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网
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3)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5、真理和价值 【练习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其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 人民群众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答案:B
2.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段话强调的是 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改造世界是第一性的,认识世界时第二性的
D.懂得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就能在改造世界中获得成功
【答案】B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认识从实践中来,但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练习二】
1、16世界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科学史上的这个事例表明( ) ①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②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动力和目的 ③ 科学实验是人类最根本和主要的实践 ④ 实践在认识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五章 唯物史观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观点的引入,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状况,使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和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这个问题表现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还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2)生产
鲤鱼网
16
鲤鱼网
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同的生产方式表现为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3)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即意识形态在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其表现有: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历史继承性;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性,这是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2、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基本依据。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属于唯物史观;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就属于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否认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
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A.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的革命变革,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结束了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领域的长期统治,自然观和历史观第一次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B.它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之一,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C.为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二、社会的实践本质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由: 1.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 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社会的经济结构 1、社会经济结构
内容:社会经济结构式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要素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实体性要素,一类为智能性或渗透性要素。
生产力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实体性要素),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者是最活跃的主导因素。科学技术(智能性或渗透性要素),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一般生产力,它可以渗透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中并引起这些基本要素的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
3、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物质的社会关系、具有客观性、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在现实的社会中,往往是多种生产关系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社会的经济结构就是指多种生产关系的总和。其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
我们将生产关系的结构概括为三个方面: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们根本利益的关系;是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基础;是区分经济形态性质的标准。而另一方面,其它两个方面又体现和巩固着生产资料所有制。
4、经济基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经济基础。
5、阶级: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标准,阶级的实质是阶级剥削。 四、社会的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
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
鲤鱼网
17
鲤鱼网
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思想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真题精选】下列制度、设施及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有( )。 A.清真寺 B.《红楼梦》 C.森林法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阶级范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得的产物,国家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国体与政体: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选择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4、国家的职能:对内和对外职能。 五、社会的文化结构
1、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
从社会意识的高低不同层次角度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日常社会生活的一种直接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表现为感情、风俗、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以感性因素为主。社会意识形式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系统的、自觉的、理论化的间接反映。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角度把社会意识形式划分为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意识形态和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非社会意识形态,后者包括自然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逻辑学、某些管理科学。
2、社会意识的功能
反映社会存在的功能,维护和批判现实的功能,控制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创新功能。 3、文化与文明
(1)文化的功能:信息功能;教化、培育和塑造功能;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认识功能。 (2)文明具有多种形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此外还有生态文明。 (3) 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六、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胜负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时,对生产力的发展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自始至终地存在着矛盾,不是合适时有矛盾,基本适合时也有矛盾,只是矛盾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就是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川流不息,万古常新。正是称出来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
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意义:(1)这一规律是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钥匙;(2)这一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3)这一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保持自己先进性质和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最根本的客观依据;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即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上层建筑的这两个部分是相互制约的,政治上层建筑是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建立起来的并与之相适应,思想上层建筑要通过政治上层建筑来体现并保证自己的实现。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鲤鱼网
18
鲤鱼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几种表现在位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从服务的方向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排除反对自己的对立物;从服务的方式上看,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调控的手段有法律、经济、思想等手段;从服务的效果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它既可以起促进作用,又可以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
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这一规律表面,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这一规律也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对于每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都可以从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这一规律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客观依据,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自觉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七、社会发展的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它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2、生产力
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决定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决定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突出的表现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中,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 4、人们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人们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在人们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八、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范)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观念形态的统一体。
2、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3、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4、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统一性表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主体选择性、多样性表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不是直线的,而是曲折的。社会进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它最深刻的根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又在于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还在于社会发展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
社会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是指社会前进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曲折前进是历史的普遍规律。
5、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九、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鲤鱼网
19
鲤鱼网
1、人的本质-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质,从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它一方面把人跟动物区别开来,另一方面也把不同时代的人区别开来。
【练习】马克思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 )。
A.人的社会关系 B.自然属性 C.人类的共同利益 D.人的自身需要
2、人的价值
(1)含义:人的价值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简单的讲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价值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
(2)关系: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二者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社会应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满足个人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个人也必须努力对社会做贡献。二者还有不一致、相冲突的一面,尤其是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当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发生矛盾时,尤其提倡个人价值自觉服从社会价值,有时甚至还要牺牲个人价值,去维护和实现社会价值。
【真题精选】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 )。 A.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B.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C.社会发展促进人向着全面性方向发展 D.社会发展丰富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 【练习一】
1.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是全党同志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这里,“党的力量”来源于() A.人民群众 B.自身建设 C.领导核心 D.组织纪律
【练习二】
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A. 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B. 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 C. 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 D. 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A. 个人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中 B. 人的自由是相对的 C. 人的发展具有历史阶段性 D. 社会发展要以人为本 3、英雄史观的理论前提是( )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鲤鱼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