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受精过程动画和视频片断)
【学生课前准备】同座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 一、新课导入 [教师]高等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内容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请学生找出精子、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与不同处。(演示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 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 [教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首先要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然后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对配子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理解受精作用的实质。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也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不同点: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两个细胞,小的叫极体,极体以后都要退化,只剩下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4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 课堂反馈 小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完全,大部分学生需要在观察、比较、总结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学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活跃状态。 [教师]大家来观看图片“一个猫家庭”。 问题:几只小猫都是母猫一胎所生,为什么形态毛色各异?说明什么问题?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学生回答]可能的原因是亲代传递给子代(小猫)的配子(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不同。说明一个猫家庭成员彼此之间各有相同和不同的遗传物质。 二、新课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教师]下面我们尝试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基本方法和要求是:同座两人两人利用课前准备的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合作完成(提示:用绳子做染色体的臂,绳子打结做成着丝点或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卡纸剪成染色体形态,用双面胶固定在背景卡纸上。)同时需要注意模型的科学性和时间的控制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 步骤一:用彩色绳子和卡纸等材料,在卡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细胞的轮廓,在轮廓里做一个具有1对同源染色体(臂长为6cm)的初级性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并写出细胞名称; 步骤二:讨论该细胞分裂(减I)过程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在细胞轮廓中做出相应的染色体,并写出细胞名称和所处时期; 问题: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同源染色体什么时候分开?精子和卵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评价作品。 步骤三:在细胞轮廓中做出该细胞经减I分裂而成的2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并写出细胞名称; 问题: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什么时期?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子细胞有无姐妹染色单体?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评价作品。 步骤四:在细胞轮廓中做出经减II分裂而成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并写出细胞名称;
[学生]用彩色绳子和卡纸等材料,在画好的细胞轮廓里做一个具有1对同源染色体(臂长为6cm)的初级性母细胞(四分体时期),并写出细胞名称; [学生]讨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在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并写出细胞名称和所处时期;通过实物投影或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学生]两人小组合作完成学案要求,通过实物投影或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比较。 有不少学生将两个姐妹染色单体用不同颜色绳子做成和同源染色体没有用不同颜色绳子区分的等情况。 明确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但有些学生作品完成不完整 学生加深了对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认识。学生作品完成完整 学生加深了对减数II分裂染色体行[学生]两人小组合作完成学案要求,通过实物投影或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问题:减II过程中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什么?有无姐妹染色单体?有多少种类型?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什么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评价作品。 比较。 为变化的认识,能正确建立具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性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的行为模型和数学模型。 学生加深了对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行为变化的认识,建立具有两对或n对同源染色体的初级性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的行为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动手操作,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 用视频展现受精的过程,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步骤五:在步骤一的细胞中加做1对同源染色体(臂长为3cm),并完成后面7个细胞因此而发生的变化; 问题:减I的后期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行为?经过减II形成的四个子细胞有多少种类型?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评价作品。 3、建立的数学模型: 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形成的子细胞的类型情况表。 [学生]两人小组合作完成学案要求,通过实物投影或在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比较。 [学生]学生归纳完成 (二)受精作用 1.概念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课件显示受精过程视频) 问题:①为什么说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②遗传物质存DNA在于细胞的什么部位? ③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
[学生]观察受精的视频过程,交流讨论自己的观点并回答问题1——5 问题1——5由个别学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