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个空椅子效应,讲的就是角色易位。它通过角色易位和体验,去感受对方的情感和认识,进而能够体谅对方,改正自己的想法。其实,在教育生活中,这样的角色易位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思想方式。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在培养的过程中,人为的主观因素色彩很重。如何淡薄主观臆断,而趋向相对公平是我们提高教育效能的关键。角色易位是其中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它可以让彼此体验对方的心理感受,这样更能得体地处理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会在教育中得到拓展。
同时,角色易位不仅仅是学生站在老师的角度上去思考分析问题,体谅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更是老师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纠正自己的教育认识,提高教育效果。只有双方的角色易位,才能够实现真正平等和有效教育。
三、“近”——心灵的靠近
教育效能的体现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效果的展现。作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师生之间只有不断的心灵靠近,才有更好的效果。师生之间,有的时候相隔的是不长的物理距离,但是心灵的远近更决定了很多。
当老师不被接受的时候,他和学生的心灵距离是遥远的,那么这对每一个教育过程来说,都是一个阻碍。不能获得最有效的信息,不能最直接地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这样的教育,多了很多的无效。反之,当师生的心灵靠近,彼此之间有了更大的信任,每一次教育都将期待一个完美的未来。而有效的教育,将会更好地拉近师生关系,让教育变得更美。
同样,心灵的靠近需要作为成年人的老师更多地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放下自己的所谓“禁令”,找到自己的童心,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感受。那样的话,不仅发现自己重新恢复了青春年少,更可以让孩子接受,从而有效地促进师生双方心灵的靠近。
四、“人”——以学生为本
教育过程中,归根到底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我们作为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的方向主导者,必须眼里有学生,这样设计的教育活动,使用的教育手段,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每一种教育活动,都是针对学生成长的一个过程。良好的教育活动,将会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验,增进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健康发展。而以学生为本要求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依照学生原有的知识认知水平,独特的年龄个性等方面,个性化地设计教育过程,通过有效地引领,最终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之,教师的教育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个成长过程是师生共同用生命经历的,它绝对离不开每一位老师的“平”“易”“近”“人”!
方海东(作者系温州市第九中学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
【楷模观点】
终身学习:让教师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
黄同拿,现任苍南县灵溪学区渎浦小学教务处副主任,任教语文学科。2008年获市首届师德楷模奖;曾获得首届浙江省中小学教师藏书家提名奖、苍南县首届教师藏书家、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用文化涵养心灵,将爱心滋润生命,让艺术精彩人生!
——同拿语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中“终身学习”一条在师德规范中比较惹眼。“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这是第一次。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特别是教师,除了心灵有极大的震撼外,还有极强的紧迫感。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层出不穷,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在。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面对的挑战比任何一个领域都要多。要想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有人说这是不是对教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我看不然。终身学习理应是一名真正教师的必然选择,是教师适应职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所有社会职业的地方就在于,教育是培育的生命事业,它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不是物,而是活生生的人类个体。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凭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到“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雅斯贝尔斯曾经诗意地说:“教育是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因此作为教师,学习不仅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与进步,更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为只有不断学习,钻研教育理论,掌握青少年成长的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推动每一片云,摇动每一棵树,召唤每一个灵魂。
终身学习不仅是教师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幸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证。朱永新先生说:“你的心里没有阳光,你的教育就不会辉煌。”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想,才能怀拥教育情怀,燃烧教育激情。才能对教育拥有一种痴迷,一种疯狂的热爱,一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一个真正的终身学习者才有这种姿态,这种品格,这种人文情怀;才会让学习支撑我们的生命,给每一天留下学习时间,给每一个学习时间留下宁静心情,给每一份宁静心情留下悠悠书香;才会体验到学习是幸福的,学习是快乐的。通过学习,舒展心灵的翅膀,让笑容灿烂;通过学习,仰望思想的星空,让目光深邃;通过学习,搭建理想的阶梯,让岁月充实;通过学习,品味别样人生,让生活温馨;通过学习,让四季充满阳光,让青春溢满甜蜜。而教育者一旦本身丧失了理想,那么再完善的教育体制和教学规范也只能使学校变成职业培训中心、知识传播公司、能力组装车间,那样老师就是教练,是职员,是工人;学生则是“没心没肺”“没情没感”的流水线产品。
教师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杂家”,又是一位熟读本专业书籍的“专家”。教师理应成为文化人。教师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课堂上才有灵气。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因此我们提倡健康向上的学习,书籍应成为教师终身的伴侣。可惜一些中小学教师课外阅读非常缺乏,几乎处于“不读书不看报”的境地。手边唯教材教参,架上仅资料试卷,堂前持陈年旧案,笔下无鲜活文章。苏霍姆林斯曾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朱永新先生也说:“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甚至意味着学校。在
学校中,我最看重的就是教师与图书。学校就是提供了一个读书的空间,一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老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读书不受时间的限制。我一直保持着读书、记笔记、写随笔的好习惯,办公桌上、书房写字台上常常叠放着我随手翻阅的书刊。无论是潇潇细雨的春日,还是皓月当空的仲夏之夜;无论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深秋,抑或是人迹板桥霜的严冬,都做到手不释卷。或研读教育教学专著和刊物,或背几首唐诗,或诵几阕宋词,或欣赏情文并茂的散文,或浏览一部鸿篇巨著。在伸手可及的地方置一杯清茶,便有余香袅袅,享受着一份怡然自得的闲情逸趣。一本本书籍,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的心田,也如点点灯光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我先后参加了温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素质教育研修班,苍南县首届教科研骨干研修班和中国新农村骨干研修班。06年底获“县学习型家庭”、“苍南县首届教师藏书家”、“浙江省首届教师藏书家提名奖”等荣誉称号。近年写有教育随笔15万多字,在《人民教育》《现代教育报》《温州日报》《教育时报》《福建教育》《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随笔70来篇。有20来篇论文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连续三年被苍南县教育局评为“优秀特约通讯员”,温州日报“优秀特约通讯员”,我的教育智客被评为苍南县“十佳智客”,温州市素质年博客评比二等奖。今年有幸又获得了温州市师德楷模的荣誉。就是因为学习读书我才有了坚守农村教育的勇气,有了守护农村孩子的底气,守住心灵的宁静,建设精神的家园,永远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了快速梳理、处理事务性的工作方式,保证了专业发展的时间,形成了“坐下看书、静下思考、沉下学习、立起交流”的研究状态。
我想社会各界应该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机,大力推崇终身学习之风,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一名真正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