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6 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及解析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病毒。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茎尖培养来培育无病毒苗木。在茎尖脱毒培养时,外植体大小可以 决定茎尖存活率和脱毒效果。外植体越大,产生植株的机会越多,但脱毒的效果也越差。茎 尖大小选择的原则是:外植体大到足以能够脱除病毒,小到足以能发育成 1 个完整的植株。故一般切取 0.2~1.5mm,带一两个叶原基的茎尖作为繁殖材料。

③茎尖嫁接脱毒:茎尖嫁接是组织培养与嫁接方法相结合,用以获得无病毒苗木的 1 种 新技术,也有称这为微体嫁接。它是将 0.1~0.2mm 的茎尖(常经过热处理之后采集)作为接 穗,在解剖镜下嫁接到试管中培养出来的无病毒实生砧木上,并移栽到有滤纸桥的液体培养 基中,茎尖愈合后开始生长,然后切除砧木上发生的萌蘖。生长 1 个月左右,再移栽到培养 土中,茎尖嫁接脱毒法最早在柑橘上获得成功,以后在苹果、桃、梨、葡萄等上得到进一步 应用。因其脱毒效果好,遗传变异小,无生根难问题,已成为木本果树植物的主要脱毒方法。

④珠心胚脱毒:病毒通过维管组织传播,而珠心组织和维管组织无直接联系,故珠心组 织一般不带病毒,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养其珠心胚,可得到无病毒的植株。培养出来的幼苗 先在温室内栽培 2 年,观察其形态上的变异。没有发生遗传变异的苗木可作为母本,嫁接繁 殖无病毒植株。珠心胚培养无病毒苗木简单易行,其缺点是有 20%~30%的变异,童期长, 要 6~8 年才能结果。

⑤愈伤组织培养脱毒法:通过植物器官或组织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然后从愈伤组织再诱 导分化芽,长成植株,可以获得脱毒苗,这在天竺葵、马铃薯、大蒜、草莓、枸杞等植物上 已先后获得成功。利用诱导各器官愈伤组织培育无病毒苗的机制,可能有如下几种:(a)病 毒在植株体内不同器官或组织分布不均;(b)病毒复制能力衰退或丢失;(c)继代培养的愈 伤组织抗性变异。 40.【解析】BD

草莓(蔷薇科)是聚合瘦果,八角(八角科)是聚合蓇葖果。菠萝(凤梨科)和菠萝蜜 (桑科,外面的壳是总苞皮)是聚花果。 41.【解析】ABCD

四种食用菌都属于担子菌亚门。 次生菌丝亦称二级菌丝、双核菌丝、复相菌丝。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 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担子菌营养体均为有隔次生菌丝组成的菌丝体,都具有以锁状联合方式形成次生菌丝体以及产生担孢子的特征。 42.【解析】ABCE

植物部分考察最细节的一个。 百合成熟花药横与未成熟的花药相比,其花粉囊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成熟花药中, 花粉囊已开裂,表皮依然存在、药室内壁细胞壁出现条纹状的木化加厚,也称为纤维层。绒 毡层及大部分中层细胞已被吸收解体消失,有时具残存的痕迹。所以花粉囊主要就只剩下表 皮和纤维层;药室内为成熟的花粉或二分体或四分体时期,小孢子形成了。 表皮细胞不会产生带状加厚(凯氏带才有),D 不对。其余都是对的。 43.【解析】B

垂柳次生虫媒,依靠蜜腺吸引蜂等生物。其余都对。简单题。 44.【解析】C

土豆、大豆子叶、气生根和青西红柿都有叶绿体存在可能。花瓣中的细胞通常不含有叶 绿体,不进行光反应。 45.【解析】D

落叶是由于离区的产生,在叶柄基部或靠近叶柄基部的某些细胞内的果胶酸钙,可溶性 果胶和果胶酸等发生化学性质的改变。离区包括离层,离层有细胞分裂(但与分生组织无关), 产生一群小形薄壁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的细胞壁胶化,处于游离的状态,因此支持力弱,叶

