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创作中的韵律·入门篇
编辑整理:夏旭志
韵律(拼音:yùn lǜ )。指诗词中的押韵规则和平仄格式。 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分为两大类,那就是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古体诗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就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4句,五言称五绝,七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8句,五言称五律,七言称七律,超过8句称长律或排律)。 了解了近体诗的类别后,我们来熟悉它的格律要求。近体诗的“格律”,除了上面的“定句定字”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格律的“三大要素”,即:押韵、平仄、对仗,人称“诗中三昧”。
(一)近体诗的第一大要素——押韵
汉字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音拼读出来的。一个韵母与不同声母结合可以拼出许多字音,如韵母a可以拼为bā(巴)tā(他)hā(哈)huā(花)……这些都是同韵字。韵母相同的字韵也相同。
押韵,就是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按格律的要求安排在“特定的位置”,这就叫押韵。 偶数句的最末一字都要押同一个韵部的韵。即:律诗二、四、六、八句末字要押韵;绝句二、四句末字要押韵;排律也是偶数句末字押韵。
这里还要熟悉一个概念,那就是“韵脚”。什么叫“韵脚”呢?因为在近体诗里“特定的位置”也就是偶数句的末字是必须押韵的,这个押韵的字就叫韵脚。下面举一个例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定句定字是七言八句56字,首句入韵。“闲,丸,
1
寒,颜”四个字韵母相同,属于同一个韵,这四个字是押韵的。四个字所在的位置都是“特定的位置”,即都是偶数句的末位。这四个押韵的字都叫韵脚。
下面说说近体诗的押韵要求。
近体诗的押韵要求:要押平声韵,不押仄声韵;要一韵到底,不管几句,不许换韵,更不许出韵。同时还要避免韵脚重字。
什么叫换韵?就是在押韵的过程中没做到“一韵到底”,而是中途转成别的韵了,这在近体诗里是不允许的。
什么叫出韵?就是在押韵过程中押错韵了,你认为它们是一个韵,但实际上不是。 什么叫韵脚重字?很简单,就是在押韵的字里有重复的字,这在近体诗里也是不允许的。 简单说说押韵的作用。
押韵的作用是使韵脚在一首诗中,经过一定距离间隔之后不断反复出现,前后互相呼应,使全诗在音响上联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读起来有一种声韵美。
下面说说押韵的标准,现代人写格律诗在用韵上实行“双轨制”(下面选一个)。 1,使用古韵《平水韵》。 2,使用新韵《中华通韵》。 如果你很懒,只喜欢写诗又不肯下功夫,一看那些什么韵脑袋就疼,但还不想放弃你的这种爱好,那就告诉你一个简便方法,你不用管什么韵,大家都学过汉语拼音,《新华字典》谁都会查,只要字的韵母相同,韵就是相同的。这样你也可以写格律诗,但在公开时候要标明一下“新韵”,这样就不至于让内行人笑话了。实际上使用新韵创作也是发展的方向。
(二)近体诗的第二大要素——平仄: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平仄是近体诗“三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近体诗区别于其他诗体的主要特征。毛泽东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一般认为:阴平、阳平归一类,为平声;上声、去声归一类,为仄声。但一些字的古今发音和声调,已经发生变化,这是格律诗创作的一个困扰的问题,且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假期继续进行探究式学习。
为了更好地理解平仄在诗句中的作用,我们先熟悉一下律句与近体诗的基本格式: 1,近体诗的句子叫做律句,一般二字为一拍。因为是奇字句,末尾一个字为一拍,所以五言分三拍,七言分四拍 。
2
如“白日依山尽”,就是“白日——依山——尽”,是221的节拍。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是2221的节拍。 要使诗句在声调上有升有降,节奏上有起有伏,吟诵起来抑扬和谐,就必须在节拍与节拍之间十分讲究平仄的“两两相间”,这样读起来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之感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下面讲一下“粘对规则”。
从上面所举的基本格式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是相反的, 第一句:仄仄平平仄 第二句:平平仄仄平 这就是“对”。
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也是相反的,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 第四句:仄仄仄平平 这也是“对”。
而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 第二句:平平仄仄平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 这就是“粘”。
写近体诗在格律上要求做到“对”和“粘”,如果不合乎这个要求就是“失对”或“失粘”,就是毛病。
