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

其它经济类型工业52.74亿元。

运输及邮电:青海省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已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铁路、民航等现代交通运输手段快速发展;实现了邮件传输、电报、电话、传真及微波、光缆通信、无线寻呼等体系配套的邮电通信现代化基础,大大改变了以往青海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的状况。199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640km,共建公路桥梁1779座。铁路营业里程1100km。民航通航里程1.47万km,通航城市9座。

3.2 水污染源及治理现状

影响水体质量的因素甚多,按污染物的成因,可归纳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梁源两大类。

天然污染源决定水体的天然水质,即矿化度,与水体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有关,如果水体遇着土壤、矿物、岩石等,其中的易溶物就溶解在水中,造成矿化度含量增加,我省天然水质矿化度含量高,属此原因造成的。此外,我省的河流多泥沙,泥沙又是水体的自然污染物,虽然泥沙本身无毒,但它有害,能吸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对水质产生污染。同时,泥沙不仅淤积河道和水库,影响水利工程的效益,还给工、农、牧等各业生产和城市用水带来很多不便。

青海河流的人为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和医院废水,以及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等点污染源。还有农业、林业、牧业等大量的施用化肥、农药的排灌水,形成了面大而分散,又不易集中处理的面污染源。但目前以点源污染最为严重。

精品

.

青海省排放工业废水的企业以化工、冶炼、造纸、纺织、煤炭、电力等行业为主,现有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2147家,1998年工业总产值为122亿元。大部分工矿企业分布在湟水西宁、大通等市县。全省共有非农业人口133.37万人,每天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还有县及县以上医院167个,每天排放含有各种细菌病毒的废水。全省每年共排放各种废污水3.71亿t,其中湟水为2.62亿t,这些废污水大部分未经处理,通过排水沟和城镇下水网络,直接排入水体,污染了水环境。主要污染物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有机污染物是我省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子。

3.3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分析

水资源的治理开发,应首先满足本省工、农业发展、灌溉用水及城镇供水的要求,尤其要考虑西宁以下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的要求,积极正确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防止水土流失,适时推行退耕还林(草)政策。这是支撑青海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对策。 3.3.1 青海“十五”计划供水工程

① 黑泉水库

黑泉水库是我省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具有灌溉、供水、防洪、发电、环保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96年开工,将于2001年建成,水库总库容为1.82亿m3,新增供水能力1.35亿m

精品

.

3

/a。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

② “引大济湟”一期工程—北干渠工程

“十五”期内建成“引大济湟”一期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97亿m3/a,新增灌溉面积67.2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0.13万亩。

③石头硖大型调水工程

争取“十五”期内开工建设石头硖大型调水工程。 ④水库供水工程

“十五”期内兴建民和县硖门水库、贵德县马什格羊水库、湟中盘道水库等3座水库,新增灌溉面积46.86万亩。

⑤ 乡镇供水工程

对41个重点乡镇进行集中供水建设或改造,日供水量约11.65万t。

⑥打窖蓄流节水抗旱工程(集雨工程)

“十五”期内完成18.4万眼打窖任务,其中3.4万眼窑用于解决人畜饮水,解决10万人、38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利用蓄流节水抗旱面积达7.5万亩。

⑦水资源保护工程

“十五”期内对西宁市湟水污染较严重的5个河段实行清淤整治。

3.3.2 2005~2010年规划设想

①“引大济湟”二期工程

精品

.

建成石头硖大型调水工程,实现从大通河调水7.5亿m3/a。 ② 水库供水工程

开工建设民和县满坪水库、共和县都有秀水库、大通县元山水库等3座水库,新增灌溉面积10.14万亩,新增供水能力0.45亿m3/a。

③ 农村牧区人畜饮水工程

以水源枯竭、水质污染等原因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的乡村为重点,解决58.24万人、178.01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

④灌排工程

续建湟水北干渠工程,新建李家硖南、北干渠工程,发展灌溉面积94.95万亩。

⑤ 水资源保护工程

对互助桥、八里桥、桥头镇等河段进行整治。

精品

.

4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 4.1

水资源

青海省大部份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285.6mm,折合水量2064亿m3,且地区变化大,其变化在767—17.6mm之间,省东南部是降水高值区,而柴达木盆地和茶卡—沙珠玉盆地中部,降水量稀少。年内年际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

青海省地表水资源量622.1亿m3,其中:黄河流域为210.2亿m3,占全省地表水资源量33.8%;长江流域为176.6亿m3,占总量28.4%;澜沧江水系为107亿m3,占总量17.2%;内陆河流域为128.3亿m3,占总量20.6%。因我省人口稀少,耕地面积小,故人均、亩均地表水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青海省地下水资源总量262.8亿m3,其中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45.63亿m3,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55.4亿m3。山丘区与平原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38.27亿m3。

青海省水资源总量为地表水资源量加地下水资源量中减支河川径流量重复的水量之和:

水资源总量=河川径流量 + 山前侧渗补给量+平原降水入渗补给量

由此计算得本省水资源总量为627.6亿m3,其中黄河流域210.2亿m3,长江流域176.6亿m3,澜沧江流域107.0亿m3,内陆河流域133.8亿m3。地表水资源为622.1亿m3,地下水资源

精品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其它经济类型工业52.74亿元。运输及邮电:青海省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已形成了以西宁为中心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铁路、民航等现代交通运输手段快速发展;实现了邮件传输、电报、电话、传真及微波、光缆通信、无线寻呼等体系配套的邮电通信现代化基础,大大改变了以往青海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的状况。1998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640km,共建公路桥梁1779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ukx69pdns6m3qp9xkwe9ersa9ps1u00xc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