21

易于从离层脱落。紧接着在离层下的几层细胞栓化,在断面处形成保护层,避免水的散失, 病虫的侵入等。其余都是分生组织活动结果。故选D。 46.【解析】C

植物生理送分题。C4 代谢途径中 CO2的固定和同化过程发生的是空间上的分离。 47.【解析】E

植物学基础。花粉粒与柱头识别反应靠花粉壁上的外壁蛋白与柱头乳突细胞表面的蛋白质间的相互 作用实现。花粉壁的外壁蛋白(pollen coat protein,如 SCR)是花粉与柱头相互识别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 48.【解析】A

顶端分生组织(apicalmeristem)是维管植物根和茎顶端的分生组织。包括长期保持分生 能力的原始细胞及其刚衍生的细胞。植物体其他各种组织和器官发生,均由它的细胞增生和 分化而来。狭义的顶端分生组织只包括原分生组织,即一个或若干原始细胞和刚由它衍生的细胞。广义的顶端分生组织,还包括由原分生组织衍生的初生分生组织,所以人们常把茎端 和根端的生长点作为顶端分生组织的同义词。

茎尖顶端分生组织是种子植物发育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植物生长周期指 经营养生长至开花结实最终死亡的过程。若没有茎端分生组织,不能生长出花,植物不能完 成其生活周期(无法开花)。花的形成要求营养茎端转变为生殖茎端(花芽分化),在结构方 面表现为顶端分生组织仍具有一般的原套和原体的结构(原生分生组织),或者表面细胞层 数有所增减。顶端分生组织区向四周扩展变宽,而纵深变得较浅,顶区的原始细胞液化程度降低,细胞质稠密,由于细胞分裂频率较高,细胞也变得较小,并与周围区的细胞大小相同, 从而在顶端分生组织表面形成了一个分生组织套层。另外,因肋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活动下 降,近基的所有原体细胞液泡化程度较高,细胞较大,从而形成另一个组织区域,即薄壁组 织核心,它为分生组织套所覆盖。在生殖茎端上花各部分(花冠、雄蕊与雌蕊)的发生,大 体上也和营养叶一样。通常在原表皮层下面稍里面的细胞开始有平周分裂,接着进行各向分裂,使花器官原基出现突起。不过细胞位置的深浅,往往与花中不同部分的发生有关。由此可见,最重要的是A。 49.【解析】BE

高考难度。通常使用生长素诱导生根,细胞分裂素诱导发芽。 50.【解析】ACD

蒸腾速率是由叶片气孔下空间的水蒸气 浓度和大气中水蒸气浓度之间的浓度差以及 水蒸气扩散途径的阻力所决定的。大气中水 蒸气浓度比较容易测量,但是叶内的水蒸气 浓度较难直接测量。一般根据叶面温度与该 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推断计算。因此B错误。光照与ABA均可以改变气孔开放状态。故选ACD。 51.【解析】AD

去年也考了压力流学说。该学说的要点就是筛管液流是靠源端和库端的膨压差建立起来 的压力梯度推动的;而源库两端的压力差则是依靠渗透作用形成的。韧皮部在改运输过程中 无论是装载还是卸出都是依赖 ATP 的耗能主动运输过程,因此只有 AD 是正确的。 52.【解析】D

简单生理题。在调控应激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激素主要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中的 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53.【解析】C

光敏定位装置:早年研究鸟类迁徙,使用的都是环志法。然而用环志追踪雨燕存在不足。 环志原地回收率虽然维持在 30%左右,但能提供的数据信息有限,且所需统计时间过长。另 一方面,具有更高研究价值的异地回收率极低,不到千分之一。1998 年至今,雨燕环志异地 回收率为 0。

无线电定位或卫星定位等追踪方法,也都不适合研究雨燕,前者接收信号范围有限,后 者价格不菲且比较重。在鸟类迁徙研究过程中,如果跟踪设备的重量超过鸟类自重的 3%, 就会对其迁徙造成较大影响。GPS 卫星定位仪最小重量约为 5 克,无法使用在体重只有 40

22

克左右的北京雨燕身上。

直到近年,光敏地理定位仪的出现,才使得对于小型鸟类迁徙的精确定位和研究成为可 能。光敏定位仪具有重量较轻、续航时间长、记录数据多等特性,小的光敏定位仪重量不到 1 克,通过记录周围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来估测鸟类的地理位置,经度值由日出和 日落时间的中间点确定,纬度则由当天的日照长度计算得出。

