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食用菌的种植与管理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食用菌的种植和管理教案

第一节 平菇栽培

一、平菇栽培技术

平菇栽培有多种栽培方式。

1.依栽培原料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①生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但经过建堆发酵后装袋接种;③熟料栽培:栽培原料经过灭菌后装袋接种。

2.依装料方式不同,主要有①袋料栽培:将料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培养;②畦床栽培:将栽培料铺成畦床状进行接种培养。

3.依出菇方式不同,主要有①室内栽培:在室内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②室外半地下土温室栽培:在室外大棚(外半地下土温室)将菌袋垛成菌墙进行出菇。

但以半地下土温室栽培方式效果最好,也比较简单易行。这种方式,已被广大菇农普遍采用。半地下土温室内,昼夜温差比较大,菌丝体生理成熟以后很快就会在袋口内产生菇蕾,容易出菇,并且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病虫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高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大、盖厚,柄短,色质好,质量高。

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一般多为秋季8~10月份进行栽培,因秋季栽培出菇时间较长,可延长到昱年春季。

管理措施:

(一)发菌管理

袋栽平菇在温室内具有保温性能好,发菌快等特点,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杂菌感染和烧菌。正如菇农们说的:“能否成功在发菌,产量高低在管理。”因此搞好发菌期管理是取得稳产高产的重要基础。必须把菌袋放在20~25℃,空气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发菌。气温低时,菌袋可堆高5~7层;气温高时,可堆高2层或单个摆放。菌袋总体积应掌握在有效空间的20%左右。10天翻一次菌袋,翻袋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同时要将每个菌袋翻转180度。如菌袋内温度上升到35℃,则要及时翻袋,并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烧菌。精心管理25~30天即可发好菌丝,其标准:一拍即响,菌丝浓白,手掰成块,大多出现菇蕾。

(二)出菇管理

将菌袋两头松开,适量通风,以供给菇蕾新鲜空气,并每天向地面、墙壁、空间喷少量雾状水,温度应保持在85%~90%。温度低时,子实体易干,损失料内水分,影响出菇产量。湿度过大,子实体易腐烂,喷水时切记不要直接喷洒在子实体上面。随着菇体的生长,要适当加大通风量。

采取以下措施可提高产量:

1、温差刺激法 在平菇子实体形成阶段,每天给予7~12℃的温差刺激,可促使出菇提早,子实体发良整齐。方法是:白天盖膜保温,晴天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通过降温,加大温差,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2、高温刺激法 先将菌床(或菌袋)敝开干燥1~2天,然后连续进行重喷水,使菌面上有大量的积水存在,让菌床(或菌块)慢慢吸收,每天喷水2~3次,连续2~3天,在此期间,一般可敝膜通风。菌床表层培养基含水量以手握有水滴下时为适宜,最后用棉布吸干料面上的积水,盖上地膜保温,几天后便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可现蕾。采取高湿刺激法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菌丝体必须吃透整个培养基,而且必须达到生理成熟,主要标志为吐黄水、结菌膜、菌丝体略呈黄褐色,甚至出现个别菇蕾,二是培养基结块要好,不能过于松散。

3、光照诱导法 菇房种植平菇,子实体在形成时,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平菇播种后宜在黑暗条件下发菌,待菌丝发好后再曝光可诱导出菇。

在缺少光照时,可用电灯上光代替,也有很好的刺激作用。

4、覆土出菇 采完头潮菇后,清除老菌皮,脱去塑料袋,把菌袋切成两段,截面朝上放入深40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不限的坑内。菌块间的空隙用营养土填实,用1%的复合肥、1%的磷酸二氢钾、0.5%的尿素、97%的水配成营养液浇入菌块通气孔内,并浇透土壤,达到存水不渗为宜。然后盖上薄膜和草帘,保温保湿。菌丝恢复生长后,又可长出新菇蕾。采完二潮菇后,补充营养液和水分,盖薄膜和草帘,还可收3~4潮菇。玉米芯栽平菇生物转化率一般在180%以上。

二、病虫害防治

随着食用菌专业化、规模化、周年化生产的发展,食用菌病虫也日趋严重。 危害平菇的杂菌主要有绿霉、毛霉、曲霉、根霉、细菌、病毒病、细菌性褐斑病、黄斑病等,主要以防治绿霉和黄斑病。

