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潍坊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精校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8年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宁静的乡村相比,城市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的法规、程序等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它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以及不透明的心理活动。这两方面既相互交织,又相互排斥,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依托于听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既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

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热无睹,但作为域市有机体成长和变化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开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宫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和图像日渐成为霸权文化的当如千,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在城市研完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域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域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

《乐记》曾指出“声音之道与政通”,在今天也可以说声音之道即城市之道。不同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域市之声,而不同的城市之声,不仅见证着城市变迁,同时也再生产着域市本身。如从19世纪洋务运动开始直到20世纪的大多数岁月,日夜吗的机器声、繁忙的交通汽笛声,一直是上海的主流城市声音。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取而代之的是超級商场中的喧嚣声、股票交易所的嘈杂声,甚至是科研院所和总部经济中那种静悄悄的“声音”。但原理一样,是因为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声音形态中听出域市变迁的节奏、城市生活的脉动、城市未来的序曲。把这些珍贵的城市声音记己录、整理、研究和传承下去,可以为更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域市更真实的历史与现实,提供新的视角。

总之,城市既是由建筑物和生产生活活动组成的实体,也是存在于感觉和体验中的声音。与前者主要作为

- 1 -

城布规划学、城市地理学等研究对象和顿域不同,只有借助城市诗学、城市美学、城市史学、城市文化学等理论与方法,才能发现城市声音特有的形态和价值。这些感性存在的城市声音绝不限于其物理学意义,更是以诗性和直观方式再现和表达了中国城市的历史进程和当下鲜活的生命律动。因此,研窕域市声音,为从理性到感性、从语言到感觉、从视觉到听觉重新发现城市开辟了新的路径。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声音:一种新的城市史与城市文化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城市声音有助于认识城市这理性与感性相互交织斗争的矛盾组合体。 B.研究城市声音立足点是感性符号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长期缺席城市研究。 C.研究城市声音可让研究者在不同时代从不同声音状态中听出城市的变化。 D.研究城市声音虽不关注其物理学意义,却也需要我们去调动官能和欲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城市与声音的联系入手,提出了城市研究的新思路,颇为新颖 B.文章在城市符号与城市声音的对比中阐明了听觉表达大有研究的必要 C.文章以上海主流城市声音的变化为例,证明了声音之道就是城市之道。 D.文章谈了研究城市声音的意义,提及了研究的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城市声音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代城市文化、精神、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B.城市声音之所以被人们忽视,与它感性存在、容易消逝、不易识别和保存有关系。 C.要深入全面研究城市声音,就不能不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D.如果不去认真研究城市声音,我们就无法用诗性和直观的方式去再现和表达城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木 鱼

周海亮

①冬子小时候,家里穷。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②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撒了葱花,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她说。

③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普通的蔬菜,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冬子听了娘的,快吃,

- 2 -

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鲤鱼。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木鱼也能。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

④满桌人心照不宣。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

⑤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冲动那样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终于冬子做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他动了那条鱼。他甚至夹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那些葱花,直接填进嘴巴。

⑥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他受到村人的讥笑。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矩,动了主人的尊严。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颓败与贫穷。

⑦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 ⑧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这些年他几乎吃遍世界上所有的鱼,但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

⑨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冬子说,或许是。娘说,是你太无礼了。冬子说,或许是。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⑩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桌的木鱼。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戚,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一堆破铜烂铁里翻出来。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一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远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

⑾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他找一位匠人雕刻了一条鱼。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

- 3 -

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桌子。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远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羞愧的童年记忆。他想这一切或许是因他这么多年终又回到乡下,终又再一次见到那条多年不见却一直留在脑海、压在心头的木鱼。

⑿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桌。 ⒀冬子对儿子说,吃鱼。

(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12期)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村民嫁女,在喜宴上摆一道红烧木鱼,只看不吃,不仅表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更表现了当时生活的贫困。

B.③段“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猪”,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喜宴上人们狼吞虎咽的情形。

C.⑤段“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主要是因为栓叔高超的手艺,使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

D.小说的结构简洁中见精细,叙述风格沉稳老练,语言质朴冷静,却张力十足,不造作矫情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小说以“木鱼”为标题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6.当冬子抵不住诱惑,最终动了那条木鱼之后,他的心路历程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相关文段,简要分析概括。(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使用新能源汽车是行业的趋势,也是未来出行的必然逃择。事实上,很多国家也出台了类似的禁售日程。英国、法国今年宣布将于2040年开始禁售传统柴汽油车,椰威、荷兰更将这一节点提前至2025年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市场,但相比2016年中国来用车2500万辆的总产铸量,同年新能源汽车50万的销量,仍只是九牛之一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预示着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所以,中国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举措,不是目跟风,而是深恩而行;不是一时变通,而是长久之计。

在交通领域,以新能源替代传能源,也是人羹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虽然伴有挑战,但只要聚精会神把质量搞上去,新能源汽车总有一天会“大行其道”。

- 4 -

(蒲编自2017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年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销量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

(信息来源;《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趋势分析报告》)

材料三

新能源汽车真的环保吗?从新能源汽车诞生之日起,这一争论从未停止。有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只是把城市尾气污染转移到电厂周边,同时电池回收困难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污染转移”质疑,相关人士认为,目前中圆电力来源中,清洁能源发电占到1/3,随着能源结构的转变和升级,未来清洁能源发电将越来越多。电池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目前电池制作材料在不断革新升级,未来最有希望广泛应用的是燃料电池,比如氩作为燃料,燃烧后变成水可实现零排放。同时,在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正积极进行技术创断,重点是电池回收研究。如某全业将市场上回收来的电池在储能电站实现再利用,电池中的锂、钴、镍等金属进行化学回收再利用。

相信未来我们的能源是清洁的,排放是趋零的。”这位专家说。

(摘编自搜狐网)

- 5 -

2018潍坊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精校版)

2018年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与宁静的乡村相比,城市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的法规、程序等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它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以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tw3914nq57l7tx29ybm0wacw0f2p400g8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