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史超越科学实证主义范式而趋向于“以人为本”的心理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生平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着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1967-1970年曾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着作有《动机和人格》(1954)、《人格问题和人格发展》(1956)、《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1964)、《健康的心灵管理》(1965)、《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到的境界》(1970)等。

基本主张

1、把个体内在的意识体验或经验作为心理学的首要研究对象。 2、健康的人格水平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有机统一。

3、只有坚持以健康的人、自我实现的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才能有最好的生活。”

4、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弱化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整体动力论的研究方法。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动机的出发点立足于需要上,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源泉和基础,需要的性质、强度决定着动机的性质和强度。

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本需要,或缺失性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属于低层次的需要。另一类是发展性的需要,也称成长的需要或超越性的需要,主要指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个体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潜能所激励的需要。 1、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2、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3、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4、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5、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马斯洛认为需要各层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1) 人的需要和动机是多种多样的,而人的主要需要可以从低到高依次

呈现出五种水平。

(2) 低层次的需要是高层需要的基础。

(3) 低层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他们与人的生存直接相连,而高层

的需要与生存很少有关系。

(4) 不同层次需要的满足所要求的环境条件不同,层次水平越高,对环

境条件的要求也越高。

自我实现论思想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早期被称为“整体动力论”,后来则称为“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往往是依次充分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和爱以及尊重的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实现了自我的成熟和健康的典型人物。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潜能,人人都能够在某一点上达到人性的最高境界。

自我实现者在年龄特征上,多数是中年人和老年人。当然,自我实现的人也有缺陷。 高峰体验论

高峰体验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这种体验可能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瞬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马斯洛将这种体验称之为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既是自我实现者重要的人格特征,又是达到自我实现的一条重要途径。

高峰体验不仅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价值。

高峰体验的5个特点:(1)产生的突然性;(2)程度的强烈性;(3)感受的完美性;(4)保持的短暂性;(5)存在的普遍性。 对马斯洛的简要评价

1、马斯洛几乎创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所有主要理论。 2、马斯洛开创了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3、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促进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应用与发展,为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心理学基础。 4、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也受到了不少批评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生平

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RansomRogers)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他的父亲WalterA.Rogers是一个土木工程师,母亲JuliaM.Cushing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罗杰斯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四。罗杰斯小的时候就比较聪明,在上幼儿园之前就能很好的阅读。他在严厉的宗教环境下成长。他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了农业、历史和宗教。在1922年他20岁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一个国际基督教会议,从那时起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参加了一个“为什么我做牧师”的研讨会,决定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两年后他离开了神学院,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研,1928年获得硕士学位,1931年获得博士学位。当他完成博士论文后,开始从事儿童研究。在1930年担任纽约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主任。1935年到1940年期间在罗切斯特市大学授课和着书。基于自己在问题儿童方面工作的经验,编写了《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1939)。1940年,罗杰斯成为俄亥俄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教授,在哪里他编撰了第二本书《咨询与心理治疗》(1942),在书里,罗杰斯提到:应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心理治疗。1945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一个咨询中心。同时期担任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1945-57),在他任职时期,确立了咨询中心的工作理念立,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去验证方法的有效性。他的一些些发现和理论出现在《以患者为中心治疗》(1951)和《个人改变精神治疗》(1954)里。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是继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西方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史超越科学实证主义范式而趋向于“以人为本”的心理学思潮。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生平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tvsh8fx8u4vbt01gdv99bpag891im0042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