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检验为什么要测定细菌菌落总数?
答:测定细菌菌落总数是检验食品纯度程度的指标,也是判断其保存能力的指标。
2.食品中检出的菌落总数是否代表该食品上的所有细菌数?为什么?
答: 不能代表该食品上所有细菌菌数。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会造成细菌的损失或死亡,食品上的细菌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3.为什么营养琼脂培养基在使用前要保持(46士1)℃的温度?
答:因为营养琼脂温度,若温度高于(46士1)℃ 容易将验样中的菌烫死;若温度低于(46士1) ℃则营养琼脂会凝固,影响培养效果。
4.大肠菌群检验中为什么首先要用乳糖胆盐发酵管?
答: 因为乳糖胆盐发酵管中的成分有溴甲酚紫,中性时呈蓝紫色,酸性时呈黄色。如果颜色不变(量蓝紫色),说明无产酸的大肠菌群;如果颜色变黄色,说明可能出现能分解乳糖产酸的大肠菌群;胆盐可以抑制其它细菌生长繁殖;看杜氏小管中是否有气体,判断是否为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自群。
5.做空白对照实验的目的?
答:目的是检验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验证无菌操作。
6.为什么大肠菌群的检验要经过复发酵才能证实?
答:初发酵是样品的发酵结果,不是大肠菌群纯菌的发酵试验,有可能受其它杂菌影响判断结果。进行证实实验避免假阳性结果。
7.复发酵为什么使用乳糖发酵管但不需加胆盐?
答: 胆盐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等杂菌生长,在初发酵培养基已经加入胆盐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并在EMB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养,因此复发酵培养时无需乳糖发酵管,以免大肠菌群受到抑制。
8.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答:应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
9.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为什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的误操作?
答:使用高倍镜和油镜时镜头距高标本较近,而粗调节器的调节幅度较大,粗调节器的误操作会使镜头大幅度向标本移动,很容易损坏标本和镜头。一般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后换到高倍镜,就只需要用细调节器了。
10.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
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
11.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那些?
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
12.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地观察?
答:细菌用油镜,真菌用高倍镜。都是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后,再用高倍镜太调到合适的视野和合适的清晰度。
如:放线菌、酵母菌、多细胞真菌相对较大,用放大40倍的物镜就可以看了;细菌小,要用放大1000倍的物镜看,感觉还很小;病毒那就要用电子显微镜看了。
13.那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
14.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茵还是阴性菌。
15.革兰氏染色时,初染前能加碘液吗?乙醇脱色后复染之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茵应分别是什么颜色?
答:不可以。因为碘与染料会结合成大分子,使得染料分子不能穿过细胞的细胞壁,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脱色后、复染前,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无色。
16.不经过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答:不行。在复染之前,革兰氏阴性菌是无色透明的。在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或者脱色过度,也会造成阳性菌脱色。不经过复染,无法进一步区别。
17.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答:1.若未完全干燥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油镜镜头,镜头非常精密被污染后不利于下次观察。 2.若未完全干燥,水滴会影响油与玻璃之间折光率,造成视野不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