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 不同类型树木的图片、纪录片、美术手工材料。 2、 《好大一棵树》歌曲录音带或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检查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先来做一个变色游戏。教师将示范用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用黄色分别画两组不同方向的并列线(如图1)。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色彩变化。教师在左边一组并列黄线之间用红色笔画相间的并列红线(或点),要求学生眯起眼睛观察,注意整体象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橙色或桔黄色)教师表扬学生回答正确,引导学生概括出:黄色与红色配在一起就是橙色。板书:红+黄=橙。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可让一名学生到黑板前用蓝色在另一组黄线并列线之间加同一方向的蓝色相间的并列线(或点),再让学生眯起眼睛观察,看看又变成了什么颜色?(学生回答绿色)学生会感到色彩变化游戏很有兴趣。教师概括:黄色与蓝色配在一起,就变成了绿色。板书:黄+蓝绿。然后教师在两组色线处分别用三种原色笔重叠添画上粗重的树干和几枝大树枝
学生马上看出这是两查树,导出课题:会变色的树(板书)。教师指出,树上方枝叶部分叫作树冠,下面直立与地面相通的部分叫树干,扎入土地部分叫根。 三、引导学生观赏课本例图
左上图是公园花圃的照片,黄、红、橙、绿各色的花、叶平行排列,很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右上图是色彩变化例图。指导学生观看,教师加以讲解:左边一纵列,上边是黄色色块,中间是黄白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就成了淡黄色,如下边的淡黄色块;中间一纵列,上边是红色色块,中间是红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为橙色,如下边的橙色色块;右边一纵列,上边是蓝色色块,中间是蓝黄相间的并列色线,视觉效果则成了绿色,如同下边的绿色色块。可让学生稍远观察,整体感受,体会这种色彩的变化现象。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过的各种树概括出:春天的树长出了新树叶,呈现嫩绿色;秋天的树叶变成了橙色或黄色,并阅读(可稍加讲解)左上图下面的说明。 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举例说明画树冠可以用不同方向的线、点或近似枝叶走向的线来表现不同的树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如图3)。
让学生用红蓝色笔画出并列相间的线或点并放远观察,认识红、蓝两种原色配成紫色的色彩变化现象,并板书:红+蓝=紫。 四、学生作业
启发学生吸用红、黄、蓝三色笔练习画树,以两种颜色相是的点、线画树冠,用三种色重叠画树的树干,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对树的形态、色彩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将作业放远观察,领会色彩变化的不同情趣。 五、课堂小结
选取有代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欣赏,给以鼓励。
教师小结:各种不同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配出来的,由于每种色含量不同,产生的色彩变化效果也不同。启发学生课后试着用这三种色彩变化效果进行配色绘画练习,看
看还能产生出哪些色彩变化效果。 执教时间:4月17日——4月19日
札记:欣赏中学生对蒙德里安的《灰色的树》感到不美,于是我从油画的笔触、肌理等方面介绍了油画的特殊美。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书上的作品作了铺垫。 第二课时
活动一 触摸身边的树
寻找生活中常见的、有代表性树,体会树的造型、色彩变化,感受不同树木在一起所形成的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视觉效果。在与树近距离的接触中,引导学生围绕树的形态、色泽和机理展开交流,结合文学作品体验树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
2、 启发学生选择恰当的词语来形容、赞赏自己所见的树,比如高耸入云、枝繁叶茂、残枝败叶、独木成林、苍劲挺拔等。
3、 观察和想象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同树木的动态,直观对比、品味不同树木的形与寓意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4、
教师与学生一起选择生活中一棵老树进行树干的拓印练习,感受拓片的机理变化,体会感受其中沧桑与斑驳,利用拓片的机理变化完成一幅美术作品,给作品起一个名字。 活动二 歌唱心中的树
2、 赞美不同的树。启发学生运用师生收集的散文、成语、歌曲、诗歌等文学作品,赞赏树的外形、精神品质,抒发自己对树的情感。 3、
欣赏歌曲《好大一棵树》,感受旋律的美及歌词所表现的意境,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有感情的诵读歌词。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句歌词? 执教时间:4月20日——4月21日
札记:各种不同的颜色都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配出来的,由于每种色含量不同,产生的色彩变化效果也不同。启发学生课后试着用这三种色彩变化效果进行配色绘画练习,看看还能产生出哪些色彩变化效果。 第三课时
活动一 描绘心中的树 1、
欣赏教科书中或师生收集到的以树为题材的各类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等方面感受其美感。讨论这些作品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绘画语言,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
