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1.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人们的投资意识越来越强烈,关注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同时,商业银行在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上也越来越大。
从2004年9月推出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算起,我国银行开展理财业务有快10年多时间,但每年理财产品都已成倍数量扩张。据统计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28239款,较2011年上涨25.84%,而发行规模更是达到24.7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45.44%。2013年年末,普益财富统计显示,2013年1至10月银行理财市场发行个人理财产品共计37880款,较2012年同期增长30.47%。截至2014年6月30日,全国4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了理财业务,理财产品存续51560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12.65万亿元,较2013年末增长约2.41万亿元,增幅23.54%。这些数据表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受到了金融市场的认可,已经成为我国专业化,集合化的投资理财的重要力量。
然而随着理财产品的产品的增多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问题。银行理财产虽然发行数量众多,但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金融创新,创新多以购买和模仿国内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主。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方面缺乏创新,在产品说明方面以预期收益率为导向的说明方法,使投资者难以正确认识理财产品收益和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
方面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客户获取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渠道较少,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的公布主要以银行定向通知为主,投资者很难获取理财产品的历史表现情况。 (2)研究意义
通过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分析,银行之间理财产品的对比,提出投资风险控制的对策,让投资者更好的获益。
近些年来,我国商业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发展十分迅猛,但是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2008 年,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许多银行理财产品遭遇到了惨痛教训。首先浦发银行爆发了“零收益”的理财产品,随后东亚银行、中国银行、深发展等多家银行也相继出现了“零收益”的理财产品,渣打银行甚至出现了亏损 5%的理财产品。这主要是因为出现“零收益”和亏损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对国外产品的生搬硬套,而且对于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过于乐观。因为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导致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产生了质疑。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增加了其表外业务,获得了更多的收入。
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居民来说,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多了一种对资金保值增值的选择;对于资金的融入者来说,银行理财产品也为其提供了快速筹集资金的渠道,满足了融入者对资金的需求;因为理财产品具有灵活性,所以能够充分的挖掘理财产品投资标的的流动性。显而易见,银行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当下投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
首选,也是近些年来个人理财领域里的研究热点。另外,由于我国 居民迅速积累起来的财富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为了实现个人财富的保值增值,投资理财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而且中小投资者更倾向于较稳健的投资方式。这就需要对理财产品分析它们的收益和风险来选择一个更好的投资方案。 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Jack R.kappor(1991)[1]著的Personal Financial《个人理财》从各方面详细介绍了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包括了规划个人理财、管理个人金融、购买决策、保障资源、金融资源投资、掌握理财未来。本文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理财技术创新、实践理财决策、专家理财建议等方面。
Kwok Ho和Chris Robinson(2004)[2]著的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个人理财策划》一书中包括了货币的时间价值、预算、目标设定、风险管理、税收筹划、保险、抵押融资、债务管理、投资原则和实践、退休计划、职业道德等。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价值。
彼得S.罗斯(Peter S.Rose)在《商业银行管理》中,通过对各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论述了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和产品开发成本,指出金融创新,特别是产品创新是商业银行长期繁荣是商业银行长期繁荣发展的关键以及未来各家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胜利的根本。
Wiley(2006)[5]Dr.Johnathan Mun,Modeling Risk:Apply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Real
Oprions,Forecasting,and
Optimization,《风险建模:应用蒙特卡洛模拟,实物期权分析,预测及最优化》第二版一书中主要通过建设模型来进行投资风险控制。实物期权理论能够期权与投资分析很好的结合起来,它充分的利用了信息不对称、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投资者具有的灵活的投资权利,这正是风险投资区别于传统投资的一大特色,也是传统的投资方法不能解决的难题,这为该理论在风险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提供了契机。
约翰.赫尔(2009)[7]在《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一书中给出一般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品的定价方法对金融衍生品市场中期权与期货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
Burth,Kraus和Wohlwend(2001)是将产品的收益与其挂钩的基础资产价格构造函数进行的分析,他们将这个函数分为收益为凸的函数和收益为凹的函数。用收益为凸的函数表示的产品指在产品到期后,发行者承诺有最低的支付金额,而且存在一个更高的潜在收益。 (2)国内研究
近年来,我国有许多关于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但将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结合起来详细分析的文章并不多。
江华峰、姜志敏、李玉娥,《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中提到了对客户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行为产生影响
最大的是信托业务,其次是个人贷款业务和保险,最后是外汇理财,从数据上分析了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的大体趋势。
郑峤(2009)[9]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研究》还有崔蕾(200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研究》,分析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特点和实际收益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特点和实际收益的影响因素。并研究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的综合表现。
庄毓敏[12]主编的《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介绍了各银行理财业务不能局限于仅向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应该针对投资者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金融服务组合。
谢怀筑(2004)[13]在《个人理财》一书中提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不能局限于仅向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应该针对投资者的综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金融服务组合。
宋军、吴冲锋(2008)[17]在中国金融评的文章《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期望收益、实际收益和风险的实证研究》用MANOVA方法研究了各产品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期望收益、实际收益和下边风险(负偏差)的影响并提出力相关建议。
