一般的理解是

. .下载可编辑 . .

..

皈依佛法僧三宝并向三宝致敬。即将“满分清净”中的“满清净”,即完全清净,理解为佛,在三宝中指佛宝;“分清净”,即部分清净,理解为菩萨,在三宝中指僧宝。“唯识性”则指法宝。但在文章开始皈依致敬三宝是一般佛论的通例,而在此部讨论唯识学的专著中,对此颂则可作更为特定的理解。即“满清净”是指完全证得唯识真实本性、并宣说唯识教理的佛;“分清净”则指颂主,即造《三十颂》、弘扬唯识教理的世亲。

今造此论,为于二空1 有迷谬2 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3 故。由我法执4 ,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故:由断续生烦恼障故,证真解脱5 ;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6 。

【今译】现在造这部论,是为了使那些对我空和法空的道理全然不解或持有谬见的人,能产生正确的见解;产生正确的见解,是为了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由于具有我执和法执,上述二障便都产生;如果证得我空和法空,那二重障随即断除。断除二障是为了证得二种殊胜的果:即由断除使生死相续的烦恼障,而证得真正的解脱;由断除能障碍正确见解的所知障,而证得大菩提。

【注释】1 二空:指我空和法空。 2 迷谬:据《成唯识论述记》(以下简称《述记》),“迷”指对二空之理全然不解,“谬”指对二空之理持有谬见。 3 二重障:指烦恼障和所知障。 4 我法执:“我执”,指不明我空之理而对实在自我产生的执着。“法执”,指不明法空之理而对事物的实在本体产生的执着。 5 真解脱:即涅pan 。 6 大菩提:指佛的无上觉、无上智慧。

【评析】此处以下论述本论的宗旨,此处首先说明唯识学之“所悟”、“所断”及“所得果”。唯识学之“所悟”为二空:我空与法空。我空,也称人我空、人无我或生空,意谓众生

. .下载可编辑 . .

成唯识论直解1

..成唯识论直解林国良著第一章论破我执与法执〔卷一〕【解题】《成唯识论》原著虽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但形式上不分章,而是按篇幅大致相等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ux8p6j6o597tl37kuug5o77k30e1i00qop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