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文
教育因“爱”而美丽
慈溪市崇寿镇中心小学 王维
岁月里最深挚的,那是老师的目光, 它望穿千古,洞悉宇宙;
大地上最宽广的,那是老师的目光, 它上彻天文,下察地理;
人世间最无私的,那是老师的目光, 它惊看鱼跃,喜随鸟飞; 老师的目光是轻轻轻轻的风, 轻轻轻轻的是它对幼苗的问候; 老师的目光是长长长长的线, 长长长长的是它对学子的牵挂; 老师的目光是深深深深的海, 深深深深的是它对世界的热爱。
这一首《老师的目光》道出了人世间一种博大的爱——师爱。乌申斯基认为师爱在学校中是“任何东西都不可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因为它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一
“我认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帮助自己的学生赞赏道德美并被这种美所鼓舞,使他坚定地相信,美和真理总是会胜利的。”
——苏霍姆林斯基
真正走进苏霍姆林斯基,领悟他的教育思想,是从他的一部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细细品读,字字句句,犹如开启我智慧的钥匙、引领我前行的明灯。虽然不能全部领悟书中的内容,但却迅速地把我带入了教育教学真实的体验与幸福之中。特别是书中“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一小节,令我感触颇深。 一、用爱聆听花开的声音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道:“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孩子,在小学阶段是多么纯真无邪,他们把天真烂漫的童年无私地与我们分享。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明确地知道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不是填充知识的机器。我们要真正走进孩子的感情世界、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心地呵护这些花儿,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怒放。
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爱,付出感情,才会赢得学生的爱与信任,学生才有可能将教师“纳为自己人”,才可能接受教师的善意批评,并努力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的教学工作才可能做好。 二、用尊严成就孩子的生命
尊严对一个人而言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要懂得尊重自己,更应该懂得尊重他人。尊重他人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和美德。“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
他从来不给小学的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他就对
学生说:“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清晨,在校园里一棵繁花盛开的苹果树下,他和学生一起面对难题,一起思考,帮助学生随时拨正他的思路的航向,终于,发现了真理,内心充满了喜悦。要知道,学生不会做功课,没有收获,是他真正的痛苦。现在,他的苦恼消失了,他感到幸福,正是在这种时刻,学生的信任才充分展示出来。他说:“如果我跟他一起解除了他的苦恼,他就绝不会欺骗我。而同时,也给了他一种自豪感和尊严感。”
你曾有过这样的纠结,批改作业时,哪怕是批个“优减”,都不想将它批成“优”,因为想给个教训,引起他的注意,而不去从鼓励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你是否注意过孩子翻开作业本后的表情,或悲或喜……
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多提供学生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感到自豪;还要尊重学生的每个回答,尊重学生的每份劳动付出,如果你能蹲下来,平等视之,学生就感觉到了你和他的亲近、你对他的尊重。 三、用信任熔铸师生情,赢得幸福
很多家长会说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在家里爸爸妈妈的话基本没用。其实仔细想想,这就是孩子对你的信任,他相信老师能给他知识,相信老师在学校里能让他快乐地成长。
所以,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因为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是十分敏感的。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都可能成为他们的动力,也许还能让学生一整天的学习都非常积极、主动。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
当孩子在学校里犯了错误,惹了是非,应该告知家长,但不是告状。还记得
孩子那惶恐而不知所措的表情了吗?你愿意耐心地等待他们敞开心扉述说事情的原委吗?你珍惜了他们对你的信任和依赖了吗?当家长在你面前粗暴地对待你的学生的时候,你心头有过隐隐作痛吗?记得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这样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苏霍姆林斯基也告诫我们:“只有像监工那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的人,他才会在给小学生打两分的时候,心里希望不懂教育学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惩罚办法。”
二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让教育充满爱心。当我们用饱含爱心的笔去书写‘教育’两个字的时候,教育的确很简单。”
——于永正
《教海漫记》这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玄妙的新名词,全部是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这本书是于老师人生的积淀,智慧的结晶。作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一、微笑教学
雨果曾经说过:“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笑能使教师赢得每个学生,催开学生心灵之花,它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发自内心的微笑,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爱吧。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一届又一届,一班又一班,他们都深深地印在于老师的记忆中。因为他觉得如果没有这些学生,生活就会缺少色彩,缺少浪花,就会使人感到乏味儿,使教学失去魅力。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于老师努力保持着欢愉的心境,用微笑和诙谐去化解班级里偶尔出现的令人不快的事。当大家都在专心致志
地写作文时,一个小男孩却在桌上玩起了“坦克”,于老师没有喝住他,也不是粗暴地没收它,而是走到他跟前,轻声说:“当心,别开到山河里去!”看到男孩慌张尴尬的表情,于老师笑着拍拍他的肩,那男孩迅速地写起作文来,直到下课也没抬头。这种教育如此平和,如此“春风化雨”。当学生由于胆怯而瑟瑟发抖时,于老师又会用微笑去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用微笑去鼓励他,用温和的语言去引导他,用善意的眼睛去注视他,一遍、两遍读不懂,没有关系,继续读,三遍、四遍也不要紧,还有第五遍第六遍,这种微笑的示意与鼓励,多么温暖人心。微笑,不也是思维的催化剂、信心的增强剂吗?
想想自己,曾吝惜过自己的微笑给学生吗?为了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不苟言笑,板着面孔说话,对学生凶神恶煞,以为这样就是一个严师的形象,就可以出高徒。其实。真正的威信来自于学生对老师的心悦诚服,来自于教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诣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微笑教学,让老师和学生都拥有健康的人格。 二、蹲下来看学生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是全国师德标兵黄静华老师的教育名言。于老师也说:“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一站起来,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以至于横加指责。”如果想想“假如我是孩子”,如果蹲下来看这些孩子,又会怎样呢?也许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我们就会对学生少一分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宽容;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失落,多一分希望。
于老师执教古诗《草》时,有位小朋友说要把春风画成黄色的,于老师说:“是的,当春风裹着沙尘刮来的时候,春风是黄的。”又一位小朋友不同意,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