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游戏化
作者:洪荟春
来源:《江苏教育》2018年第07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游戏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5-0073-0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也是一种课程形态。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数学游戏能够激发游戏动机,发展游戏思维,培育游戏精神。综合与实践课型丰富,其中的游戏型活动具有自主性、游戏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深受学生喜爱。然而目前不少教师对游戏型综合与实践理解肤浅、教学机械死板,导致教学游戏实践并未充分实现其真实的教育价值。游戏型综合与实践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游戏内容脱离实际,学生探究索然无味。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游戏型内容分量明显不足,儿童味儿、数学味儿相对缺乏,缺少“童玩”气息,容易挫伤学生的探索兴趣。 二是游戏方式单一僵化,教育意蕴缺失。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游戏方式通常比较单一,仅仅停留在个体活动层面,而合作性、竞争性、富有思考性的游戏相对较少,且大多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游戏劲儿。以低年级游戏活动为例,常见的游戏多为开火车、闯关等,游戏组织方式机械僵化,缺乏创新,致使游戏型综合与实践活动异化为麻木地操作、实验,削弱了游戏的教育意义。
三是游戏衔接呈现阶段断层现象。游戏是儿童的存在方式之一,对培养儿童的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重要价值。例如,以积木为教具的游戏活动,在幼儿园阶段偏重锻炼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到了小学阶段,积木的运用已经不见踪影,呈现出阶段性断层现象。如何实施幼小衔接,让积木之类的玩具进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实现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衔接与转换,值得教育教学工作者进一步思索。
四是游戏评价缺乏新意,素养测评相对简单。游戏教学不仅适用于小学低年级以至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可以应用于成人教育,因为游戏活动的需要是人类的一种天性。而在小学数学游戏活动中,不少教师对学生游戏行为的评价缺乏新意,未能实现游戏本身的激励作用和测评价值。
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游戏型“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教学。 1.创新游戏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的游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