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类(社会评论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时事新闻类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时事新闻热点。在命题上,此类材料具有开放性,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审题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构成因素,然后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立意。
在写法上,一般可写成评述性文章即评论(有别于感想引申类文章),而评论一般可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所谓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所谓就事论理,就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充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作目的。就事论理,写法上还要求“开口要小”,抓住一个问题,讲清一个道理,一事一议,以小见大,必须从“小”中评析出大道理来,所谓“着眼大处,落笔小处”。
例如: 【热点事件】
武汉高校淑女班开课。要求懂国学礼仪会茶道女红 【热点回放】
重点学习《论语》和《孟子》等经典著作,要懂缝纫、纺织、编织,会刺绣、剪花、浆染等,还要会英语、会电脑、会驾驶。
昨日,武汉科技学院高职学院50名身材高挑、形象气质颜佳的女生,在经过自荐、推荐、层层考核等环节后脱颖而出,正式成为该校“淑女班”的首批学员。按校方公布的教案,这50名美女学员将接受系统的礼仪培训,最终被培养成秀外慧中、品位高雅的新“淑女”。昨日,武汉科技学院高职学院首届“淑女班”一开班,就赚足了眼球。
【热点解读】
“淑女”这个名词在现在这个社会好像越来越为人们所淡忘,而像“超级女声”那样的雄雄莫辨,流着爆炸头,彻底颠覆传统美的标准的女生成为了中国青少年的偶像。什么是中国传统的美?真正的淑女是怎么样的?真的有必要让女生们知道。
《论语》、《孟子》、茶道、缝纫,很多人会觉得这些很传统,但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馅,在中国流行几千年,必定有它的价值。通过学习这些东西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她们的内在起到潜移默化的改变。
既有现代元素,又有精神内涵,秀外慧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淑女。 【材料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
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准题意】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 2、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例文展示】 例文1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地日月尚且有盈有亏,更何况世上的芸芸众生呢?纵使有一些供陷,只要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便能够在世间立身。可是无知世人却诸多留难,求全责备,实在可笑可怜。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是我国者名的物理和材料科学家,他在主持欢迎宋楚瑜到校发表演说时,因为引用的诗文用字冷僻,一时卡壳,以致尴尬了一番。事后便有无知的人大发议论,道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全无文学底蕴。又道校长不学无术,甚至还有要顾校长引咎辞职之说。其实有心人细心一想,便知此等言论全不足道。顾校长作为科学工作者,全副精力投入到科研之中,于文学言辞上稍有欠缺,当然在所难免,而且顾校长在物理、材料应用方面为我国贡献良多,怎能因此小失就要引咎辞职?顾校长虽然一时读错了文字,但瑕不掩瑜,他的才能人格并不会因此而被抹杀被贬低。顾校长,依然是受人尊敬的科学家,清华大学的校长。
韩愈在其名著《师说》中反复提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表明每个人学识才能各有高低,技巧手艺各有不同。只要有一技之长,便值得学习,绝对不因某方面某科目的不足便可以耻笑。而且天下间每门技艺,每个学科都有极其深奥的原理,不少人穷其一生之力尚且未能钻研透彻,何况要样样皆精,科科都晓呢?由此可见,在某科有缺失不必可笑可耻,反而是那些只会大发批评,高谈阔论的人才是不学无术之人。
其实不仅由于对不擅长的科目会出错,就是那些长年研究本门学科的专家学者也难免会马失前蹄,在最熟悉的地方摔一跤。清代著名学者朱起风,饱读诗书,自命不凡。但他在学堂教书期间,却有一事令他无地自容。有一天,朱起风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看到“盘施两端”,以为是“首鼠两端”之误,遂作更正。殊不知这词语出自古典,与“首鼠两端”的含义完全不同。于是乎全院扔书毁册,指桑骂槐地指摘朱老先生学识短浅。朱起风虽闹此笑话,遭此大辱,却并不代表他一无所成。流传至今的珍贵文籍《辞通》便是这位朱老先生所作。难道后世会因为他的一点的疏忽,一丝的纰漏,就抹杀了他在文字学上的贡献吗?诚然,我们能包容朱子的过失,当然也应该理解顾校长的出错,因为,那毕竟是美璧微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优劣。我们不能“以一眚而掩大德”,只
一味地攻击别人的缺点,全不顺别人其他方面的优点和贡献。为山九仞,依然有棱有角:为海万丈,仍旧有深有浅。我们只会惊叹于山之高大,海之壮阔,却不会则山之校角,驾海之有浅。山水亦然,何况世人!
点评:
本文就事论事。就顾校长“卡壳”之失而遭指责一事,为顾校长辩护,辩护的理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顾校长虽然有失,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以一眚而掩大德”。
例文2
一字千斤
清华大学校长在宋楚瑜先生的欢迎仪式上出了一次糗::在念一首诗中的某个字时卡了充。这一卡壳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指责顾校长及清华大学。顾校长大概也为此背负了很大压力,真可谓是“一字千斤”。
有人说:顾某人是物理学家,不会念古文也在情理之中。有人说:清华大学的校长竟然不会念古文,反映了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这两种意见我都不以为然。文理之别当然不可以成为卡壳的借口,但由此得出“人文精神欠缺”也未免太过片面。我认为,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的问题。
平日里的家人、朋友间读错一个字,不懂一个字当然没有问题,也没有人会追究。但顾校长不是正在家里吃饭,也不是正在与朋友聊天,而是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加一个特殊的活动。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的场合,就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作为清华大学的校长,他代表了中国教育水平最高的学府之一的教育水平;作为主持,他掌握着欢迎仪式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将在全世界的媒体中出现的公众人物,他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中国;作为大陆同胞,他是与台湾同胞互通友谊的信使。这着这多重身份的顾校长,是不是应该对自己的讲话更加谨慎些呢?