所有的鸟类以迁徙习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留鸟,候鸟和迷鸟等三类。

1. 留鸟: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域,不见有迁徙现象的。一般所谓留鸟就是指它于一年四季 之间,常有一部分留栖于它的生殖区域而不迁移的,如喜鹊,麻雀等。有些留鸟有逐饵漂泊 的习性,如啄木鸟,山斑鸠等,夏天居住在山林间;冬季迁到平野上来。这种鸟称为漂鸟。

2. 候鸟:所谓候鸟,即是随季节的不同,应气候的寒暖,而改变它们栖息地域的鸟类。 更可分为三类:

1)夏候鸟:春夏季飞来当地营巢繁殖的鸟,称为夏候鸟。这些鸟类在秋冬季则全部离 开营巢地区。它们过冬的地点通常是距离营巢地相当远的南方,但翌年春暖才又返回到营巢 地。在黄河,长江流域如家燕,白鹭等。

2)冬候鸟:和夏候鸟恰恰相反。它们在北方繁殖,每年秋冬南来当地过冬避寒。在黄 河,长江流域,如雁,鸭等。

3)旅鸟:这是指一些繁殖在北方,越冬在南方,而仅仅在南迁北徙的旅程中,路过当 地的鸟类。在当地逗留几天或几十天,时间是非常短暂的,所以亦称过路鸟。例如鹬等在黄 河,长江流域,就是旅鸟。

3. 迷鸟:这是指有些鸟类的出现完全出于偶然(比如路痴)。它们可能由于狂风或其他 自然因素,竟然飘落通常的栖息地,或正常的迁徙途径,而转到异地,例如太平鸟,灰秃鹫,埃及雁等。根据以上定义,本题为夏候鸟,选C。 54.【解析】BC

蛾的种类要多于蝶,但它们常在夜晚出没所以人们最初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 A 对,D 也对。 蛾类和蝶类一样,成虫通常为虹吸式口器(除少数原始蛾具大颚为咀嚼式以花粉为食外); 蝶类幼虫与蛾类幼虫都有有毒的种类(如斑蝶科、毒蛾科)也都有无毒的种类(如粉蝶科、 灯蛾科),因此 BC 错误。 55.【解析】A

使用该动物的标本与现代动物标本进行比较,通常比较的是动物的形态学特征,并以此分类。

56.【解析】D

七鳃鳗属于脊椎动物,因此该动物也属于脊椎动物。 57.【解析】D

肺鳔同源,咽囊发育如下: 第 1 对咽囊的远端部膨大形成鼓室(中耳),其近端部仍保留着和咽的联系,成为耳咽 管,或称欧氏管。耳咽管和鼓室与鲨鱼的吸水孔同源,都是由第 1 对咽囊发生而来。 第2对咽囊在哺乳类形成腭扁桃体,在其他陆栖脊椎动物多趋于退化。腭扁桃体为淋巴 器官,其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有防御作用。第3和第4对咽囊形成甲状旁腺(背侧上皮)和胸腺(腹侧上皮)。 第5对咽囊的上皮形成后鳃体。陆栖脊椎动物的后鳃体位于甲状腺旁,哺乳类的成体无 后鳃体。后鳃体分泌的激素称为降钙素,可调节血浆中钙离子浓度。 咽囊的底面中央处发生出甲状腺。在系统发生上,甲状腺相当于文昌鱼的内柱。韦伯氏器四对小骨,来源如下:

23

哺乳动物三块听小骨的来源: 麦氏软骨(Meckel's cartilage)骨化为关节骨(articular),腭方软骨(palatoquadrate cartilage) 后部骨化为方骨(guadrate),舌颌骨(hyomandibular)转化为耳柱骨(columella)进入中耳 分别成为听小骨中的锤骨(malleus)、砧骨(incus)、镫骨(stapes)。 可见与韦伯氏器不同源。因此答案为D。 58. B; 59. A; 60. A; 61. A

【解析】今年生态行为主要都是读图题,但是并不难。如图:曲线开始部分上升速度较快,因此该地区不存在数量占绝对优势的物种,多为种 群数量不大的物种。如果有数量占优物种的话,早期曲线上升应该缓慢。 62.【解析】D

