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污水处理厂按照适当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布置。中心城建成16个污水系统,新建郑王坟、北苑、定福庄等11座污水处理厂。新城建成31个污水系统,新建污水处理厂22座。中心城、新城应合理布局建设中水厂及其管道系统。村镇污水应就近纳入城市污水系统,不能纳入的要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对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2020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00万立方米/日。
(3)含有特殊污染物的工业污水和医疗污水必须经治理达到相应标准后,才能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4)按照“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的原则,鼓励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泥综合利用。
第130条 电力供应
预测2020年全市用电量约为1100亿~1200亿千瓦时,最高供电负荷约为22000兆瓦。依托京津唐电网及华北电网,电源电网建设适度超前,保障电力供应。
(1)外部电源按照“西电东电并重,多方向发展”的原则,通过签署长期购电协议或投资融资等措施,保证足够的电力输入。
(2)为改善北京大气环境和缓解水资源紧缺,在中心城范围内,除已审批的电源项目外,不再建设大型电厂。在中心城以外地区有限建设清洁煤电厂或燃气调峰电厂。 (3)完善北京及京津冀北500千伏环网,建设6~7座500千伏枢纽变电站,形成6~7个相对独立的入京输电通道。完善城市220千伏配电网的建设,实现220千伏电网的分层、分区供电。
(4)落实城市输配电设施和电力走廊用地,保障规划电力设施的建设。 第131条 燃气供应
继续推进全市燃气化进程,2020年,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100%,农村乡镇燃气气化率达到90%。届时全市天然气用量约110亿~120亿立方米/年,液化石油气用量为60万~70万吨/年。中心城及新城基本实现燃气管道化,重点镇应优先采用管道燃气供应。 (1)依靠国内外市场,保证气源供应。2010年前建成长庆气田至北京的第二条输气管道及市内配套工程。2011年-2020年引进国外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
(2)为了保证调峰和事故(包括突发事件)备用的需要,加快北京周边地区地下储气库的勘探和建设。
(3)建立高效、安全、经济的供气系统。根据规划气源的分布情况,在现有5座门站的基础上,增设4座天然气接收门站,并在中心城以外地区预留接收液化天然气的设施用地。 (4)建设沿六环路的高压输气管道和17座4.0兆帕调压站。加密中心城1.0兆帕管网系统,完成中压管网的升压改造。 第132条 城市供热
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替煤供热的力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20年清洁能源采暖供热量达到60%以上。
(1)中心城范围内不再新建燃煤集中供热设施,按环保要求对现有大型集中燃煤供热锅炉房进行改造,对中小型燃煤锅炉房实施“煤改气”;新城建筑以清洁能源供热为主。 (2)完成北京第二热电厂改造和双井蒸汽厂“汽改水”、“煤改气”工程,实现与华能北京热电厂联网运行,建成太阳宫、电子城等燃气热电厂。
(3)挖潜改造城市热力管网,平衡源、网供应能力;建成三河热电厂的热力管网,实现向通州新城供热。
(4)启动低温核供热厂建设的研究工作。 第133条 城市信息
加快首都信息社会建设,建成完善的首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现代国际城市相适应的水平,全面建设“数字北京”。
(1)采用统一标准的有线、无线技术建成覆盖城镇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综合通信管道,改造架空线路,形成较为完善的地下通信(信息)管线系统。
(2)综合考虑各种业务的发展,合理布局,建设业务局、所和服务网点。按照方便用户的要求,打破企业自成体系的局面,在合适的位置建设经营综合业务的公共局房。健全各类基站、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设施。
(3)加强无线电空域管理,统筹配置无线电频谱资源,保障无线电空间秩序,保护微波干线通道。加强无线电设施建设的管理,全面提升无线电监测和检测的水平。因地制宜地利用城市制高点,建立完善的无线电覆盖网络,提高管理的工作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 (4)建成政府和全社会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数字认证中心,统一城市呼救中心和城市应急需要的信息通讯平台。
(5)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
第134条 城市环卫
建设清洁卫生城市。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建成城乡兼顾、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现代化生活垃圾治理体系。不断加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投入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垃圾处理率和资源化率。2020年,中心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新城及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1)生活垃圾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填埋场。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达到21650吨/日,其中垃圾焚烧9300吨/日、卫生填埋8800吨/日、综合处理3550吨/日。
(2)在加强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的同时,新建4座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医疗废弃物处理能力达到65吨/日,使全市医疗废弃物全部纳入规范化安全管理。建设4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1650吨。
(3)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杜绝垃圾污染。利用山势地形建设大型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应急状况下的垃圾处理需求。
第135条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 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 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第136条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第137条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 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 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强化京、津之间的交通联系,建设快速交通走廊。加强北京主要出海通道的建设。加强北京市域范围内的货运通道建设。
(3) 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加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投资力度,积极吸引社会投资,加速发展轨道交通和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系统。优先确保各类公共交通设施用地 需要,调整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改善换乘环境,提高换乘效率。给予公交车辆充分的道路优先行驶权,深化公共交通运营和管理机制改革,推行公交运营 服务特许经营制度。 (4)加强枢纽建设,实现航空、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改善城市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接驳换乘条件,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运营、组织、票制一体化。
(5) 以有效的需求管理政策和手段对小汽车交通的使用实施引导与调节。采取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在中心城中心地区特别是旧城,在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大 对小汽车交通的管理力度。提倡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积极发展驻车换乘。改革出租汽车运营管理体制,降低出租车空驶率。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6) 道路建设的重点逐步由中心城向中心城以外的地区转移,促进和引导新城的发展。中心城道路建设的重点由快速路、主干路逐步向次干路、支路转移,提高道路网整 体能力和应变能力。道路建设要为公共交通、步行交通和自行车交通创造良好条件。交通设施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保障交通弱势群体应有的交通权利。旧城道路建 设要服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
(7)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全民现代交通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建立良好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性。向所有交通参与者和管理者提供动态交通信息,提高交通决策和管理的科学性,减少出行的盲目性。 第138条 机场
北 京首都国际机场是大型的、现代化的、具有国际和国内枢纽双重功能的综合性枢纽机场。继续按计划完成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根据城市及区域发展的需要,结合 民用航空事业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快京津冀北地区的协调,在区域经济联系的主导方向上,选址建设首都第二机场。场址建议选择在北京的东南方向或南部。同时配 合选址工作的进展,适时开展与新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的规划准备工作。
应与津冀进行沟通与协调,共同对选址方案规划建设用地进行控制和预留。 第139条 铁路枢纽
北京铁路枢纽现有京山、京九、京广、京原、丰沙、京包、京通、京承、京秦、大秦线10条干线,在既有铁路基础上,规划京沪、京广、京哈客运专线,积极推进京津区域快速铁路的建设。
客运系统按“四主两辅”总体布局,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为主要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丰台站为辅助客站,新北京东站(通州)预留发展条件。北京站与北京西站、北京北站与广安门站间以地下直径线连接。 调整铁路货场布局,逐步将大型铁路货场迁出五环路以外。 第140条 区域快速铁路
规 划和建设作为区域内部高服务水平公共客运交通设施的区域快速铁路交通,加强区域内城市职能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地区、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设施之间的联系。规划 以北京为中心,以京津为主轴,以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的区域快速铁路网构架,覆盖京津冀地区的主要城市,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