按照诗律学的术语,从一首诗的开始算起,每两句叫做一“联”。每联中的上一句叫做“出句”,下一句叫做“对句”。也就是说,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上一联的对句和下一联的出句必须“粘”。对和粘主要看一句诗的头两个字,由于第一个字是可平可仄的,因此实际上看的是第二个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3
在这里第一句的“日”字是仄声字,第二句的“河”字是平声字,符合“对”的要求;第三句的“穷”是平声字,符合“粘”的要求;第四句的“上”是仄声字,符合“对”的要求。
掌握了对和粘的规则,就可以从基本格式推出其他的16种格式来(略)。
下面简单说说基本格式以外的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意思是说每句的第1字,第3字,第5字平仄可以不论,用平用仄都可以;每句的第2字,第4字,第6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必须要按照平仄的格式规定来用字。如果是五言诗,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简明易记,很有用处。但必须要注意,这只是大概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掌握的时候要加上一些修正才是。
不能犯“孤平”的毛病 。什么叫“孤平”?就是在诗句中除了韵脚可以是一个孤立的平声字外,句子中还有孤立的平声字,这是不允许的。
不能犯三平尾的毛病。什么叫三平尾?就是诗句的最后的三个字不能是三个平声,如果是了,就犯了大毛病。
以五言诗而论,“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就应该注意,这里的第1个字必须要论,如不论,用了仄声字,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了,这就是犯了孤平的毛病。“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第3字也要论,如不论,写成了平,就变成了“仄仄平平平”,这就成了“三平尾”,是不允许的。
由此可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不能犯孤平和三平尾的毛病 。
在诗句中,三仄尾也是不允许的。三仄尾,就是句子的末三个字都是仄声字。 在一首诗中,符合格律标准的句子叫做“律句”,不符合格律标准的句子叫拗句,也就是错句,特别是出现象“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的句子,就非救不可。如何补救,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的,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讲。
掌握了平仄 ,该对的对,该粘的粘,别犯孤平,别出现三平尾和三仄尾,这样你写出的诗就是符合格律要求的。
(三)近体诗的第三大要素——对仗。
对仗就是对偶,属于近体诗诗的视觉美(形式美)也属于听觉美(音乐美),是表现诗人才气的一个重要部位。
近体诗的对仗在语法修辞上包括二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修辞方面的,即词性相同或相近的才能对仗。如上下联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数词对数词,连词对连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叠字对叠字等。
名词还可分为几小类:如天文类、地理类、器物类、时令类、饮食类、衣饰类、人事类等等。
二是语法方面的,即上下联语法结构相同的才能对仗。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补语对补语。同时还要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宾结构对述宾结构,述表结构对述表结构,并列词组对并列词组,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等等。
4
上述要求,再加上下联平仄相对、节奏相当、字数相等、内容相关等要求,构成对仗,缺一不可。
近体诗什么地方必须对仗?
前面我们说过,近体诗每两句叫做一联。如是绝句,12句为首联,34句为尾联;如是律诗,12句为首联,34句为颌(hàn)联,56句为颈联,78句为尾联。
绝句不要求对仗 ,对也行,不对也可。律诗的颔、颈两联必须对仗;排律除首尾两联外,其余各联也要全部要对仗。
对仗的讲究:
1,工对。
所谓工对是指同类或同一小类相对,便是工对。如: 草枯鹰眼疾
雪尽马蹄轻(王维)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
2,宽对。
所谓宽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及名词对动词,副词对动词等,甚至包括半对半不对。如: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杜甫)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 3,借对。
所谓借对就是借意相对。如: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歧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
4,流水对。
对仗一般使用两句相对独立的话,如果将一句分成两句相对,每句意义都不完整,这就叫流水对。如: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下面讲讲对仗的忌讳:
1,重字。对仗的字一般不能相同。如: 梧桐叶下秋声急 篱菊花开秋雁飞 这就不行。
但在修辞上的连环手法是不属于此类的,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