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考点汇总(期末复习资料)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八年级下册必背知识

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

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有母

体的遗传特性。例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1)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天竺葵、葡萄、月季

2)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穗,砧木 嫁接分为:枝接,芽接,嫁接的关键:确保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组织培养: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

植物体的能力。 (2)组织培养的过程:

人工配置的营养物质→植物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出根和芽→试管苗 → 移栽→ 植物

(3)组织培养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繁殖速度快;可以培育出无病毒的植株;不

受季节的影响;易于诱导变异,有利于科研与生产。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活史:卵、幼虫、蛹、成虫

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2.其他昆虫的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

2)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都在水中进行,有性生殖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受精卵 蝌 蚪 幼 蛙 成 蛙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

1.鸟卵的结构:

2

卵壳保护内部结构 卵壳膜

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 卵黄膜

卵细胞 卵黄:提供胚胎发育用的养料

胚盘:含细胞核,胚胎发育的部位 卵黄系带:固定卵细胞 气室:提供空气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求偶 交配 筑巢 产卵 孵卵 育雏(画线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形状。 2.相对性状:遗传学把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两同一不同)。二. 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1、染色体:细胞核内存在的一些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数量: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内的少一半

遗传物质:DNA、RNA

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基因经精子或者卵细胞的传递

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减半(22条+x或者y),形成受精卵以后恢复。 三.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1、基因是成对的,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当成对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性基因的性状表现出来。

3

3、禁止近亲结婚原因:产生的后代增加患遗传病的机会。 四.人的性别遗传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男性为22+xy 女性为:22+xx 2.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均为50%。 五.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定义: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根据遗传性分:

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 2、根据对生物个体的意义分: 有利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不利变异:不利于生物生存的变异 3、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培育生物新品种 高产奶牛、高产抗倒伏的水稻、太空椒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生命的起源: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原始大气:没有氧,有二氧化碳、氢气、氨、甲烷、氨基酸等有机物。 2、条件 能量:高温、紫外线、雷电

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植物:原始藻类植物 →原始苔藓植物→ 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种子植物

2.无脊椎动物→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原始的鱼类→ 原始的两栖类→原始的爬行类→原始的鸟类→原始的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证据:化石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4

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 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

2、原因:人工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地选择而形成的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

第八单元 健康的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

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三个基本环节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 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 保护易感者:预防接种、加强锻炼 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1、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

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功能:防御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黏膜 功能:阻挡、杀死、清扫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人生来就有的,

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5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考点汇总(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必背知识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产生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ts5m4izpo1symv1jox557eja0pqs3006l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