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解析】ABC
鼠兔(pikas,又名皮卡丘~如下配图 1 就是我从学生手里抢的皮卡丘!)是一种隶属兔形 目的,耳朵短而圆、没有尾巴的动物。据说是因为外形酷似仓鼠而得名。它没有犬齿,门齿 可不断生长。前肢五指,后肢四趾。爪子细而弯,适合掘土。毛色因种而异,由灰色、灰褐 色至锈褐色,夏毛要比冬毛淡。鼠兔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附近和亚洲中部的高原或山地,也 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北美洲西部和欧洲。它能挖复杂的洞穴系统居住,而有些鸟类(如褐背 拟地鸦和雪雀等)会利用鼠兔的洞穴躲避太阳的强烈辐射或暴风与冰雹,鼠兔则可借助鸟类 的惊鸣来报警。这种生物现象在中国古籍被称作“鸟鼠同穴”,是一种经典的共栖现象(偏 利共生)。 Smith A. T. 在青藏高原研究了高原鼠兔的生态作用。因为鼠兔被定位为害兽,因此,为 了所谓的恢复草原质量,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的高原鼠兔遭受了广泛的毒杀。而事实 上高原鼠兔为害草原是环境恶化的产物而不是草原退化的主因,人口激增、过牧超载才是问 题所在。草原退化的根源是高原鼠兔的破坏还是人类过度干预的结果。 研究表明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的“关键物种”,其存在意味着生物多样性的维系和生态 系统正常生态功能的发挥。像褐背拟地鸦这样的鸟类几乎只能在鼠兔的洞里生存,如果鼠兔 因为遭毒杀而导致大量洞穴不复存在,那么这种鸟类的数量也将大大减少乃至消失。故毒杀 高原鼠兔只能损害生物多样性却不能真正解决草原退化问题。 因此该现象属于偏利共生,不属于竞争、捕食、寄生,选ABC。 71.【解析】A
一般而言,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 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专性 捕食者食物链单一,构成的食物网较为简单;广谱性捕食者所参与的食物网则较为复杂。 由于在北部小型鼬较多,且小型鼬是仅以田鼠为食的专性捕食者,因此北部的田鼠食物 网较为简单,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数量变化有明显滞后的消长关系,相对波动性会大一 些;而南部狐、普通鵟等捕食者食谱较广,食物网复杂,田鼠数量的波动对捕食者们都起不 到决定性的影响,很快通过反馈被限制住,因此波动相对较小。 72.【解析】A
由图可见,无论是佛坪还是卧龙的大熊猫都存在 季节性的运动,然而两地区的运动模式不同。佛坪大熊 猫相对而言多数时候(九到五月)生活在低海拔区域, 六到八月迁到海拔较高地区,跨度较大;而卧龙大熊猫 四月到六月及七月到三月生活地之间跨度较小(但二者均显著p﹤0.01),因此A对,D不对。 73.【解析】B
继续读图题。太阳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熊猫活动强度与节律,在白天,夜晚转为 黎明(平均太阳辐射为 5.64W/m2)和黄昏转为夜晚(8.13W/m2)时段是大熊猫的活动高峰; 光线较强(349.72W/m2)的中午前后是大熊猫最主要的休息时段。另一方面,在夜间没有外 部时间线索的条件下(太阳辐射),大熊猫仍表现出的活动与休息交替的规律,说明大熊猫 可能具备内源性的自运性节律。故 ACD 正确。 74.【解析】AB
从图上可见,羚牛也会进行季节性的迁移,夏天(尤其 6-7 月)生活海拔最高。大多数 时间,羚牛都生活在 2200m 以下地区。故选 AB。 75.【解析】C
农田生态系统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农田中,生物群落与其生态环境间在能量和物质交换及 其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它是人类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积极干预自然,依靠土地 资源,利用农田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田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来进行食物和其他农产 品生产的自然与经济的统一体。 农田与人工草场、人工林场一样,均属于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具有自然与社会 的属性;严格的人工生态系统指的是宇宙飞船、工矿、城市等。农田生态系统目的性强,其 首要目的便是进行农产品的初级生产,以满足人类及其它动物基本生存及社会发展的基本需 求,保障人类从事其它活动的能量供给,农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存必需品的服务功能是 农田生态系统的根本特点,是其存在的必要基础。因