绿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凡是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均适宜绿霉菌丝的生长。平菇在培养料中灭菌不严格、接种时消毒不严格、出菇期环境卫生差,均能产生绿霉。

绿霉侵入到培养料和菌丝及菇体内严重时即报废。 防治方法:

1、培养基内水份控制在60~65%,过高水份极易引发木霉;

2、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无废料和污染料堆积。保持出菇场所的卫生,菇棚保持通风,适当降低空气湿度,减少浇水次数,防止菌棒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出菇,应干湿交替,菌棒应有较低的湿度环境养菌和转潮期;

3、及时采菇、摘除残菇、断根和病菇,清除污染菌棒; 4、用绿霉净注射绿霉处或用立信菌王或用菌绝杀注射。 其它病害的防治与防治绿霉的防治方法基本相似,只有用药有所选择。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对工具和手要用酒精或高锰酸钾严格消毒。

主要虫害有:多菌蚊(又称菇蚊或菇蛆)、瘿蚊、粪蚊、蚤蝇、果蝇、家蝇、食丝谷蛾、夜蛾、螨虫、线虫。

它们主要在秋季的11~12月,春季3~6月是繁殖的高峰期,在温度适宜情况下,卵期5~7天,幼虫期10~15天,它们在料中取食、产卵、孵化,繁殖率极强,对平菇生产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

1、清除周围杂草、垃圾,保持菇棚周围环境卫生; 2、清除废料,远离菇棚;

3、用菇虫净、阿维菌素、菇净、杀虫源、敌菇虫、高效氯氰菊酯喷洒或注射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二节 双孢蘑菇栽培

一、 双孢蘑菇的生活条件

双孢蘑菇的生活条件包括营养条件和环境因素两方面,而蘑菇的不同发育阶段所要

求的生活条件又有所差异。 1.营养 营养是蘑菇生长的物质基础,只有在丰富而合理的营养条件下,蘑菇才能优质高产。双孢蘑菇营养中主要有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维生素类物质。

双孢蘑菇能利用的碳源很广,各种单糖,双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木质素等。单糖类可直接被菌丝吸收利用,复杂的多糖类需经微生物发酵,分解为简单糖类才能被吸收。双孢蘑菇可利用有机态氮(氨基酸、蛋白胨等)和铵态氮,而不能利用硝态氮。复杂的蛋白质也不能直接吸收,必须转化为简单有机氮此物后,才可作为氮源利用。

双孢蘑菇生长不但要求丰富的碳源和氮源,而且要求两者的配合比例恰当,即有适宜的碳、氮比(C/N)。实践证明,子实体分化和生长适宜的碳、氮比(C/N为30~33 :1),因此,堆肥最初的C/N要按30~33 :1进行调制,经堆制发酵后由于有机碳化物分解放出C02,使C/N比下降,发酵好的培养料C/N约为17~18:1,正适于蘑菇生长的要求。

双孢蘑菇所需的无机盐营养种类很多,其中有大量元素磷、钾、钙、镁、铁。也有微量元素铜、锌、钼、硼、钴等。

除以上主要营养成分外,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还需生长素类物质,如维生素、刺激素等。试验证明,维生素B1,ɑ一萘乙酸,三十烷醇都有刺激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作用。

微量元素和生长素类物质,虽是蘑菇生长不可缺的物质,但因需要量极少,在培养料主辅料中的含量即可满足需要,不必另外添加。

在双孢蘑菇栽培中,常以作物秸秆、壳皮、畜禽粪等富含纤维素质为碳源,由麸皮、米糠、玉米粉和饼粉、尿素等提供氮源,添加的石膏、碳酸钙、磷肥等以满足各种无机盐营养。

2.环境条件 影响蘑菇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温度、水分、通气、光线和pH值。

(1)温度 温度是最活跃的影响因素,但蘑菇不同品种和菌株,不同发育阶段要求的最适温度范围有很大差异。一般而论,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偏高,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6~34℃,最适生长温度24~26℃。因品种温型不同,最适温度有所不同。温度偏高,菌丝生长快,但菌丝稀疏、细弱,易早衰。在培养菌种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出现菌丝吐黄水现象。但温度也不能太低,低于3℃菌丝便不能生长。10℃左右菌丝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菌龄不一致。只有在最适温度范围内,菌丝长速适中、健壮、生活力强。