学生选择不同的形式,以大树为题画一幅画,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表现,比如这棵神奇的大树可以是小鸟的幸福家园,可以是孩子们的游乐园,可以是长满各种果实的梦想果园等等。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表现形式以及设计创意等方面进行讨论。 活动二 作品评价 1、
评价学生是否积极、主动收集有关树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资料和信息,会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树的形态、色彩等外形美,并用丰富恰当的语言及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和赞颂树的外形美。 2、
能从大自然和艺术作品中领悟树的精神品质,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至少学会一两种艺术方式,
创造性的表现树蕴含的文化与精神,体验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3、 根据自己所表现的有关树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材料,理解表现内容与表现形式及材料之间的关系及效果。
4、 在绘画、表演等艺术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能欣赏、理解和评价同伴的艺术作品及艺术活动。 活动三 活动拓展 1、
观看纪录片《沙漠、黄河是怎样形成的》,请学生谈一谈,这部纪录片给自己带来了怎样的视觉冲击,进一步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如果没有了树木,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2、 在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学生观看风光纪录片《天然氧吧——张家界》,再说说郁郁葱葱的绿色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3、 设想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树木,会给人类和动物带来哪些灾难,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建议学生发挥想象绘制一幅以“绿色的呼唤”为主题的招贴画。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树
高耸入云、枝繁叶茂、残枝败叶、独木成林、苍劲挺拔
执教时间:4月25日——4月26日 札记:在本课的评价方面我设计的是能从大自然和艺术作品中领悟树的精神品质,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至少学会一两种艺术方式,创造性的表现树蕴含的文化与精神,体验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这样的评价起点低,多数学生能够达到。 第五单元 翩翩起舞 单元介绍
舞蹈是“活的雕塑”,是“动的绘画”。舞蹈是生动的形体语言,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跃动,是心灵的咏叹,是人体律动的诗篇,是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舞蹈来源于生活也点缀着我们的生活。丰收时,人们翩翩起舞表达收获的喜悦;节日时,人们欢腾起舞释放内心的激情;胜利时,人们尽情舞蹈分享成功的欢乐。舞蹈运用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技巧动作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舞蹈为我们展示了大千世界,赏心悦目的舞蹈,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同时也能塑造人们活泼、开朗、高雅的气质。让我们的学生走进舞蹈,了解舞蹈,喜爱舞蹈,学习舞蹈,这是学生艺术生活不容忽视的追求。
本单元设计了《童趣舞韵》《舞苑奇葩》两个课题,旨在向学生开启舞蹈艺术之窗,引导学生徜徉于中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舞蹈艺术海洋中,激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基本元素(节奏、造型、表情)、基本类型(生活舞蹈、艺术舞蹈两大类)和表现形式,满足学生的舞蹈审美需要,品味不同风格舞蹈的美感,体验舞蹈蕴涵的丝丝情感与舞蹈学习、创作的乐趣与艰辛,培养和发展学生用舞蹈动作抒发与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能力。 美术课时:2课时 课题:舞苑奇葩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运动物体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美术和音乐、舞蹈综合的科目。教学中必须考虑利用音乐、录像、道具等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融入到欢快的音乐节奏中,促进他们大胆、 自由的表现。
教学安排如下:
欣赏感受——综合体验——赏析评述——回忆构思——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一、图片、作品赏析 1.教师提问导入:
“什么时候我们会唱歌、跳舞呢?”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2.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类型的舞蹈图片。 通过欣赏,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每张画面的不同之处,并请同学模仿部分图片上人物的动作和表情。 教师提问: A.“谁知道,阿姨跳的是哪一种舞蹈?”(芭蕾舞) B.“你怎样看出来的?” 。 (从衣服上,还有用脚尖跳舞。) 教师提问: A.“小朋友们在跳什么舞蹈?”