26
此 C 是对的。 农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农田生态系统与其生态过程所产生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 生存的物质产品和效用。它包括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食物保障的产品服务, 维持环境质量服务功能价值和生态安全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将为人们较高层 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提供场所和机会,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的社会功能价值必将日益提高。 其中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有利的方面体现在三点: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在相对 贫瘠的土地上进行耕种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施用农家肥等可以改良土壤土质,顺应了自然 生态环境的要求;二是人们通过种植农作物等促进物种的改良,使得物种得以优化,促进了 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三是通过人为灌溉系统的修建,能够改变河流的流向,一方面使得河 流不再泛滥,另一个方面起到了均衡自然生态环境可利用资源的作用。虽然农田生态系统对自然环境有有利也有不利的一面,但对自然环境的服务并不在其主要功能之中,B 不对。 农田稳定性低下,总体生物多样性水平也低,但至少农田杂草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还 是会大于红砂荒漠等生态系统的。故 A 和 D 不对,答案选 C。 76.【解析】B
简单定义。厌恶学习(aversion learning):昆虫对某物(或某处)的喜好因后者与有害 刺激多次联系而对其产生厌恶或回避的现象。来自百度百科(呵呵呵),不过是由全国科学 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应该靠谱! 77.【解析】C
肿瘤细胞的生物化学性质及其代谢异常,因此在肿瘤病人的体液、排除物及组织中出现 质或量上改变的物质,这些就是肿瘤标记物。肿瘤标记物一般指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的某种 物质,常以抗原、酶、激素等代谢产物的形式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宿主体液中,根据其生化 或免疫特性可以识别或诊断肿瘤。在临床上它们主要用于对原发肿瘤的发现、肿瘤高危人群 的筛选、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发展程度的判断肿瘤治疗效果的观察和评价以及 肿瘤复发和预后的预测等。 这里的四种标志物分别是: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糖类抗原72- 4(CA72-4)与糖类抗原242(CA242)。可以看到,手术前指标都齁高齁高的,术后四个指 标都显著下降,CEA与CA19-9的P﹤0.05,5(方差看起来有点大),CA72-4 与 CA242 的 P﹤0.01(方差看起来较小)。本题中只获得了均值与标准差,无法判断原始数据点是否满足正态分布,不同分布可能计算出相同的均数与方差。方差齐性检验(Homogeneity of variance test)是数理统计学中检查不同样本的总体方差 是否相同的一种方法。常用检验方法有:Hartley检验、Bartlett检验、修正的Bartlett检验。具体方法较为复杂,一般是看 Bartlett-Box F等检验值及其显著性水平P值,若P值﹤0.05,便拒绝方差整齐的假设。多说一嘴:Bartlett 检定对非正态性相当敏感,若出现“拒绝方差整 齐”的检测结果,或因这原因而做成。算法这里就不多说了,一般直接在 SPSS 的 One-Way ANOVA 对话框里点 Options,勾 Homogeneity-of-variance 出数即可。具体到本题中,我们可以来做方差分析: 首先检验是否齐性,再看是否正态,再算算 总体方差是否相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方 差分析是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和 t 检验是一样 的!也就是该组样本的选取必须是随机的; 资料数据必须服从正态分布;若是配对设计, 每对数据的差值必须服从正态分布;若是成 组设计,个体之间相互独立,两组资料均取 自正态分布的总体,并满足方差齐性。 所以本题因为无法看出原始数据为何, 无法知道是否满足正态分布与方差齐性的前 提条件,也就无法检验术前术后及转移复发 三组数据所抽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其实并不知道抽自总体啥意思)。本题只能选C。 78.【解析】D
