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一年,不一样的收获——稀土术语国际标准发布会暨2024 年度全国稀土标委会年会成功召开
作者:暂无
来源:《稀土信息》 2024年第12期
2024年11月26~27日,“稀土术语国际标准发布会暨2024年度全国稀土标委会年会”在河北张家口成功召开,来自稀土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80余家单位近14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标准处、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许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黄小卫分别作为两个项目负责人介绍了ISO 22444.1:2024《稀土 术语 第1部分:矿产品与化合物》及ISO 22444.2:2024《稀土 术语 第2部分:金属及其合金》的国际标准研制情况。
会议上,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高兰作了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果。全国稀土标委会采用线上、线下会议结合的方式,按计划推进了国内、国际稀土标准制修订工作。
在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支持和领导下,在稀标委秘书处承担单位的支持下, 2024年稀标委完成了多项稀土标准化工作,不平凡的一年里有了不一样的收获:
1.标准计划的征集与论证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满足稀土行业与市场发展的需求一直是稀土标准立项的基本依据。2024年,稀土标委会秘书处分别在1月和8月下发计划征集文件,主要按照国标委
《2024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工信部《2024年工业通信业标准化工作要点》、围绕“新材料、质量提升、绿色制造、重要标准外文版” 等主题开展工作,旨在以标准助力稀土产业形成合理开发、有序生产、高效利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格局。
受疫情的影响,2024年度原计划于4月召开的全体委员大会延迟至6月召开,全体委员以网络会议形式论证了收到的首批36项稀土标准计划项目,其中19项通过论证;本次年会,论证了19项标准计划及4项国家标准的英文版。标委会秘书处将分批上报所有通过论证的项目。
2. 标准制修订
2024年度稀土标委会共完成26项稀土标准研制任务,包括12项稀土国家标准、13项稀土行业标准、1项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标准,同时完成了11项稀土国家、行业标准英文版翻译工作;2024年度稀土标委会共申报稀土国家、行业标准计划35项,包括15项国家标准计划、20项行业标准计划,另外申报了7项英文版翻译计划;2024年度下达了12项国家标准计划、12项行业标准和3项国家标准英文版翻译计划。
为完成上述标准制修订工作,稀土标委会共召开了8次标准工作会议,包括3次网络会议、5次现场会议,参会人数超过500人次。
目前,正在研制的稀土国家标准项目主要以稀土冶炼分离领域的检测方法标准以及稀土永磁材料产品标准和检测标准为主,与国家标准目前重点立项方向一致;正在研制的行业标准项目以新材料、绿色制造、资源综合综合利用类标准为主。
3.已发布的重要标准
根据“关于批准发布《啤酒瓶》等1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和2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2024年第18号),GB 39176-2024《稀土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于2024年7月23日发布,实施日期为2024年8月1日。该项标准的研制历经标准化工作改革、强标复审等多个政策变化,研制周期将近7年。标准规范了稀土产品的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保证稀土产品质量、减少环境危害、保证运输安全、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同时,规范稀土产品的包装与标识,也将为我国稀土产品的追溯建立基础。
由于该项标准从研制、报批至审查阶段,均在《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实施之前,标准无论是前期的技术框架设置,还是在过程中的技术内容确定,均根据稀土产品的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的实际情况,按条文强制标准研制,即标准技术条款中仅“4、标识、标志”和“7、质量证明书”为强制性的,其余部分为推荐性的,因此该标准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条文强制性标准。
4.标准复审
2016年,稀土标委会根据国家标准委、工信部的统一部署,系统组织了对全部现行标准和在研计划的复审工作,行业标准的复审结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7年 第23号)”发布,在72项稀土标准中,复审结论为“修订”的有 16 项;国标复审结论直接通过国家标准制修订系统上报,复审结论为“修订”的有61项。稀土标委会自 2017年以来陆续启动了国行标修订项目,目前仍旧在进行中。由于近几年来行业内企业情况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按工信部科技司《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通知(工科函
[2024]833 号)》等文件精神,稀土标委会秘书处于2024年9月再次开展针对现行有效标准的全面复审调查。经过与标准第一负责起草单位征求初步复审意见,并经过秘书处初核,形成了复审初步结论,其中18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复审初步结论为“修订”。此次年会安排了论证修订项目,随后分批上报修订计划。
