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临沂质检)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救亡图存而进行务实革新。这说明了( )
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 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 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D.实学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
解析:选A。材料“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说明儒家思想蕴含实用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思想主流为程朱理学,实学并非思想主流,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学只被有些有识之士所倡导,并未成为人们的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实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彻底否定,故D项错误。
2.(2019·梅州模拟)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
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可知,李贽反对孔孟的绝对权威,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以及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背离了儒家”与材料“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故C项错误。
3. (2019·湛江模拟)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 )
A.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 B.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 C.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
D.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
解析:选D。“‘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均是对统治思想的修正或批判,故D项正确。
4.(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解析:选B。“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而不是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反对废除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
5.(2019·保定模拟)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
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解析:选C。由“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可知顾炎武为否定君主专制寻找依据,故C项正确。
6.(2019·大连双基测试)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
一思想( )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 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解析:选C。根据材料“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得出王夫之认为“气”是“理”的依存,“气”决定“理”,说明他主张“气先于理”的朴素唯物主义,颠覆了传统理学主张的“理在气先”的客观唯心主义,故C项正确。
7.(2019·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质测)徐光启《农政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徐光启( )
A.弘扬了著书立说的光荣传统 B.吸收了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 C.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结构 D.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
解析:选D。据材料“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其中最精彩的就是他总结的‘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可知,徐光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棉花栽培经验的总结,秉承了精耕细作的生产理念,故D项正确。
8.(2019·石家庄二中模拟《汉书)·五行志》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发生过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到明末,中国共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达一百多次。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常将天象附会于人事 B.科技服务于农业生产 C.天文学领域成就突出 D.重视科技的理论研究
解析:选C。材料内容未将太阳黑子与政治人事联系起来,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太阳黑子的单纯记录,未体现太阳黑子记录与农业的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提供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发生过程的记录及到明末时中国记录太阳黑子达一百多次,说明中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五第3讲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