遗传漂变不属于自然选择学说。通常说中性突变通过遗传漂变被保留下来或消失。 79.【解析】A
双名法是使用两个拉丁字构成某一生物的名称。双名法书写方法如下:属名(或缩写,首字母大写,斜体)+种名(种加词,一律用小写,斜体)+ 命名人姓氏(或命名人姓氏的缩写,首字母大写,正体)。 故该双名法中Aconitum为属名,hezuoense为种加词,W. T. Wang 是命名人,BCD均正确。当一个物种只知道属名而不知道其种名时,或者因泛指某属生物而不需要具体指出是哪 一种时,则可在属名后附上拉丁文种 species 的缩写 sp.(单数)或
27
spp.(复数),以表示某属的一个种或几个种,如家蝇属某一种“Muscasp.”,泛指家蝇属一些种则表示为“Muscaspp.”。 新种发表时,应随后加缩写词“sp. nov.”。新科为“fam.nov.”,新属为“gen. nov.” 故A不对。 80.【解析】ABC
植物学中学习到的“蕨类植物”其实不是一个单系类群,现代系统学研究充分证明石松类是早于蕨类和种子植物性成分化的一支,因为它仅具单一维管叶脉,呈原始性状。现如上图,石松类植物已经从蕨类中分出,建立了单独的石松门,包括三类植物——石松、水韭和卷柏。其中水韭和卷柏的关系较近形成姐妹群。而新的蕨类植物则分两大类:厚囊蕨类(Eusporangiate fern, 孢子囊由多个细胞发育而 来)和薄囊蕨类(Leptosporangiate fern, 孢子囊由单一细胞发育而来)。厚囊蕨类要比薄囊蕨类原始,薄囊蕨类实质上等同于真蕨纲(Pteridopsida),是一个自然的单系群,包含了超过 80%的现存蕨类,大家经常看到的蕨类都属于这一类。厚囊蕨类又有三个类群——木贼纲(Equisetopsida),松叶蕨纲(Psilotopsida)和合囊蕨纲(Marattiopsida)。各类别的图都在马炜梁上有,我就不占页数了。所以本题A是对的;B也是对的,及存在在基部的最初祖先;C也可读图得出,但D是错的。 81.【解析】B
高考层次送分题。增长型种群:指在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少,年幼个体数目多,在图像上呈金字塔型,种群发展过程中种群密度将不断增长,种内个体越来越多。 82.【解析】AC
AC不能用达尔文生物演化理论判断得出。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即进化论,共同祖先学说,自然选择,渐变论。 83.【解析】C
点突变指只有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广义点突变可以是碱基替换,单碱基插入或碱基缺失;狭义点突变也称作单碱基替换(base substitution)。碱基替换又分为转换(transitions)和颠换(transversions)两类。如果是广义的点突变,那么其中的插入和缺失有可能导致移码突 变发生。一般而言,点突变(狭义的替换概念)具有很高的回复突变率。 早年认为发生在非编码区的点突变对蛋白质的表达无甚影响,但实际上非编码区虽然不 能编码蛋白质但对于遗传信息表达是不可缺少的,在它上面存在有调控遗传信息表达的核苷 酸序列,因此也是有遗传效应的——比如启动子、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等。尽管目前大多 数的研究是局限在编码区突变,但基因非编码区的碱基的插入、缺失和替代也属于基因突变事件,可能具有遗传效应。如:BCL-6 基因5’-非编码区点突变可能部分参与了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致病,突变者较未突变者相比有生存期延长的趋势,机理在此就不详述了。故B不对。突变原因包括:自发突变——在自然界中发生的,由于自然界中诱变剂的作用结果或偶然的DNA复制错误并被保留下来。此类引起突变的频率很低。诱导突变——由于物理、化学原因,导致DNA发生了改变。例如射线(紫外线,伦琴射线等)。因此A不对。 由上可知,射线照射是可以引起点突变的,如γ射线诱导 AL 细胞 HGPRT 位点突变、 X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点突变等。以此看来,C 和 D 都有正确的可能,个人倾向于D,然而答案为C,值得商榷。 84.【解析】D
D方法简单直接,并且避免了该基因可能对种子萌发等过程造成的影响从而产生偏差。 85.【解析】D