5. 标准宣贯与培训
为了强化标准实施效果,让标准成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稀土标委会秘书处2024年安排了针对重要标准的宣贯及标准编写的培训活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改版了“有色标准专利”微信公众号,稀土标委会秘书处成员均发表了稀土标准相关文章,加大了宣传和服务力度。
2024年5月,应国标委的要求,稀土标委会秘书处在疫情期间运用“标准云课”平台,对GB/T 18916.43-2024《取水定额 第43部分:离子型稀土矿冶炼分离生产》进行了深度解读。
2024年 9 月,“有色金属标准编写培训会”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有色金属、稀土行业百余家企业的代表及相关标准化工作人员600余人参加培训,其中,稀土行业代表约50人。培训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联合全国有色标委会、全国稀土标委会、全国半导体材料标准分会、全国有色标样分会共同主办。培训期间,结合GB/T 1.1-2024《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实施,多位资深标准专家围绕《标准申报和立项评估程序及要求》、《标准报批质量控制与提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会标准制修 订程序要求》、《产品标准编写要求和示例》、《方法标准编写要求和示例》、
《国际标准化知识简介及国际标准制修订程序分析》、《标准与知识产权交叉问题解析》等方面内容为参会代表授课答疑。
6.国际标准化
2024年度受国外疫情的影响,稀土国际标准会议均为线上会议。
2024年9月,稀土标委会组织国内专家20余人于北京参加了第5次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线上年会,来自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丹麦等其他P成员国家的近20位代表线上参会。稀土标委会主任委员马存真作为ISO/TC 298主席主持会议。会议上中国和美国均有新项目提案提出,我国提出的镨钕金属、镨钕氧化物、氧化镧、碳酸铈4项产品标准提案以及稀土产品中水分量与灼减量测定2项方法标准提案,所有提案讨论均初步通过,注册为预研工作项目(PWI)。国内对口技术单位计划于2024年年内申请启动2项方法标准立项投票,2024年陆续启动产品标准立项投票。美国提出了“稀土元素全生命周期可持续实践”标准提案,范围大,涉及内容多,目前正在提案论证阶段。
2024年度国际标准化组织稀土技术委员会共召开工作组会议11次,包括CAG会议1次、WG2会议1次、WG3会议5次、WG4会议4次。相应的中方注册专家悉数按时参会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2024年度我国提出了1项钕铁硼废料分类国际标准提案并顺利通过立项投票,同时积极推进2项稀土检测国际标准研制工作,目前已经进入跨国实验室验证阶段,我国有6家实验室参与验证。
除此以外,2024年度秘书处继续向全体委员和会员单位免费寄送年内发布并印刷的稀土标准,并负责会员单位日常的标准查询以及标准化咨询服务工作,会员反馈情况良好。
202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影响,国际形势的变化,不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稀土的生产、贸易和消费,也打破了标准化工作的传统方式。2024年,国家、行业标准主管部门对于标准立项考核将更加严格,国际标准化领域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一年,稀标委又将围绕哪些重点内容开展稀土标准化工作呢?
1.围绕国家重点专项开展稀土标准化工作
2024年度,新材料、质量提升、绿色制造、重要标准外文版等专项仍然是稀土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重点。稀土标委会将持续提高标准管理水平,不断优化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完善标准体系。“新材料”专项将重点包括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催化材料等典型的功能材料领域,也鼓励企业申报稀土晶体材料、助剂材料等新型材料领域标准,要注重检测方法标准与相应产品标准的配套,有规划、成系列进行标准研制,确保标准实施效果。“质量提升”专项将重点聚焦复审结论为“修订”的标准,对需要修订的标准进行归类,争取按类别成系列进行修订,解决重点领域某个重点产品一揽子应用难题。“绿色制造”专项将继续注重绿色产品评价设计、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评价标准的研制、稀土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重要标准的配套研制等。“智能制造”专项将是下一年度稀土标委会的研究方向之一,由于稀土行业体量较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小得多,智能化程度有限,但是智能化仍旧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2. 加强标准立项前预研工作,确保标准质量,提高标准立项成功率
由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数量规模受到总体控制,计划下达后标准制修订周期也有严格的限定,稀土标委会将加强标准立项前的预研工作。预研项目需经委员论证,列为“预研”项目后,预研周期一般不少于半年,预研后标准文件(草案稿、编制说明、研究报告、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