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0m,启闭机房尺寸为3.3m×3.0m(长×宽),放水控制闸门井平台高程与启闭平台高程一致,为297.0m。自左坝端修建一条与闸室控制段之间的连接道路,高程297.0m。
(8)大坝左、右岸边坡防护 1)大坝上游右岸边坡防护
对大坝上游右岸约300m长范围内的边坡采用浆砌块石框格嵌填干砌块石护坡结合挡土墙进行防护,防坡顶设至正常蓄水位292.50m以上0.5m,即293.00m;护坡底部挡墙基础高程座落于基岩上,同时不低于坝前施工围堰顶高程。浆砌块石框格间距5m,尺寸为0.5×1.0m(宽×深),内嵌干砌块石厚度0.4m。自护坡顶高程293.00m至挡墙顶范围内的护砌高度间284.00m高程处设置一1.0m宽的稳定平台。浆砌块石砂浆强度,护坡采用M5,挡墙采用M10。视挡墙高度,设置一至两排Φ100mmPVC排水孔,间距为3.0m。另对公路面(或房基面)以下至护坡顶高程293.00m之间范围内的坡面铺设草皮护坡,并沿护坡纵向每100m左右设置一下河踏步台阶连至284.00m高程平台,并向下延至挡墙顶高程。踏步宽为3.0m,尺寸300mm×200mm(宽×高)。
2)大坝左岸上、下游缓倾角裂隙处理
对大坝上、下游出现的倾角卸荷裂隙进行清理后,进行锚喷支护。喷C25混凝土厚度100mm,并在表面配置Φ10@200的钢筋网,与锚杆焊接,锚杆杆径采用Φ22mm,设置长3.0m,间距1.0m。
3)大坝左坝头直立接触面加固处理
将大坝左坝头原浆砌块石护护体拆除,对左坝头岩面同样进行锚喷支护。喷C25混凝土厚度100mm,并在表面配置Φ10@200的钢筋网,与锚杆焊接,锚杆杆径采用Φ22mm,设置长3.0m,间距1.0m。
9)防汛道路改造
对水库库区范围内一定长度的防汛抢险道路进行改造,修建为混凝土路面。道路路面宽4.5m;C20水泥混凝土面板厚200mm,下设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150mm;道路两侧设0.15m×0.35m(宽×高)的C20混凝土路缘石。此外,对现坝顶路面进行整修,将现有坝顶路面凿毛并冲洗干净后,浇筑成C15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00~150mm。
10)闸门的制作和安装
正常溢洪道工作闸门5.6M×4.0M(宽×高)、引水涵洞进口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2.06m×1.6M(宽×高)、导流隧洞改建放水底孔进口事故检修闸门1.8×1.6m(宽×高)的制作和安装。
11)启闭机的安装
正常溢洪道工作闸门QP-2×60KN-8.5m手电两用卷扬式启闭机、引水涵洞进口工作闸门QP-1×160KN-16.0m手电两用卷扬式启闭机和检修闸门CDⅠ-1×50KN-16.0M电动葫芦、导流隧洞改建放水底孔进口事故检修闸门QP-1×160KN-21.0m手电两用卷扬式启闭机的安装。
12)电气设备的安装
正常溢洪道工作闸门启闭机房、引水涵洞进口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启闭机房、导流隧洞改建放水底孔进口事故检修闸门启闭机房以及水库管理处办公、生活的高、低压电气设备、照明电器设备、电缆工程、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
13)建筑与装修
正常溢洪道工作闸门启闭机房、引水涵洞进口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启闭机房以及导流隧洞改建放水底孔进口事故检修闸门启闭机房的建筑与装修。
1.3 水文气象
xx水库所处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长而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
水丰沛。多年平均气温15.8℃。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11.5h,多年平均蒸发量1210mm;水库地处黄山和在洪岭两个降水中心之间,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878mm。降水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年际变化大,二是年内时空分布不均匀。汛期主要受暖湿热带或赤道海洋气团控制,汛季暖湿多雨,洪水主要由两种气候引起的暴雨形成,即梅雨和台风雨,台风雨降水强度大,加上流域坡度较大,源短流急,洪不来势迅猛,呈陡涨陡落型。非汛期主要受干燥、寒冷的副极地或极地大陆气团控制。而且复杂的山丘地形又明显地影响着当地的气候变化。
1.4 工程地质
1.4.1 水库区工程地质条件