个体表现型为皱缩则隐性基因 wx 纯合概率为 0.0036%,因此 wx 基因频率为0.0036%的开方,即为 0.6%。 86.【解析】C
血友病是 X 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软骨发育不全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血友病基因是由母亲传递的,且与小张无关。软骨发育不全症可能是由父亲或母亲传递的致病基 因,但由于该病属于显性遗传病,小李和他妻子的家族也没有出现过该病,很可能是在核电站工作所导致的。 87.【解析】C
28
这题还不错。 cm1晚逆转表明晚期才出现能产生红色素的原始细胞,得到的红斑小,但是频率高所以 小斑点多;cm2 早逆转表明更原始的细胞获得产生红色素的能力,得到的红斑大,不过频率 低,因此大红斑少。cm1cm2 自交,后代 cm1cm1 : cm1cm2 : cm2cm2 = 1:2:1,即 1/4 小红斑 多,1/4 大红斑少,还有 1/2 既有小红斑,又有大红斑,小红斑数量更多。选 C。
88.【解析】ABD(AB)
羟胺是一种化学诱变剂,分子式为 NH2OH,能使胞嘧啶(C)先变成羟氨基胞嘧啶,再经氨基-亚氨基互变异构变成能与腺嘌呤配对的形式,导致GC对变成了AT对,从而诱发了基因突变,见下图:
该类诱变剂诱导产生的既可能是错义突变(变成其它密码子),也可能是无义突变(变 成 UAA、UGA、UAG)。又因为羟胺能使得 GC 对变成 AT 对,但不能使突变的 AT 变回 GC, 故该过程是单向的需要注意。如果是无义突变的话,只需要让 CAA/CGA/CAG 被羟胺羟基 化就好了,下次就会出现 TAA/TGA/TAG,即无义突变(到 RNA 再换成 U 就好);但是一旦 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就没有 C 了,因此不能回复。 至于错义突变,也是一样。因为修饰的单向性,密码碱基只能从 C→U,即使一个位点 变过去,另一个位点再变回来,也只能要么是同义突变,要么是一个氨基酸变另一个氨基酸 再变第三个氨基酸(如:Pro/CCC→Leu/CUC→Phe/UUC)。不知道为何答案给了D。 89.【解析】B
简单的伴性遗传问题配合了神奇的设定。题目叙述过程可以简化为,Z GW (漂亮雌性) ×Z gZ g (丑陋雄性) ==== Z GZ g(漂亮儿 子)+ Z gW (丑陋女儿),其中 G 对 g 为显性。因此接着推断会很容易选出B。 90.【解析】D
由于该致病基因为 X-连锁,儿子仅继承父亲的 Y 基因,因此不会患病。 91.【解析】A
据题所有孩子都正常,且有6个孩子,因此分析该题只能从最可能的方向去分析,所以母亲的X染色体上都是显性基因,而母亲又是色盲,所以常染色体上为bb,因此父亲常染色体的基因型只能是BB,若为Bb,也有可能生出色盲的孩子。 92.【解析】B
bbb
根据题意可知X=1/10,则XX=1/100,所以B选项正确。 93.【解析】C
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大家都知道,若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等位基因的分离还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94.【解析】D
根据哈迪-温伯格平衡,不管随机交配多少代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变,所以杂合体的频率为:2*A*a=0.32。
29
95.【解析】AD
AB
根据ABO血型可以判断孩子1肯定不是男子2的孩子,因为男子2的基因型II,只能是A型或B型的孩子,所以A正确,B就错了。由于男子1是O型,母亲是A型,也能生出A型的孩子,所以C错误。由于男子1和母亲都是RH阳性,所以孩子只可能是RH阳性,因此可判断孩子3是男子2的,所以D选项错误。 96.【解析】AB
A选项果实的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和子房壁都是母本的一部分,所以基因型都同母本,A正确。B选项胚是由合子发育而来,所以有AaBb和Aabb两种基因型。C选项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两个极核来自母本,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与ab的精子结合得到的基因型应该为AAaBBb或AAabbb,故C选项错误。D选项玉米果实果皮的颜色由母本基因型决定。 97.废除。 98.【解析】D
澳洲界包括大洋洲各地,是两个最小的动物地理区之一。澳洲界原本属于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很早以前就和其它大陆分离,并长期与其它大陆相隔离,是各界中独立性最强的。澳洲界的动物主要是冈瓦那大陆原始动物的后裔和很多独立隔离发展的特有类型,澳洲因而也以物种最为独特而著称。代表种类包括澳洲肺鱼、楔齿蜥、鸸鹋、食火鸡、几维鸟、琴鸟、园丁鸟、单孔类(原兽亚纲)、有袋类(真兽亚纲)。