孙悦(2013)[18]《我国理财产品分析报告》介绍目前我国理财产品产生的原因、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国内理财产品的种类。 赵婷婷(2014)[19]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中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概述,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以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
风险控制。
综上所述,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与风险的详细分析与结合对比并不多,对此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研究内容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对象,研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2.1国外研究状况 1.2.2国内研究状况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1.4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概述 2.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及相关概念 2.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特征及分类 2.2.1按收益类分类 2.2.2按是否结构化 2.2.3信托型理财产品
2.3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与现状
2.3.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过程 2.3.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
第三章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分类 3.1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分析
3.1.1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三种不同表示 3.1.2信托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特征分析
3.1.3挂钩型银行理财产品组合投资模式的收益特征分析 第四章我国各大银行理财产品对比分析 4.1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4.2股份制商业银行 4.3城市合作银行 4.4对比分析
第五章投资者投资银行理财产品最优选择分析 5.1个人理财投资银行组合模型的构建 5.1.1引入VaR约束的均值-方差优化模型 5.1.2优化模型的几何求解方法
5.2利用VAR约束的均值-方差优化模型确定投资组合 5.3个人理财客户最优投资组合的选择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4.研究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与访问。3.能得到显示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对比分析法通常是把两个互相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 5.参考文献
[1] Jack R.kappor,Personal Financial《个人理财》,1991. [2]Kwok Ho,Chris Robinson,Personal Financial Planning《个人理财策划》,2004.
[3]Joseph Ksinkey,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Management.2005 [4]S.I.Greenbaum and C.F.Haywood,Secular Change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Journal of Money,Commercial Banking,1971.
[5] Wiley, Dr.Johnathan Mun,Modeling Risk:Apply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Real Oprions,Forecasting,and Optimization.2006 [6]Perry H.Beaumount, Financi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A
Unified Theory for Financial Prouduct Analysis and Valuation.2007.
[7][美]约翰.赫尔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华夏出版社,2000.
[8]江华峰,姜志敏,李玉娥.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商场现代.
[9]郑峤.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1).
[10]郑龙.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06). [11]张大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投资组合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11).
[12] 庄毓敏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谢怀筑著.《个人理财》,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10) [14]吴雪,温涛.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行为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8)
[15]胡建武,张伟.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比较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6(2)
[16]易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业务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4).
[17]宋军,吴冲锋.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期望收益、实际收益和风险的实证研究,中国金融评,2008
[18]孙悦.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D].西南财经大学,2013(3)
[19]赵婷婷.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5)
[20]吴世亮.制约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十大因素[J].企业技术开发,2008(9).
[21]张影.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研究[D].河北大学,2014(6) [22]乔嘉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风险比较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
[23]吴雪.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J].全国商情,2007(8) [24]肖北溟.国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若干问题研究[J].金融论坛,2008(1)
[25]文平.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研究[D].安徽大学,2013(5) [26]刘怡庆.金融调控与银行个人理财产品[J].南方金融,2006(5):54-56.
[27]姜晓兵,罗剑朝,温小霓.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前景与策略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7(02)
[28]陈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收益的比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03).
[30]顾晓敏.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与风险的相关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3(1).
[31]杨轶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与收益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32]杨如意.信贷类理财产品分析[J].商业现代化,2010(7).
[33]李博.银行理财产品运行模式与风险收益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2(03).
[34]刘楹,杜胜,谢丽娟.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状况与趋势[J].营销策略,2007(6).
[35]孙从海.城市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结构与展业策略[J].金融与经济,2012(2).
[36]吴泽群.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未来的思考[J].营销策略,2012(6).
[37]陈乃华.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J].当代经理人.2005(2). [38]
普
益
财
富
研
究
报
告
http://www.cnbene.cn/research_report---index.html [39财汇资讯http://www.finchina.com/
[40] 银行资讯传播平台—银行频道—金融界 http://bank.jrj.com.cn/
[41] 银行理财产品频道-个人理财投资平台-金融界http://bankpro.jrj.com.cn/
[42] 中融网-中国金融门户http://www.jrjg.com/ [43] 新浪财经_新浪网http://finance.sina.com.cn/
[44] 理财产品-银行频道-和讯网http://bank.hexun.com/lccp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