A是无关选项,B和 C近意,而这是单选。。。就算啥都不会也应该选 D。本题考查的是汉密尔顿规则(Hamilton's rule):C﹤Br。 C代表利他行为付出的代价(cost),B 代表利他行为获得的好处(benefit),r 则是行动 者和收益者的亲缘关系(relatedness)。也就是说,利他行为总体获得的好处,在考虑了亲缘 关系后仍然大于代价,那么利他行为就有利而被选择出来。牺牲了一个个体挽救了几个与他 有血缘的个体,那么最后的净结果是利他基因提高了存活率。 而根据题干信息推断,C>Br 的情况下(利他行为消耗小与自身基因型传递的收益),利 他行为会减少,自私行为会增多。

63.【解析】AB

简单读图。雌性照顾多于雄性,A 对。雌性年龄越大越多照顾,但雄性成年稍低于青年。 整体而言 B 对,C 就不能说了。D是错的。 64.【解析】CD

136种杜鹃中,约 50 多种有巢寄生的托卵行为。为了顺利达成巢寄生的目的,杜鹃演 化出托卵 9 策略: 1.增加可寄生的鸟种;2.产卵期配合巢主且比巢主的卵先孵出;3.卵排出的时间很 短;4.卵可在输卵管中保留,并待机而出;5.卵拟态(大小、颜色、斑点);6.多产;7.诱 巢主离开(调虎离山);8.移走、破坏、吃掉巢主的卵;9.雏鸟挤掉巢主幼雏。 而巢主为了生存,也演化出避卵 4 策略: l.集团反击;2.掩蔽鸟巢;3.辨别鸟蛋能力;4.弃巢。本题中1可属于集团反击,2 属于弃巢,故答案为 CD。 65.【解析】C

A 是化学信息,B 是行为信息,D 是物理信息。只有 C,家猫用后爪刨土掩盖粪便反而 是为了掩盖粪便的气味。 66.【解析】ACD

狮子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狮子通常群居生活,一个狮群约有 8 到 30 个成员,平均为 17 头。其中往往包含连续的 几代雌狮,至少一头成年雄狮和一些成长中的狮幼仔。雌狮构成了狮群的核心,它们极少离 开出生地。狮群包含 2 头成年雄狮,但是肯定只有一头是领头的。成年雄狮往往并不和狮群 呆在一起,它们不得不在领地四周常年游走,保卫整个领地。一般它们能够在狮群中做几个 月到几年的头领,这要看它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击败外来雄狮。 狮子的群居领域性能给个体

24

带来远期的巨大优势;研究阐明了为什么大狮群比小狮群的 繁殖成功率高。大狮群是稀树草原景观的成功适应者,能得到最佳的繁殖场所——河流交汇处附近。雌狮群间竞争的影响是直接而即时的,以至于雄狮联盟试图改变领域性竞争的动态 平衡。因此,群体领域性竞争使狮子选择了合作领域性防卫(狮群集体 PK),使狮子的群居 具有明显的优势。 狮群中的母狮可能会在任何时候进入婚配状态,而且母狮们这点上总有同步性,这保证 了狮群中的孩子们年龄基本相当,每个妈妈都能给不同的孩子哺乳,当有些妈妈出去捕猎, 剩下的妈妈就会义不容辞地担当所有孩子的保姆。而且没生育的母狮也会负起照看狮群孩子 的责任,为它们舔毛,并陪它们一起玩耍。母狮的狩猎技术十分高超,由于猎物多,它们合 作狩猎的成功率超过领域内大多数猫科动物。 合作营巢是一些海鸟、多数啄木鸟、家燕、伯劳及麻雀等鸟类等所具有的一种现象,狮 子并没有该项合作行为。本题选ACD。 67.【解析】AB

