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试题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考纲 考点 1.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 1.地壳2.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重点) 物质循环。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点) 2.地表形态4.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点) 变化的内、外5.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成因分力因素。 析。(难点) 6.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难点)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年1考)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择题形式呈现。 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多以选剖面图等为载体,考查内、外以区域图、地貌景观图、地质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考法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3.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内力作用都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这句话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变质作用和岩浆侵入作用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内力作用与地貌

1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基本示意图 形式 方向 岩层发生水平水平平行于地表 位移和弯曲变运动 形 褶皱山脉 裂带和巨大的东非大裂谷 形成绵长的断喜马拉雅山、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时期和空意大利那不勒 岩层发生大规垂直垂直于地表 模的隆起和凹运动 陷 变迁 海峡的形成 伏变化和海陆的变动,台湾引起地势的起斯海岸 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

岩层的运动岩层变化 对地表的影响 例证 相互关系

(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内容 ①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海岭、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漂浮在理论要点 “软流层”之上,不停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是地壳活跃带 解释板块张裂 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 2

与运板块碰撞 用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板块运动边界类型

板块碰撞区 分类 边界类型 运动方向 形成地貌 举例 大西洋等 示意图

内力作用与地貌

(2016·高考北京卷)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1题。

卑斯山脉 岛弧、海沟 板块张裂区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 生长边界 ←|→ 裂谷、海洋、海岭 东非大裂谷、红海、高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消亡边界 →|← 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落基山脉,太平洋西部

1.平顶海山(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解析:选D。由图可知,火山喷发后形成山地,随着地壳运动,山地逐渐没入水下,在海洋表层海水运动等外力作用下,山地的山顶被削平。

2.(2015·高考江苏卷)下图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 )

3

A.沿经线方向发育 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

解析:选C。安第斯山脉位于板块交界处,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因此其南北狭长的形状和走向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的,故选C。

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

(2016·高考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据此回答3~4题。 3.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

A.南美大陆西部的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4.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 A.黑色玄武岩 C.褐色沉积砂岩

B.灰色石灰岩 D.肉红色花岗岩

解析:第3题,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中的火山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第4题,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答案:3.A 4.A

5.(高考大纲全国卷)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

4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解析:选C。本题属于记忆性内容,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线经过马来群岛南缘,K岛位于此线北侧。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年5考)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风化作用 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风力侵蚀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侵流蚀水作侵用 蚀 溶蚀 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地区(例:桂林山水) 水易渗漏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有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侵蚀 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壑、瀑布)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分布地区 5

2018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试题

第11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纲考点1.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重点)1.地壳2.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重点)物质循环。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点)2.地表形态4.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点)变化的内、外5.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成因分力因素。析。(难点)6.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难点)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uhj53pvxm3bj0w6iip07zlrl1bkfq0132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