(小朋友们在跳民族舞蹈,都穿着民族服装。) B.“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的动作很夸张,表情非常开心。) 3.欣赏画家和小朋友们的作品。 教师提问: A.“这幅画是法国画家德加的作品,名字叫《舞台上的舞女》。这幅画主要的色彩是什么?”
(黄色和白色) B.“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画得很逼真、很优美;就像真的在舞台上表演一样。) 教师提问: A.“画面里的小朋友在跳什么舞?”
(新疆舞,维吾尔族姑娘把辫子梳成许多条。)
(两个女孩子在扭秧歌,因为她们手里都拿着扇子和布。) B.“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整个画面都用了大红的色彩,为什么?” (表现了当时热烈、欢快的场景。) 教师提问:
“这幅画主要用了蓝色背景,谁来说说,看了这你有什么感受?”
(蓝色代表着宁静,像大海一样。这两个跳芭蕾舞的小朋友非常的投入,动作很优美。) 4.总结舞蹈表演者的特点。 教师提问:
“这些跳舞的小朋友和我们平时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
(舞蹈演员的特点: 穿着特制的舞蹈服, 头发梳得很漂亮,化妆、动作很夸张, 表情都笑眯眯的。) 二、欣赏感受
1.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儿童歌舞《好日子》、《家在中国》片段。
教师带领学生边拍手边欣赏。 教师提问: A.“看了小朋友的表演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同学们自由回答。 B.“舞台上的光线和我们生活中的光线一样吗?舞台的布置有什么特点?” (舞台上有很多耀眼的彩色灯光,有五颜六色的背景。) C.“谁能来模仿一下小朋友们的表情(动作)?”请几名同学分别表演。 按照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导入部分是否精彩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但欢快的音乐舞蹈动画容易让学生过于兴奋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我把欣赏舞蹈图片放在了课程的开头,在了解了舞蹈特点之后再进一步欣赏欢快的歌舞,这样有一个较好的过渡。同学们一看到欢快的舞蹈、听到愉快的乐曲和歌声会立刻兴奋起来,此时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带领同学们随节奏拍手。
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把自己想到的答案用语言表达出来,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三、综合体验
1.请全班同学一起随电视表演舞蹈。 教师提问:
“看到电视上的小朋友跳得这么好,你们是不是也想来表演了?” 2.选部分优秀同学在前边领舞,老师加入到他们中间。 3.游戏:“音乐停、舞蹈停”。请同学们观察跳舞同学的表情和动作。
教师选取一段或几段儿童音乐,快慢相宜,挑选3—5名有舞蹈基础的同学到前面来即兴表演,可以做简单的装饰,准备简单的道具。教师随时掐断音乐,表演的同学要保持不动。请同学们选出表演最夸张的小演员并给予表扬。游戏进行三次。 四、想像和构思 1.总结欣赏体会。 教师提问:
“看了这么多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要画好一幅跳舞的画,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跳舞的人动作要夸张,要把服装和表情画好,色彩要美丽,背景要涂满颜色,人物比例要尽量放大。)
教师现场勾画一幅构图,注意强调画面的整体感和舞台气氛。 2.引导回忆和构思画面。 教师提问:
“现在每个同学都来想一想,你表演过舞蹈吗?你看过别人表演吗?” “你想画一幅什么样的画,谁来描述一下。” 五、创作表现
通过语言引导和教师示范,同学们开始用铅笔起稿,本节课完成作品的起稿部分。 使用的材料可以丰富多样,课前让同学们预习并准备好自己要使用的材料。 六、交流评析
在同学们的创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请同学们为他讲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与自己的作品进行对照。 札记:艺术课程是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共同面对的新的课题,上好艺术课程的前提是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因此美、音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所欠缺的相关知识及相关的课堂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突发现象,成为学生心目中具有权威性的艺术教师。
执教时间:5月8日——5月10日 课题: 舞蹈人物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