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分层与模块化教学的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高海波,曾文娟,冯 艳,李 卓
【摘 要】为满足当前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构建了面向专业,分类分层与模块化教学的“1+x+x”计算机课程体系。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对新课程体系相关内容的建设思路与措施进行了阐述与教改实践。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能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新要求,能切实提高学生结合专业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兴趣与信息素养的提高。 【期刊名称】计算机时代 【年(卷),期】2018(000)012 【总页数】4
【关键词】分类分层;模块化教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多元化评价
*基金项目:2017年,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7】452号);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毕博网络课程立项项目(湘外经院教字【2017】25号);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资助项目(XJK014BGD046)
0 引言
在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如何解决计算机技术广泛融入到其他学科和专业课程后各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差异化,如何解决高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虽有提高却又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结合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给出了不同的探索与改革实践经验[1-3]。其中,高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实践是教育部“教指委”及
各高校教改探索与实践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先后提出“4领域×3层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总体构架下构建“1+X”的课程设置方案,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新一轮改革的思路和内容体系建设改革方案[4-5]。力求构建适应新时代专业人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培养课程体系。
1 现有计算机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进行课程建设,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然而,各高校在进行计算机课程体系构建与改革探索中没有以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改革力度不大。基本是在“1+x”课程体系方案下进行适度的课程设置调整,比如:第一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开设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C语言或VB程序设计。课程是各专业统一来开设,只有音体美部分艺术类专业少开了程序设计课程。这两年,有些高校将第一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由通识必修课调整为选修,第二学期部分专业增开设了python程序设计等。问卷调查发现,这样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依然没有真正满足各专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差异。我校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基本是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程序设计相对单一固定的全校计算机课程体系。为解决目前我校的计算机课程开设与我校的办学定位及各专业人才培养对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的问题,课程组老师通过多种途径调研明确需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对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不断探索与实践。 ⑴ 面向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需求构建模块化课程;
⑵ 面向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分类分层构建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体系;
⑶ 重应用能力与计算思维培养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
⑷ 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计算机教学质量提高。
2 新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的思路与改革措施
2.1 面向专业,分类分层明确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目标
课程组以直接走访本科专业负责人,面向在校学生与部分已毕业学生设置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获取不同专业层次学生对计算机课程设置的具体需求,各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差异。形成以专业需求为导向,基于知识的技能传授与基于应用的思维能力培养并重,分类构建模块化课程与实施多教学方法融合的个性化教学思路。明确以宽口径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关键进行基础夯实,分类分层构建各课程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比如:A类适用外语、文、史、音、体与美等相关专业;B类适用教育、经济与管理类等相关专业;C类适用机械、土木、建筑、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课程学习目标。明确以面向专业需求侧重数据处理能力、网络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模块学习目标,明确以学生兴趣与创新思维能力个性培养为目的公选课学习目标。改革我校现有的“1+1”(第1学期《计算机基础》,第2学期《数据库程序设计》)单一课程体系,增设7门与各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相应的计算机模块课程,服务于专业需求。
2.2 面向分类分层与模块化教学,构建“1+x+x”的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 基于各高校较传统的“1+X”的课程体系以及我校“1+1”单一课程体系未充分考虑学生专业与学习需求差异现状,课程组改革并建立了新的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1+x+x”分类分层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该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实现了纵向上以“夯实基础为关键,侧重应用为重点,个性创新为目的”的分类分层递进式培养,横向上实现与计算机等级各科目考试以及计算机应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