古北界是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古北界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其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无特产科,但有一些特有属,如鼹鼠、金丝猴、旅鼠、熊猫、狐、貉、獾、骆驼、獐、羚羊、山鹑、鸨、毛腿沙鸡、百灵、岩鹩等。
旧热带界包括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及阿拉伯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是面积最大的热带动物区系,而气候比新热带界和东洋界要干旱,以适应干湿交替气候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有一定面积的热带雨林。
东洋界拥有仅次于新热带界的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热带雨林,因此无脊椎动物的丰富程度也仅次于新热带界,是不少著名的无脊椎动物的产地。有哺乳动物(如鹿类)、猫科动物、熊类、灵长目等。本区产有丰富的高原和高山森林动物。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即产在本区,独自成一科,分布限于四川西部、甘肃南部和陕南秦岭一带的高山竹林中。小猫熊属于浣熊科,这一科的绝大多数种类都栖于美洲,而只有小猫熊这一种是该科在东半球的唯一代表,这无疑是由于隔离而保存下来的古代遗存种,可以作为动物不连续分布的一个例子。著名的金丝猴亦主要产于本区的北部。偶蹄类中的羚牛和白唇鹿皆是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珍稀种类。食虫类在本区特别繁盛,在种类和数量上占全国之首位,尤其是鼩鼱、长尾鼩和鼩鼹等属种类繁多,其分布中心均在本区。上述各类中不少稀有动物的留存,及许多比较低等种类(食虫类)的繁盛,足以显示本区是东亚古老种类的分布中心。本区的另一特点是兼具了南北两方动物区系的特征。一般来说,高山所产的动物多为北方的种类,不少北方类型分布于横断山脉的较高或较北地带,例如鼢鼠、麝、麅、马熊等。另一方面低山河谷间的动物多为南方的种类,不少热带和亚热带动物沿着横断山脉的较低地带向北伸延至本区,如树鼩、猕猴、 金丝猴、果子狸、竹鼠、水鹿等。因此,本区与青藏区的界线应介在横断山脉的高山与低谷之间,故在划区图上用波状虚线表示。在鸟类中以雉科和画眉科为最多。国内特产的雉类,约有半数是在本区,较著名的种类,如藏马鸡、绿尾虹雉、锦鸡等。境内的画眉科也包括许多特有种。因此本区常被称为国内画眉和雉类的乐园。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类甚为丰富,如爬行类中的高原蝮、八纹游蛇、草绿龙蜥等都是适应于高山生活的种类。两栖类中的山溪鲵、猫眼蟾。
据此证据,答案给的 D。但事实上西南地区位处两界交界地带,不同划分系统给出范围 也不近相同,很多上述物种也均在古北界出没(如蒙新区的白唇鹿,青藏区的高原蝮等), 故不知是否存在商榷余地。 99.【解析】C
30
A选项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B选项纤维分解菌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D选项中光合细菌没有共生关系;C选项地衣是蓝细菌与真菌的共生体。 100.【解析】D
红皇后假说是根据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的故事由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于1973年提出的假说。生态上密切相关的物种的相互关联地进化叫做协进化或协同进化。协同进化的结果是相互适应。物种之间形成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除了物理的环境条件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外环境。在物理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物种之间的关系构成驱动进化的选择压。一个物种的任何进化改进可能构成对其他相关物种的竞争压力,所以,即使物理环境不变,种间关系也可能推动进化。所以红皇后假说强调了物种生存环境中的生物学因素,忽略物理环境因素,D选项错误。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