杀婴行为可见于世界上的许多种动物,这是野生动物自我调节血缘关系和生态密度、排 遣生存压力的一种极端行为。 其意义在于:首先,排除碍手碍脚的第三者,母兽才会就范,然后顺顺当当地进入发情 期。第二,所杀之婴多是其它公兽的骨血,或身心不健康的幼兽,这种剪除异己、优胜劣汰 的行为,也是为了保障自己有健康的后代。第三,这种看似残酷的方式对延续种群、配置资 源、减轻压力还是有利的。 杀婴并不一定只在同类相食物种中存在,也不仅仅只针对非直系后代,甚至连具有亲缘 关系的父母、兄弟之间也存在着血腥的杀戮。亲杀行为并不是生物界所共有的一种必然现象, 它往往是伴随着食物的短缺,生存空间的相对缩小,优势个体的保留以及对领袖地位的占有 而产生的。在外界条件恶劣,食物短缺的情况下,一些动物为了使更多具有生命力的幼体存 活下来,成年母亲往往会挑选幼体中比较弱小,缺乏活力的个体,杀死后与其它幼仔共同分 食以渡过难关。 除此以外,杀婴行为也不仅局限在同种生物之间父母对子女的杀戮,还包括不同生物之 间的杀婴。广漠草原上,草食动物的数量、栖息领地的大小仍然 是限制大型肉食动物繁殖 的因素,而种与种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停留在对食物和领地的争夺上了。猎豹由于具有很 强的奔跑能力,在捕食善于奔跑的羚羊方面比狮子更具优势,从而使狮子的生存竞争处于劣 势。母狮为了让幼狮在出生后有足够的食物,便采用屠杀猎豹幼仔的方法来减少猎豹对羚羊 的捕猎量,同时也为自己的子女减轻未来生存竞争的压力。

具有杀婴现象的生物有: 配偶资源竞争类:雄狮、老鼠、哈努曼叶猴、普氏野马、麋鹿、象鼻豚 资源环境恶化类:河鲈、蜜蜂、虎鲨、狐狸 不同生物之间类: 狮子 vs.猎豹

其它相关概念: 无意识杀婴类:鸡在非繁殖期,对于窝边的鸡蛋,有时会用噱啄破,甚至啄食其中的卵 物质。无论是它下的蛋或是其它鸡下的蛋,都会成为它的“美食”。这种做法倒从未在野鸡 身上发生过,或许是因野鸡的繁殖能力较低,只能产下十几只蛋,并且还要将天敌袭击造成 的损失计算在内,自然家对它的后代备加爱护了。而在人类的改造下,野鸡变为了家禽, 产蛋量提高了,此时它们做起事来反倒肆无忌惮。人的因素在这里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动物 的天性也在自然改造的进程中成了牺牲品。 反杀婴行为:雌狮有很大一部分能量用在护幼上,代价是容忍别人的孩子吃奶;雌鼠能 够准确判断接近巢穴的雄鼠是不是杀婴者,如果是立即与之搏斗;幼仔在有杀婴企图的雄性 出现时,它们会一遍遍的大叫;雌猴联合起来反抗杀婴行为,控制雄猴,或欺骗雄猴——如 果怀孕,仍继续和雄猴交配,使雄猴认为是自己的孩子。 68.【解析】D

接下来又是大片的读图题啦~ 读图即可得到答案,在 100m2 以内,仅a发生率在 0.95 以上。

69.【解析】BD

读图即可得到答案。 发生率 0.95 意味着在统计学上可以接受该物种“占据”了这个斑块。在途中可见,体 长小的物种可以偏离拟合直线,出现在面积相对较大的版块中(如左上部的那个点),A 不 对;但面积较大的斑块物种点较为密集,故可观测到更多物种,B 正确;右图为斑块面积与 体长的双对数作图,根据斜率可知并非呈线性相关而是幂指数关系,C 不对;体型大的动物 在小板块中的确少见,D 正确。

25

2016 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及解析 - 图文

有病毒。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茎尖培养来培育无病毒苗木。在茎尖脱毒培养时,外植体大小可以决定茎尖存活率和脱毒效果。外植体越大,产生植株的机会越多,但脱毒的效果也越差。茎尖大小选择的原则是:外植体大到足以能够脱除病毒,小到足以能发育成1个完整的植株。故一般切取0.2~1.5mm,带一两个叶原基的茎尖作为繁殖材料。③茎尖嫁接脱毒:茎尖嫁接是组织培养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ud259ufq00ne2d1fovz9epjx24qwd012q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