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论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论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贺秀峰

【摘 要】在当今世界关于感性与理性的话题多之又多,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各种提法和说法也是层出不穷,处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各哲学学派对“感性”和“理性”的论述和解释,以及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如何正确看待“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正确的认识和分辨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呢?追本溯源,我们应当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角度去思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正是本文下面要讲到的内容。

【期刊名称】湘潮:理论版 【年(卷),期】2011(000)008 【总页数】2

【关键词】理性认识;感性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感性和理性的出处。感性一词最初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原指人类感官所感觉到的外部世界。普罗泰戈拉、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都曾探讨过感性一词,他们所主张的是感觉论。近代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主要从认识论意义上探讨感性,虽然他们对感性一词的阐述有所不同,经验论学派肯定人的感觉经验,而唯理论学派则认为感觉经验不可靠,但是他们都将感性归纳为感觉经验。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们继承了感性的认识论理解传统,将感性重新理解为感性认识,黑格尔从他的“绝对精神”为出发点,用理性淹没感性,用理性来统领感性;康德则将人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理性、知性,形成了认识论意义上感性的学说体系;费尔巴哈试图将感性从黑格尔的理性统领感性的

桎梏中解放出来,在本体论的意义上将感性理解为直观的感性的存在。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几篇文章中也频繁出现,因此,“感性”在马克思哲学中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感性”在哲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西方传统哲学中,因为缺少对“人”的正确理解,以致于西方传统哲学中对“感性”的理解是外在的,是与人相脱离的“感性”被抽象的理解为人的认识能力,或被直观认为是感性本体。以致这种不太准确的理解方式一直影响到今天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正确理解,人们因为忽视了对“感性”的正确理解,而不是从感性这个出发点去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才使得人们对感性和理性造成了错误的曲解和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将感性赋予了生命的意义,感性是人的生命感性,是人的生命活动。 “理性”一词最初出现在汉代徐干所著的《中论.治学》一书中,原文是“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理性”一词的定义是:“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的:理性认识”。还有一种普遍的大众化的思想认为理性的意思是:“当前提可靠时,它能使结论是可靠的。”歌德尔定理说:“我们不可能有一个完备的理论”。在西方哲学中,各种不同的哲学学派对理性有着不同的看法,斯葛多派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和人的本性:唯理性论把理性看做是知识的源泉,只有理性才是可靠的;十八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凡是符合人性的就是理性,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尺度,建立一个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又把理性和知性相对,把它作为认识的一个阶段。

不难看出,因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我们对于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和认知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将我们所处的背景条件下所理解的感性与理性强加于马克

思哲学中对于感性和理性的理解和定义,也不能东拼西凑的把我们自认为是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用来概括一切。必须用马克思哲学来武装我们自己的思想,要想正确理解和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应当站在马克思哲学的角度,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才能正确论述马克思哲学中的感性与理性。西方传统哲学的认识论是在对本体的追寻过程中产生的。在西方古代哲学中认识论是依附于本体论的,西方传统哲学是以追求、把握“存在”或“是”作为自己思辩的对象,认识论基本是围绕在认识对象上展开的。认识论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认识的对象问题。认识论和本体论是不可割的。在近代哲学中,笛卡尔开创了“我思故我在”的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近代哲学基于这一点的认知思维方式必然要以思维与存在作为基础,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分享与对立为特征。因为追求“我思故我在”的思维方式,认知思维方式就将人置于世界之外甚至与世界相对立的状态。这就决定了“我思故我在”与理性作为对象的认知方式一开始便成为了对立。经验论和唯理论分别沿着感性经验与理性观念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行了发展。但两者却对感性的理解没有本质的区别。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一切知识从感性开始,进到知性而终于理性。”“感性”是认识论的第一个环节,“感性”借助经验而形成感性的直观先天认识能力。康德的认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但他也有认识上的矛盾,即当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认识能力去认识“物质”时,就会出现相互对立而又被认为同样正确的论断,即“二律背反”。这种认识上的自相矛盾,根本原因在于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康德忽略了马克思哲学中所谈到的对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理解与定义,马克思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强调的是矛盾双方的辩证统一关系,而不是将感性与

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论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论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贺秀峰【摘要】在当今世界关于感性与理性的话题多之又多,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各种提法和说法也是层出不穷,处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各哲学学派对“感性”和“理性”的论述和解释,以及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如何正确看待“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正确的认识和分辨感性和理性的关系呢?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tf1o2tux33gyk618jsm0fvam2gyzr007f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