再者,古文在现在并不常用,不会读也在情理之中,骂得响亮的人也不见得有多少个能读出那个字来。但是,连小学生也知道,不会读的字可以查查字典。这种很简单就可以避免卡壳的办法,为什么身为清华大学校长却没有采用?如果在讲话之前认真地看一遍诗句,发现有难读的字马上想办法解决,那么还会出现卡壳的“事故”吗?当然不会!所以,归结原因,只能说顾校长的责任心不强,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
在某些人看来,一字不识也许是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顾校长的责任心不强,对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没有清醒的认识。
在某些人看来,一字不识也许是个无伤大雅的问题,但在我看来,这个字值千斤重啊!这种不负责的现象当然不仅仅发生在顾校长一个人的身上。在我们的身边,在电视里,在报刊上,随处可见类似的错误。顾校长只是“一字不识”,没有查字典;媒体们却把那些错别字铺天盖地地堆到读者的面前。从前,人们见到这些错别字还会提出纠正,现在却大都麻木了,面对错别字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媒体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错别字越来越多,到最后,会不会错的反倒成了对呢?人们看错别字,用错别字,教育水平又如何
能得到提高呢?
各位肩负重任的文化工作者,在下笔之前,在开口之前,请先审视一下自己的责任吧。因为在你的笔下,在你的口中,对你对我,都是一字千斤啊!
点评:
本文在写法上既就事论事,又有所拓展。首先,是就事论事,评论顾校长“卡壳”之失。在“就事论事”上,与上两文相同;但在观点的提炼上不同于上篇。本文的观点是“这‘一字不识反映了责任心问题”。没有停留在就事论事上,而是在评论顾校长之失后,再作拓展,联系现实,针砭当前文化工作者的不负责任的问题,使文章更具现实针对性,从而使文章高出一筹。
【能力模拟练习】
【热点回放一】
2012年10月10日邀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的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热点回放二】
2007年1月2日的上午,一年轻女子独坐在成都市三圣街某酒店6楼的窗台上,试图跳楼轻生。经警方和消防官兵近5小时的劝说,最终该女子放弃了跳楼。在这期间,楼下却热闹非凡,谈笑声一片,围观者中有人起哄着“哦哦,快跳”,有人拿出手机来拍照摄像,还有人甚至打电话要朋友“快点过来看热闹”……
“她哪里是在跳楼嘛,根本就是在作秀,要跳就不会等到警察来”“就是嘛,要跳早跳了”,“她怎么还不跳啊?”……围观者中,不时有人发出这样的议论。几名骑车路过的男子在观望几分钟后,竟嘻笑着说“打假”,然后还冲楼上大吼:“跳啊,跳嘛!”警方好几次干预,起哄声才停了下来。在街对面的一栋民房的5楼上,一年轻男子还坐在窗边弹起了吉他,边唱边看。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热点回放三】
2006年7月10日,媒体报道上海出现“全国第一家全日制私塾”——孟母堂,“孟母
堂”是“国学热”持续升温兴起的一种现代私塾教育,主要招收4岁到12岁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在家里“读经典、尊孔孟、颂莎翁、演数理”,接受
“家教”。在其“教学规划”中,“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背诵”是其明文规定的“教学原则”。当孩子基本读完了经典名著以后,“孟母堂”便会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最后对于学生的考核也主要是以背诵经书为主。这一新兴的“复古”学习模式,存废之争正酣。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热点回放一】解读参考:
1. 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侥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2. 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3. 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
4. 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章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5. 实际上,对芸芸众生而言,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而有的人,则在茫茫人海中随波逐流,甚至引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由此而言,由此而言,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的时候,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
6. 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热点回放二】解读参考
生命的边缘,冷漠的喊声。在生死做关的紧急时刻,竟然还有人起哄,如此没有人性的举动,着实让人匪夷所思。无情、冷演、麻木、劣根性就在这些起哄者的嘴脸上一览无遗。呼喊者,你为何发出冷漠的声音,把生命推向深渊。而看客那“颈项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死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他”(鲁迅小说《药》)的尊容,更让人感到心痛,同时为他们感到悲哀。
君不见,即使目击小偷行窃,一些人还是视而不见;即使看到歹徒行凶,有人马上避而
远之。于是乎,社会的群体性冷漠,培养了麻木的看客。鲁迅在剖析中国国民劣根性时,揭示过一种“围观”现象,亦即“看客”现象。围观的国人让鲁迅受到极大刺激,由此觉悟到“医治精神上的麻木比医治身体上的病弱更为重要,改变中国第一要著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推文艺。”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
而如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已经成为一些大人的共识。救救大人同样重要。而“救救大人”,就要先救救这些起哄者。人性冷漠需要我们纠正。消除人性冷漠,建设和谐社会。
【热点回放三】解读参考:
1、这体现了当前教育不能承受之重,虽然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业突出对孩子的个性化培养,给予孩子们更多关注,但是过分倚重儒家著作等古代经典,注重知识灌输,那不又走进了功利主义的怪圈吗?
2、在大家都对现在的教育体制绝望的时候,“孟母堂”是用一个“小团体”的力量去抗争。尽管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对社会的警示作用却很大。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结合,“文化创意”凸现政策宽松。
3、现代教育并不多么在乎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最重要的是看它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国家所需要的有用人才,这是“试金石”如果脱离这一点,不管它是值么教育形式,也都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