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4.6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 2.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

3.商代“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 4.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 5.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6.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墨子的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主,学习途径以“亲知”、“闻知”和“说知”为主。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

7.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他主张“无为”,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8.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1)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2)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3)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4)强调学以致用。

9.董仲舒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在德育方法上,他强调“谨小慎微”,采取“众小成多、积小致巨”、“渐以致之”的方法。他要求“明于性情”,要“引其天性之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者”。

10.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他还以竹木经过雕琢刻削可以成为器用,低下的土地可由人的“埤增”而成为高地作比喻,以“孔门弟子七十二徒,皆任卿相之用”说明教育的重要性。在王充看来,天下没有不可改变之性,没有不可教育之人。只要“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

11.以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教育为代表的儒家教育;以养生与实践性知识以及批评性知识获得为代表的道家教育;以科技知识为代表的墨家教育思想;“以法为教”和“以吏为师”的法家教育

12.以“玄学”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教育;以理学为代表的宋元明清教育

13.《学记》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②“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③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④“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启发式教学;⑤“学不躐等”即主张循序渐进。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豫、时、孙、摩:豫,就是预防性原则、时,是及时施教原则、孙,是循序渐进原则、摩,即学习观摩原则;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善救失;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诱导;“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藏息相辅:在这里做为比喻讲解教育原则,即不能死记硬背,教师的讲解要与个人的理解相结合才能消化知识的原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

14.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开始迈出了重要一步的事件: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戊戌变法期间,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来的重要成果,他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15.虽有西周“学在官府”之说,但由朝廷设立中央官学正式创始于汉朝;汉代特别重视发展官学,重点是太学。隋文帝设国子寺,隋炀帝时改名国子监,是中国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之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太学和国子监是封建王朝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最高学府) 及至唐朝,中央官学繁学盛制度完备。

16.东汉末年创立的鸿都门学,南朝的史学、儒学、玄学,唐宋明三代分别创办的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都属于培养某种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门学校

17.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私学是与官学相对而存在的,并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私学教育主生于春秋时期,其中以孔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

18.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可以说唐代是中国书院的萌芽时期。其中著名的有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睢阳书院。还有石鼓书院、茅山书院、华林书院等。“书院之设,莫盛于元” 1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出自于中国古代的( ) A. 《论语》B. 《礼记》C. 《学记》D. 《孟子》 20.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的标志是( ) 多选题

A.废科举、兴学校 B.《钦定学堂章程》颁布C.《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D.壬戌学制颁布 E.六三三制的实行 2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4.6

1.原始社会大多由长者通过实际活动身教与口耳相传2.到了夏代,则有了正式以教为主的学校3.商代“学”又有“左学”、“右学”之别,前者专为“国老”而创,后者专为“庶老”而设4.西周是奴隶社会鼎盛时期,学校组织比较完善。当时分为国学与乡学两种5.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u2ag0k4el8xswm2yhl07916095ebr009g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