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语文教改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语文教学却仍然处于费力大而收效甚微的状态,语文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教学内容随意安排,导致课堂教学处于无绪和无序的状态。

1、新课改下教师对于教学目标认识的现状。新课改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涵盖了语文教学效果的方方面面的。但是,有一些老师认为新课标提倡开放性教学,不应该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是应该让其自然生成,在随机的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各个方面;有人认为课堂教学不应该强调教学目标的预定,而要注重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生成,即提倡非预设性教学。还有人认为还是应该像过去的目标教学那样,严格按预设目标进行;更有人认为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就是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要与三维目标一一对应。不论怎样,即使是前两种不认为教学目标重要的看法,它们本身也重视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2、课堂教学的现状。在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由“满堂灌”进而发展成为“满堂问”、

“满堂演”、“满堂讨论”,课堂上有太多的资料补充,很多的媒体演示,有些教师脱离文本,在学生还没有读懂文本的时候就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拓展,过于重视语文课与其他科目的联系,把语文课变成了政教活动课、历史课、文学史课,使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大大降低了语文课的课堂效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取得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以后,又诞生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美国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国内除叶澜、裴娣娜等教授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以外,部分专家、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

略》,吕渭源教授著《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教授著《新概念—有效教学》,张庆林、杨东老师著《高效率教学》等。也有部分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和教育杂志上,具体情况在此不作赘述。从国内外文献研究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二:一是国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学性、先进性,由于文化、教育背景差异,难以有效地指导我们中国课堂教学,如何接受、借鉴、创新是我们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二是国内研究成果大凡是文献研究和建议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缺少实践基础,在指导性和普遍意义上看,缺乏推广价值。

如何让有效教学的理念“本土化”、“实践化”,将教师教学行为合理分解,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研究,从根本上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斯金纳的行为主义教学目标论、科学主义教学过程论

斯金纳(B.Skinner)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

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建立积极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基于上述理解,建构主义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作了以下的分配。

首先,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发学生发表解决问题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

学生多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知识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的学习过程。

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3、语文新课标及语文教改的新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明确规定:“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这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再给以明确的具体的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者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在文本研读过程中探究体验,学会用心灵欣赏美好的文字,人类文化瑰宝,学会用心灵感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前,语文教改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语文教学却仍然处于费力大而收效甚微的状态,语文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急功近利,教学内容随意安排,导致课堂教学处于无绪和无序的状态。1、新课改下教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tggg4o6j148fsc2a7r62i4cx3q5al00q7a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