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112000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开设学期:第2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学时学分:本课程总学时54,共3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与其它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首先,普通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学习儿童发展心理学之前要先学好普通心理学;其次,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部分;再次,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和学前教育学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二、考核的对象和目的
本课程考核的对象为学前教育专升本学生。目的为考核专科层次的学前专业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程度,为其能否进入本科学习提供重要参考。 三、考试范围及分值分配
考试范围及分值分配表 章次 标 题 分值分配 8 导论 12 儿童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 8 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20 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12 儿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12 第六章 儿童个性的发展 20 第七章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8 第八章 儿童道德的发展 说明:分值分配提供的大致范围供参考
四、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推荐教材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推荐参考书
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 [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桑标.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五、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1.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
识记: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和意义,并能正确表述。 理解:科学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并能正确解释。
分析:能运用儿童心理理论对儿童心理的现象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运用:在掌握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理论解决一般性的问题。 2.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和基本要求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的层次要求的分数大致比例参考考试范围和分值分配表。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的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
(4)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一般题型用: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单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题型供参考,命题老师可根据实际自行选择。 (5)考试方式采用闭卷。 六、主要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导 论
【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发展及其基本性质
一、发展的概念【识记】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理解】
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概括发展 2、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3、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 4、心理活动从零乱到形成体系 三、发展的基本性质【分析】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3、发展的不平衡性 4、发展的差异性
第二节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分析】 1、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3、 儿童的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决定作用【分析】
1、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2、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因素 3、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识记】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的研究【识记】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考核要点】
1.识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2.分析发展的基本性质
3.分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4.识记和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历史
第二章 儿童感知觉和注意的发展
【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1.视觉集中。2.视觉敏度 3.颜色视觉。 (二)听觉的发展
1.听觉敏度。 2.听觉定位。3.听觉辨别。 二、知觉的发展【分析】
1. 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2.对色、形两维的感知3.空间知觉4.时间知觉
第二节 儿童注意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理解】 (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及特点
1.刺激物的物理性仍然是引起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
2.与学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有密切关系的刺激物,逐渐成为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随年龄增长不断稳定和深人。 (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及特点 1.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 4.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完成。 (三)影响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因素 1.活动目的和任务的明确性。 2.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3.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4.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 5.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学前儿童注意的分散和防止【分析】
(一)引起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主要原因
1.过多的无关刺激。2.疲劳。 3.缺乏兴趣。4.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 (二)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防止 1.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
2.根据幼儿的需要与兴趣组织活动。 3.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交互并用。 4.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 【考核要点】
1.分析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 2.理解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 3.分析如何防止儿童注意的分散
第三章 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
【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儿童记忆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识记】
(一)有意识记较弱,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二)学前儿童既有机械识记,也有意义识记
(三)学前儿童的再认和再现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四)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二、学前儿童记忆力的培养【应用】 (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积极性 (二)通过各种感官参与识记
(三)教授幼儿运用记忆的方法与策略
(四)引导幼儿按照遗忘规律进行复习(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及时复习、尝试回忆) (五)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六)选择最佳的记忆时间(避免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的不良影响) 三、学前儿童记忆的策略【理解】
(一)视觉复述策略(二)特征定位策略(三)复述策略(四)组织性策略(五)提取策略
第二节 儿童想象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识记】 (一)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二)再造想象为主,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
二、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理解】 (一)丰富学前儿童的表象,发展其言语表现力
(二)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条件 (三)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学前儿童大胆想象
(四)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学前儿童的自由创造 【考核要点】
1.识记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特点
2.分析运用如何培养儿童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第四章 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节 儿童语言的发展
一、儿童语言发展概述
儿童获得语言,便开始掌握社会交往和思维的工具。儿童逐渐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用语言来调节自己的动作和行为,用语言来认识整个世界。 二、儿童语言的发展【识记】
(一)语音的发展
随着近似词音节的增多并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连续音节就逐渐减少。儿童大
概到4岁才能全部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二)语法结构的发展
儿童初步掌握组词成句的规律。2~6岁儿童的语法结构大致按如下趋势发展: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三)语义的发展
儿童理解语义包括词义和句义两个方面。语义的发展晚于语音和语法结构的发展。如果4岁前儿童基本获得了语音和语法结构的话,那么,相应水平的语义要到8~9岁才能获得。
三、儿童语言的交际功能【分析】 (一)从自我中心语言到社会化语言
1.儿童自我中心语言包括无意义字词的重复,独白以及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2.社会化语言包括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四种。 (二)从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
四、学前儿童语言的培养【应用】
(一)创造条件,让儿童有充分交往与活动的机会 (二)帮助儿童扩大眼界,丰富生活,增加词汇 (三)加强对学前儿童言语的训练 (四)成人语言规范
第二节 儿童思维的发展
一、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理解】 (一)直觉行动思维
1.直觉行动思维的概念。 2.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使儿童能对事物做出一定程度的概括,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另一方面帮助儿童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
3.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识记】 (1)直观性和行动性;
(2)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与概括性;
(3)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 (4)思维的狭隘性。
(二)具体形象思维【理解】 1.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
幼儿期儿童主要的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这时儿童的思维主要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对表象的联想进行。儿童能够借助表象认识个别对象。具体形象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的演化结果。 2.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1)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2)具体形象性(表面性、绝对性);
(3)自我中心性(不可逆性、拟人性、经验性)。 (三)抽象逻辑思维
1.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2.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