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6~24℃,以13~16℃最适宜(温型不同有一定差异)。温度高于18℃子实体生长快、出菇密,但朵型小,组织松软,柄细而长,易开伞。温度低于12℃,子实体生长慢、出菇少、个体大、质量好、但产量低。温度低于5℃子实体便不能形成。

担孢子萌发温度18~27℃,以20—24℃最适宜。

(2)水分和湿度 水分指培养料的含水量和覆土中的含水量,而湿度是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指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若低于50%,菌丝常因水分供应不足而生长缓慢,菌丝稀疏、纤细。子实体也因得不到足够水分而形成困难。若培养料含水量过大,导致通气不良,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能正常生长,并易感染病虫害。

菌丝生长阶段要求环境空气适当干燥,空气湿度75%左右。超过80%,易感染杂菌。子实体发生和生长要求适宜湿度80%~90%。湿度长期超过95%可引起菌盖上积水,易发生斑点病。若湿度低于70%,菌盖上会产生鳞片状翻起,菌柄细长而中空。低于50%停止出菇,原有幼菇也会因干燥而枯死。

(3)通气 双孢蘑菇是好气性菌,在生长发育各个阶段都要通气良好。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特别敏感。菌丝生长期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0.3%;菌蕾形成和于实体生长期,二氧化碳浓度0.06%一0.2%。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4%时,子实体不能正常生长,菌盖小,菌柄长,易开伞。二氧化碳浓度达0.5%时,出菇停止。因此,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菇房空气流通而清新。

(4)光线 双孢蘑菇与其他菇类不同,它整个生活周期都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生长健壮浓密,子实体朵大,洁白,肉肥嫩,菇形美观。而在有光条件下,尤其强。

影响后发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培养料含水量、氧气等。温度是后发酵过程中的首要因子,必须设法达到所要求的温度,以培养料的温度为标准。由于后发酵需消耗和散失较多的水分,故培养料含水量应较高,为70%左右,在前发酵最后一次翻堆时调节。用蒸汽加热,培养料含水量为71%~73%,后发酵结束时其含水量为67%~71%。采用室内炭火直接加温法,后发酵时培养料含水量应为70%~72%;采用炭火及蒸汽加温法,则料含水量宜为65%~68%;采用塑料棚保温法,培养料含水量以65%为宜。

后发酵中料内的有益微生物一般好氧,室内应有空气,因此后发酵时期应适当开启门窗或敞开薄膜通风,以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抑制厌氧细菌繁殖,制成有选择性的培养料。

后发酵的关键措施是加温和控温。将经过前发酵的培养料调节到一定温度后,搬入室内,然后通入蒸汽,进行加温和控温。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在生产上进行后发酵的加温方法,炉火烧旺后将门窗紧闭密封,使温度逐渐上升。达到60℃时维持6~8h,然后拿掉部分炉子并适当开窗,将温度降到48~53℃,保持4~6天。每天在高温时进行2~3次通风换气,每次10~15min。通风换气避免了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有害气体过多,影响发酵。露天式后发酵是利用堆肥在完成前发酵后,再建后发酵堆。建堆时,在料堆底部中心建一道通气小道,料堆上面用草片覆盖,夜间、雨天再在料堆顶部加盖塑料薄膜,其内用竹片支撑,使其与料面有15-20cm的距离。在建堆的第二天,料的中心温度达的60~65℃,保持2h,揭开覆被草片,并在料上按15cm×15cm距离,打一个直径5cm的小孔,用来掌握通气量,以便调节温度,使温度维持在5℃左右。

蘑菇培养料后发酵的优点是:提高了蘑菇产量和质量,一般可增产20%~40%,有时可增产l倍以上。生产的子实体品质好,菇形正,肉厚,柄粗,不易开伞,一级菇比例大。采用培养料后发酵,由于高温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可形成多种可供蘑菇菌丝直接吸收利用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后发酵将培养料在60℃下处理2h,可以把料中的虫卵、幼虫等害虫杀死,使病虫来源大大减少,可不用或少用农药防治,减轻了农药污染。

食用菌的种植与管理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食用菌的种植和管理教案第一节平菇栽培一、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有多种栽培方式。1.依栽培原料处理方式不同,可分为①生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但经过建堆发酵后装袋接种;③熟料栽培:栽培原料经过灭菌后装袋接种。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tiet5nef39epjx24qwd4i6jo0x1m70128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