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洁生产的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法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2.实施清洁生产体现的4个方面的原则:
(1)减量化原则,即资源消耗最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最少; (2)资源化原则,即“三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
(3)再利用原则,即对生产和流通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 (4)无害化原则,尽最大可能减少有害原料的使用以及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3.清洁生产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清洁的能源是指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各种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常规能源的清洁使用,如使用型煤、煤制气和水煤气等洁净煤技术。 (2)清洁的生产过程:尽量少用和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采用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选用少废、无废工艺和高效设备;尽量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振动等;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物料进行内部循环利用;完善生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3)清洁的产品:产品设计应考虑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能源做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的包装合理;产品食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和再生;使用寿命和使用功能合理。 4.清洁生产的两个全过程控制:
(1)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即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品产出、产品使用直到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和能源消耗的最小化。 (2)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即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生产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采取措施,提高效率,防止生态破坏和污染的发生。 5.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原则:
(1)环境影响最小化原则:清洁生产是一项环境保护战略,因此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均趋向于环境的影响最小,这是实施清洁生产最根本的环境目标。 (2)资源消耗减量化原则:清洁生产要求以最少的投资生产出尽可能多且社会需求的优质产品,通过节能、降耗、减污染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应,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符合企业追求商业利润的要求,因此资源消费减量化原则又是清洁生产的内在动力。
(3)优先使用再生资源原则: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优先使用再生资源的原则,以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4)循环利用原则:物流闭合是无废生产与传统工业生产的根本区别。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要达到无废排放,其物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实现内部循环。
(5)原料和产品无害化原则:清洁生产所采用的的原料和产品应不污染空气、水体和地表土壤,不危害操作人员和居民的健康,不损害景区、休憩区的美学价值。 6.实施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 (1)资源的综合利用
(2)改革工艺及设备,开发全新工艺 (3)建立生产闭合圈,进行物料循环利用 (5)发展环保技术,搞好必要的末端治理 (6)加强科学管理 7.《清洁生产促进法》
广义的清洁生产手段:强制性机制、激励性机制、压力性机制、支持性机制 8.《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清洁生产审核,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生产和服务过程进行调查和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提出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降低能耗、物耗以及废物产生的方案,进而选定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的清洁生产方案的过程。 9.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1)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严重企业; (2)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3)超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构成高耗能的企业。 10.《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
重点企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包括: (1)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规定限额的污染严重企业(简称“第一类企业”)。 (2)生产中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资的企业(简称“第二类企业”)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规定,对“一、二类”重点企业应当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亦称为“强制性审核”。 该办法分别对上述重点企业名单的确定、公布程序作出了规定。
规定要求列入公布名单的第一类重点企业,应在名单公布后一个月内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接受公众监督。规定说明,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工作可以由企业自行组织开展,或委托相应的中介机构完成。自行组织开展的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在名单公布后45个工作日之内,将审核计划、审核组织、人员的基本情况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应在名单公布后45个工作日之内,将审核机构的基本情况及能证明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服务合同签订时间和履行合同期限的材料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上述企业应在名单公布后两个月内开始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并在名单公布后一年内完成。
第二类重点企业每隔五年至少实施一次审核。
11.清洁生产标准的基本框架:
(1)三级环境标准:第一级为该行业清洁生产国际先进水平,便于企业和管理部门了解和掌握自己与国际国内该行业的生产发展水平的差距,激励企业向高标准、高要求靠近;第二级为该行业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便于企业和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清洁生产的努力目标;第三级为该行业清洁生产基本要求,体现清洁生产持续改进的思想,在达到清洁生产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还应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2)六类指标(出计算题):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12.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核心内容是允许发达国家与即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它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中规定的相关缔约方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一种履约机制。由工业化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而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则列入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 13.清洁生产审核目标:节能、降耗、减排、增效
14.清洁生产审核的方式:企业自我审核、外部专家指导审核、外部咨询服务机构审核。 15.清洁生产审核的原则: (1)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
(2)自愿审核与强制性审核相结合的原则 (3)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 (4)因地制宜、注重实效、逐步开展的原则
16.清洁生产审核的思路:清洁生产审核思路中提出的分析污染物产生和提出预防或减少污染产生的方案是从以下8个途径或8个方面入手。 (1)原辅材料和能源(2)技术工艺(3)设备(4)过程控制(5)产品(6)废弃物(7)管理(8)员工素质 17.清洁生产审核程序(书本88页图,88—124页重点看看) 18.(计算题)书本115—117页 经济评估指标及其计算: (一)
(1)总投资费用(I):在对项目有政策补贴或其他来源补贴时:总投资费用(I)=总投资-补贴
(2)年净现金流量(F)=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各类税+年折旧率=年利润+年折旧费=(年节省-年折旧)*(1-税%)+年折旧费 (3)年折旧费=总投资费用(I)/折旧期(T)
(4)投资偿还期(N)=总投资费用(I)/年净现金流量(F) (5)年净现值(NPV)=年净现金流量*贴现系数-总投资费用(I) (二)经济评估准则:
(1)投资偿还期(N)应小于定额投资偿还期(视项目不同而定)。定额投资偿还期一般是由各个工业部门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在总结过去建设经验和统计资料的基础上,统一确定的回收期限,有的也是根据贷款条件而定。一般:中费项目:N<3年;较高费项目:N<5年;高费项目<10年。
(2)净现金为正值:NPV≥0.当项目的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即为正值),则认为此项目投资可行;如净现值为负值,就说明该项目的投资收益率低于贴现率,则应放弃此项目投资;在对两个以上投资方案进行选择时,则应选择净现值为最大的方案。
(3)净现值率最大。在比较两个以上投资方案时,不仅要考虑项目的净现值大小,而且要求选择净现值率为最大的方案。
(4)内部收益率(IPR)应大于基准收益率或银行贷款利率。内部收益率是项目投资的最高盈利率,也是项目投资所能支付贷款的最高临界利率,如果贷款利率高于内部收益率,则项目投资就会亏损。因此,内部收益率反映了实际投资效益,可用以确定能接受投资方案的最低条件。 19.清洁生产评价方法(书本145—146页): (1)定量条件下的评价: 单项评价指数 类别指标评价指数 综合评价指数
20.循环经济的定义: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级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资源环境方面表现为资源高效利用,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 21.循环经济的内涵: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应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物和废物毫无节制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线性经济正是通过这种把部分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垃圾,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数量型增长的。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的传统经济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22.循环经济的技术特征:主要有一下四大技术特征: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
(2)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即将污染物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利用,以减少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3)对生产和生活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可以重复利用的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成为二次资源无限次的循环利用。
(4)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进行集中回收和处理,扩大环保产业和资源再生产业,扩大就业,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循环经济。 23.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
(一)七大基础原则:(1)大系统分析的原则(2)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原则(3)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原则(4)尽可能利用高科技的原则(5)把生态系统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6)建立绿色GDP统计与核算体系的原则(7)建立绿色消费制度的原则 (二)三大操作原则
(1)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目的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换言之,人们必须学会预防废物的产生而不是产生后再去治理。 (2)再利用原则: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服务的时间;也就是说人们应尽可能多次地以多种方式使用人们生产和所购买的物品。 (3)再循环利用:再循环利用即资源化原则,属于输出方法,即把废弃物变成二次资源重新利用。
“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资源化)。减量化原则优于再使用原则,再使用原则优于循环化原则,本质上再使用原则和再循环原则都是为减量
化原则服务的。
24.生态工业园区的类型;
(1)实体改造型:(2)全新规划型(3)虚拟型(4)复合型 25.三类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书本212—214页)
(1)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2)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3)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 26.循环经济的四种实践模式: 当今世界循环经济四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