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结项报告
信阳市第二职业高中
信阳市浉河区是信阳毛尖的主产区,我校根据当地茶叶生产的需要,在1990年9月开设茶叶专业,经过不断的努力,该茶叶专业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茶叶专业仍然不能满足当地茶叶生产的需要,学校决定加强茶叶专业建设研究,于是申请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2010年9月获得批准。到现在已历时二年,自立项以来,在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全题项目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做了大量的、艰辛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完成了专业建设研究的任务,提高我校茶叶专业建设的质量,使茶叶专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教学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得到学校及上级领导的肯定。现将我校该项目建设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茶叶专业建设研究的背景
信阳种茶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解放以来,特别近20年来,信阳茶叶发展迅速,茶园面积迅速扩大,浉河区现有茶园面积40.5万亩;产量也大幅度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茶产业发展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差;茶叶生产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春季,大量的茶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等等,近年来,信阳市浉河区积极探索茶叶多元化生产之路,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打破了茶产业发展的瓶颈,茶叶生产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以开发新产品、培育茶旅游业、推进深加工业为突破口,积极开发新的茶叶品种。2010年以来加工制作信阳红茶,使茶叶生产时间延长了,茶叶产量大幅提高,茶农们的收入也增加了。茶叶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得到蓬勃发展,公司加农户得到迅速推广,这些措施有力地提高了信阳茶叶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并根据全国各地消费市场的需求,开发生产中低档茶叶产品,充分利用了茶叶资源。
浉河区围绕茶山风情,推动以观光、旅游、体验为主的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开发出一批重点文化旅游景区、线路和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浉河区大力发展茶叶深加工企业,拉伸茶叶生产链条不仅让企业得到实惠,也为茶农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信阳茶业的快速发展对我校茶叶专业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茶叶生产及茶文化发展,我校需要打造更强的茶叶专业,满足信阳茶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促进茶业尽快向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对茶叶专业的建设研究申请立项,加强对茶叶专业建设的研究,全力加快我校茶叶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步伐。
二、专业建设研究的目标与方案 (一)专业建设研究目标
面向信阳茶叶经济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茶叶专业人才作为根本目标,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茶叶生产经营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茶园管理技术、信阳毛尖及信阳红茶茶叶加工技术、茶叶深加工技术、茶叶经销以及茶文化传播技能的人才。经过几年的努力,要把本专业建设成为信阳乃至国内较有影响的茶叶专业,使之成为信阳茶叶生产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并为信阳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栋梁之才。具体建设研究目标如下:
1、研究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结合学校实际,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如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和在职提高等办法,尽快建成一个能够胜任本专业教学、科研和发展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
2、研究改革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和完善的教学计划。追踪茶叶专业发展,面向信阳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合理的和完善的教学计划。实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的目的。
3、研究修订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毕业实习。以教学计划为指导,重新修订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毕业实习。打牢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适应信阳建设的需要。 4、研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茶叶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着重提高学生为信阳经济建设服务的综合应用能力。 5、研究教风和学风建设。进行教风和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思想、认真刻苦的学习风气和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 (二) 专业建设研究方案 1、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的研究
送出去请进来,每年选派教师出去进修、培训提高,同时也聘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学与学术交流。计划在两年内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30%以上,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达到6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75%以上,实验实训指导教师50%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重点培养1名专职专业带头人,在政策和资金上向专业带头人倾斜,支持其编写中职专业教材,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开展项目课题研究。
(2)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参与实践实习、科研教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重点培养2名执教能力较强的茶叶专业骨干教师。 (3)“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取得专业职称或行业技能证书,培养“双师型”教师7人。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高校深造,提高学历水平。
2、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本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改革要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进行,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公共课(基本素质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能力课)和专业核心能力课。基础课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课培养学生的茶叶专业生产管理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为了满足职业高中茶叶专业教学的需要,学校建设特色的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开发茶叶生产结合的配套教材;实验实训设备项目达标率和开出率均达100%。
课程与教材的建设主要包括:
(1)根据当地茶叶生产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改革创新茶叶专业的课程体系。 (2)与当地相关单位的茶叶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共同开发优质课程和特色教材。
3、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
本项目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学校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创建于1957年,现共有山林面积445亩,其中茶园100亩,杉树园80亩,板栗园45亩,竹园35亩,油茶园30亩,苗圃基地5亩,猕猴桃园、
牡丹园、杜仲园、薪炭林等150亩。山上建有茶叶生产加工区,场房25间;山下建有茶叶机械制造厂。根据专业实习需要,对基地进行建设,主要包括:
①增建学生洗浴室,粉饰基地全部墙面。 ②更新老旧信阳毛尖加工机械。 ③添置红茶加工机械。
④布置展板,完善教学需要挂图、教具、音像资料。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创新办学思路,与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文新茶叶有限公司等二个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成为校企 “联合培养”的教学基地。
4、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探索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并实现三个转变:从单一专业教育向综合教育转变;从传授专业技能向全面发展转变;从单纯的知识灌输向以全面地开发智能能力为主转变。毕业生具备技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全部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规格符合茶叶生产企业技能型岗位的需要,毕业生当年就业率100%。订单式培养比例达到本专业在校生的50%以上,本专业学生人数保持150人左右,每年培训茶农500人次。
5、严格教学管理,树立良好教风与学风的研究
(1)认真选聘班主任,认真选聘任课教师,严格教学考核。
(2)对从事与专业有关的科研和教研工作的教师在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积极支持。
(3)积极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课余活动,丰富第二课堂。 6、提高为当地茶叶生产服务意识的研究
我校在对当地茶叶生产状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面向当地茶叶生产的需要,规划我校茶叶专业,包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编教材;建设学校茶叶实训基地;为茶农开展短期培训;提高我校茶叶专业的生存能力,为当地的茶叶生产服务。 三、专业建设研究的主要措施
1、成立信阳市第二职业中学茶叶专业建设研究领导小组
成立信阳市第二职业中学茶叶专业建设研究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务主任、招生就业办主任等。 从组织上保证了专业建设研究的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派专业建设小组成员到本专业建设搞得比较早和比较好的学校进行认真详细的调研,学习其他学校的专业建设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专业建设的改进措施和建设目标,使得我们的茶叶专业能够尽快信阳茶叶发展需要的建设水平。 2、争取落实项目建设经费
项目经费的筹措:一是从信阳市职业教育“511”工程专项经费中争取部分资金,申报 ‘信阳市示范实训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二是学校每年配套专项建设经费;三是争取企业投资。通过以上方式,确保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 3、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实地调研、上网查询、聘请专家来校指导等方式,学习了解其他学校“茶叶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室建设及办学经验,并结合信阳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认真修订完善教学计划、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和课程简介。
2010级的教学计划中,取消了部分文化基础课等方面的课程,增加了信阳红茶、乌龙茶和黑茶加工的课程。使学生尽快的掌握红茶、乌龙茶、黑茶的加工、保藏及品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011级开始茶叶专业增添信阳观音茶的课程,为此我们又重新构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信阳茶叶的发展、适应生产的需求、办出专业特色的思路,对原教学计划作了较大的调整。为了搞好茶叶专业的建设与改革,2010年12月我学校特地安排茶叶专业科教师到福建、江西等地考察学习,到天福茶学院、武夷旅游学校参观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管理方法、实训基地建设等,吸收他们的办学精华,改革我校茶叶专业,效果显著。
突出素质教育,通过调整课程体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开设了各种有利于多方面培养能力的选修课;改革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和落实素质教育;有计划地举办多种形式的讲座,并编入教学计划;引导学生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并指导他们开展活动等等。
4、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