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受到历史文化名人的熏陶,学习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2、行为与习惯:学习文化名人的成功经验,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知识和技能: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创造出的文化成就。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历史上杰出人物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教学难点:
学习历史上杰出人物不畏艰险、顽强奋斗、持续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历史文化名人的资料,并制作名人卡片。 2、教师收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
3、准备并制作历史年表,用数轴的形式把它彩绘出来。 4、准备相关孔子介绍的短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华名族有多少年的文明史吗?(学生答)对,我国有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出现了很多举世文明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持续创新的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了解文化名人。(板书课题:历史文化名人)
活动一:走进历史,了解孔子。
1、交流:说说孔子的生平事迹。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这位历史名人吗?(出示孔子的照片)谁来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生:介绍所收集到的相关孔子的资料。
2、观看介绍孔子的短片:了解孔子的生平,了解历史上不同时代对孔子的评价和孔子的地位。(课件出示) 3、让学生谈谈观看短片后的感受
4、交流:围绕教科书第75页表格,交流自己了解的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并填表。
5、课件出示相关孔子的名言。
6、交流:说说这些名言对自己改进学习的启示。 活动二:介绍名人;感悟精神。
1、介绍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 ① 教师示范介绍一个历史文化名人。
② 学生分小组介绍历史文化名人,各小组派代表介绍。 ③ 诗歌欣赏:提供李白关于黄河的诗篇,让学生欣赏。 ④ 结合本地历史,介绍本地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 2、利用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交流总结历史文化名人的精神。 师: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呢?
① 生分小组讨论 ② 生推选代表发言
③ 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
活动三:制作卡片,升华情感。
1、学生制作名人卡片
2、学生贴卡片,在历史年表上排出历史文化名人的先后。 3、学生评价名人卡片。 活动四:调查学习,总结拓展。
1、展开本地历史文化名人调查,写出他们的故事。 2、网络自主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 3、制作小报。宣传自己喜欢的、尊敬的历史文化名人。
4、建议同学们看动画片《龙脉传奇》,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各个领域的科学家等历史文化名人的电视动画片。 5、教师作最后的总结。
板书设计: 历史文化名人
不畏艰辛
孔子、 杜甫 顽强奋斗
有强烈的责任感
李白、 诸葛亮 坚持不懈
善于观察 …… ……
《 历史文化名人》教后反思
通过教《历史文化名人》一课,我感受颇深。
第一次上这节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精心制作课件,精心设计教案,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但第一堂课,却以失败而告终。因为虽然老师做了充分准备,但学生却准备不够。他们没有亲自收集资料,又对手头上的资料不够熟悉,搞不清这些资料是说什么的。我也疏忽了,没将学生手中的资料加以优化整合。应将他们手中的资料尽量变的精练、口语化。这样以来才适合学生讲述。
初上这节课,还有一大不足。就是没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介绍历史文化名人的时候,没有讨论交流的环节,所以气氛不够活跃。让学生介绍时,学生都不肯举手。
初次讲时,我的引导谈话也有误,致使学生不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如其中一个环节,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名人卡片,交流一下我们应该学习历史文化名人的什么精神?”,而所有的学生似乎都没明白我的意思。他们一个个都忙着做卡片,竟然对我的谈话无动于衷。我只好说:“同学们,我是让你们讨论交流呀!你们在忙些什么呢?”我想,这都是我引导有误,再加上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制作卡片,收集资料,我都安排学生课前来完成,而这项任务,学生却没落实,我是有责任的,我应督促学生来完成。
再上这节课,我改正了以上的不足之处。这次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学习气氛浓烈,增加了讨论的环节。我对学生的引导也很得当。所以这节课比较成功。但亦存有不足:
如,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我想应设置一些奖励措施,如颁发“智慧星”,设立“最佳创意作品”奖。在语言上能够说“你的感受很深刻”,“很有见解”,“说的真全面”,“表现棒极了”,“见解很独特”等。
其次,没相注重全体学生,例如,回答问题要照顾所有的学生,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在展示卡片这个环节中,最后我对卡片的好坏做了评价。这个环节能
够让学生来做,尽量让学生来评价。这样就让学生参与到了评价卡片的这个活动中来,就会将活动推向高潮,使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气氛更活跃。
还让我感受很深的是,老师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准确,能恰如其分的引导学生。其次,在每个环节的过度中,一定要有衔接语。这个衔接语一定要自然、准确,使教学的环节层层相扣,对学生有启发引导的作用。
我最后的感受是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真是不容易,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既要依托教材,活用教材资源;还要将教材中的范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来收集资料。还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最后,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现有的资源,抓住学生中的深层资源,实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