水库区为新安江水系横江支流东亭上游虞山溪流经的奇墅盆地,该盆地为黄山余脉南麓山间小盆地,盆地的河底高程约280m,库区水域面积约1.25km2。库区周围为雄厚的山体,东侧山坡较陡,山顶高程较高;北端和西侧山坡很缓。根据地质观测,高程282.50m以上库岸边坡绝大部分为第四纪覆盖,一般为棕黄色亚粘土夹碎石块或棕灰色壤土夹碎石块,较密实不渗水,近乎是天然粘土铺盖,故库区周边不存在库水渗漏问题。库区周围出露的地层,除近坝区及库区东侧出露震旦纪休宁组砂岩风化外库区西侧及西南山坡上出露岩石皆为风化严重的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由于花岗岩风化严重,所以地表有大量砂粒被雨水冲刷推移至库区水位变动带,因此库区局部有0.5-1.0m厚度的淤积问题。 1.4.2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位于库区东南侧东亭河峡谷口处,坝址处河流流向近南北向,河谷狭窄,呈不对称的“V”字型峡谷,河底高程267m,河床宽约30m左右,两岸山峰起伏连绵,山坡较陡峻。两岸山坡被强烈剥蚀切割作用后形成凹沟凸脊相间的微地貌形态。河床冲积物厚度小,大块石多见。
坝址出露地层为震旦纪休宁组,岩性为青灰色石英砂岩和灰黄色砾状岩屑长石砂岩,两种不同岩性分布于坝址区的两岸,左岸及河床为青灰色石英砂岩,厚层块状构造,一般层理不明显,性质坚硬且脆,抗风化能力较强。右岸为灰黄色、土黄色砾状岩屑长石砂岩,为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层理较明显,地表出露基岩甚少,大部分被残坡积物所覆盖;此种岩性较软,抗风化能力较差,故所见岩石多为全风化或强风化状。右坝肩约277m高程以上为此层。
坝址区褶皱构造在坝下游30-50m之间见一小的宽缓背斜,轴向NE,向SV倾伏。背斜两翼的倾角皆较缓。背斜形态已被断裂构造破坏。坝址区断裂构造很发育,规模较大的断层 仅见一条,编号F1,但是小断层、裂隙密集带及大裂隙等则甚为发育,破坏了坝址岩体的完整性。坝址区断裂构造线方向以NWW向为主。坝址区裂隙亦很发育,主要有三组;另有卸荷裂隙,主要分布在左岸,一般都不规则,形态弯折,产状大致与山坡一致,大多数张开3-5m,夹泥膜,阴雨天渗水。 1.4.3 坝基岩体工程特性
坝址(基)岩石风化程度与岩石特性及抗风化能力有关。根据地质测绘及钻探岩芯了解,左岸及河床坝段分布岩石为青灰色石英砂岩,硅质胶结,岩石结构致密坚硬,抗风化能力较强,故地表所见岩石为弱风化及微风化。右岸分布岩石为棕黄色、土黄色岩屑长石砂岩,泥质铁质胶结,岩石结构疏松,性软,抗风化能力很差,故所见岩石皆为全风化、强风化,深部为弱风化。根据地质测绘观察及钻孔了解,左岸弱风化下限深度5-7m,微风化下限深度7-10m。河床坝基267m高程以下岩石为新鲜,局部裂隙发育带为微风化,其下限深度估计约为5-7m。右岸强风化下限深度约13m,弱风化下限深度22.7m,微风化下限深度约26.3m。坝基两岸岩性不同造成风化程度具有很大差别。
岩石透水性的强弱与裂隙发育程度有关。由于岩石中裂隙很发育,坝基浅部岩层裂隙受风化作用影响,岩体透水性较强,坝体与基岩接触部位也大量渗漏。根据建坝前地
质勘察资料及本次地质钻探了解,左岸透水率q<3Lu的深度为11.0-13.0m,q<1Lu的深度为17.0-18.0m。河床透水率q<3Lu的深度为3.0-5.0m,q<1Lu的深度为5.0-6.0m。右岸透水率q<3Lu的深度为19.55-25.0m,q<1Lu的深度为29.33m。
坝基地下水属于基岩裂隙水类型。由于裂隙的发育具人一定的方向性,故两岸地下水位无统一的自由潜水面。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推测左岸绕坝渗漏微弱,绕渗宽度很小。而右岸则存在绕坝渗漏和坝基渗漏。右岸绕坝渗漏范围,按库水位292.5m高程和岩石透水率q小于3Lu界线推算,自右坝头向外延伸40-45m即可达到防渗要求。
坝基岩体的质量分类主要根据岩体本身的性质,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及充填物特征和库水渗入坝基活动等因素综合评定。为了宏观表征坝基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用类比法进行粗略分类,左岸坝基自297.0m高程至河床267.0m高程可判为Ⅱ类,河床段坝基裂隙带分布段可判为Ⅲ类,右岸270.0m高程以下判为Ⅲ类,270.0m高程以上至297.0m判为Ⅳ类。
1.4.4 非常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
非常溢洪道位于左岸坝段,堰顶高程293.90m,宽25.0m,为3孔。溢流面与左岸山坡面相交,交线下游侧全为裸露的岩石,岩性为青灰色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较坚硬,呈微风化,有3组裂隙发育,其中NWW向裂隙特别发育且延伸进入坝基,顺裂隙风化程度较强,在285.0-295.0m高程间有缓倾角卸荷裂隙伸入坝基,对稳定有不利影响。边孔近乎全部置于原山坡面以内,且开挖边坡近直立也是不合理的。泄洪时水流直接冲刷左岸坝基,在坝下溢流面与山坡面之间造成人为冲沟,将严重危及大坝安全。 1.4.5 导流隧洞工程地质条件
导流隧洞位于大坝左岸,进口距大坝约35m,出口位于大坝下游54m,该段河谷狭窄,河床宽约30m左右,隧洞线通过山体雄厚,山峰连绵,山坡陡峻,坡度一般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