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四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核心突破一 从形象角度鉴赏

——因象悟境,入境始亲

一、形象:景物、物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它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三类。景物形象是最主要的。

1.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景物形象一般有:景物(季节、时令、地域),场面(农事、战争、离别等),色彩。 2.事物形象(物象)。它是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它不同于前面的景物形象。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诗主要描写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以是景物形象,也可以是事物形象。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物象,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3.人物形象。它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有客观的人物形象。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是词中的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意、壮志未酬而又略显旷达的苏轼,就是主观形象。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

《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

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 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二、意象与形象

意象就是含意的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即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一般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则是“惜时光”“伤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意象的表述通常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形式。

在古诗词鉴赏中,考生容易把意象和形象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虽说形象与意象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合二为一,但是还是有区别的。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

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用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

常见意象内涵 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三、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指诗人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选的客观自然景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但这些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而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它是既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径。一般说来,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意象组合(列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境,从而表达一种基调或某种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更是采用多个意象来描绘图景的典范之作。总之,意象和意境是互相依存的,但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一个意境,正确地把握二者关系,还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沟通景与情、情与理的关系。

当然,意象和意境在使用范围和读者获取途径上明显不同:前者属于个体概念,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表意的典型物象,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数出来;后者是一个整体概念,是“象外之境”,它是一种需要读者借助外在的艺术形象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才能悟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意境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句意境属豪放类,雄浑开阔。借助“平野”“大江”等阔大意象,营造雄浑开阔的意境,借以表达作者的渺小与孤独。后句意境属婉约类,凄清冷寂。早上醒来,不见情人,但见杨柳稀疏,晓风习习,残月斜照,整个画面显得孤独冷清,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后的凄凉伤感。

古诗常见六种意境 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一、分析概括意象特点(内涵)和作用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醉太平·怀古

张可久

翩翩野舟,泛泛沙鸥。登临不尽古今愁,白云去留。

凤凰台上青山旧,秋千墙里垂杨瘦,琵琶亭畔野花秋,长江自流。

鉴赏 这是一首缅怀古人、伤悼自身的小令。一开始,便以“野舟”和“沙鸥”来比喻自己的天涯羁旅、湖海飘零,经过这样的形容点化,就把静态变为动态,旧的内容化为新的意境了。小令的开头美丽、深厚而博雅。“野舟”和“沙鸥”,既是眼前的景物,又是自己的化身。一个漂泊天涯的倦客,在登山临水的时候,触景生情,怎么能不发出无穷的忧思呢?“登临不尽古今愁”,就通过这个抒情线索把它连接起来了。但如果沿着这根抒情线索发展下去,就只有叹老嗟卑的感叹,怨生恨死的苦恼了,作者用“白云去留”一句话,改变了那种灰色的情感,真有回肠荡气的妙趣,移山倒海的笔力。

中间用一组鼎足式的对偶句,充满了缅怀和景仰的感情,概括了李白、苏轼、白居易在政治上失意时所留下的一些诗作,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情,特别显得格调高昂、气势磅礴、局面浩荡。三句曲词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多么复杂的情感,多么深沉的悲哀!中间写得如此浩荡,如此壮阔,结语如何把读者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是值得仔细推敲的。作者用“长江自流”高度概括曲意。物换星移,人事全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有什么值得悲叹呢!从而把年华易逝的感慨,转化为纯任自然的心理状态,思想升华了,意境提高了,给人的启示更多了。

“泛泛沙鸥”一句中的“沙鸥”这一意象有何意蕴?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沙鸥”具有象征意味,既是眼前景物,又是作者自己的化身,说明自己像一只漂泊不定的沙鸥。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塑造了一个羁旅天涯、飘零湖海的倦客形象。

意象类试题考查的能力关键处有二:一是准确把握意象特点(内涵),二是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其作用。

1.如何准确把握意象特点(内涵)

(1)抓住重点词语,把握其外在特点。这些重点词语主要指该意象前面的修饰限制语及

后面的描述语,抓住这两类词语,就可以清楚其特点了。如上题中的“泛泛沙鸥”中的“泛泛”就是“沙鸥”的修饰语,点明了“沙鸥”的行为特征:到处飘飞。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诗句,“风”“天”“猿”后面的动词也同样点明了意象的外在特点。另外,要注意意象所处的地域(环境)特征、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尤其是后两者,不同季节,不同色调,传达出的情调是不同的。

(2)找准“物”与“情”“志”的契合点,把握其思想情感内涵。

①依据具体语境。所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就是指意象与内容、情感的联系。要找出联系,需要依据具体语境。这里说的语境,不仅包括内容及作者的情感,还包括诗中出现的其他相关意象。如上面诗歌中的“沙鸥”意象,还要结合“野舟”“白云”两个意象。

②借助背景知识。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情况、时代背景以及注释内容。运用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我们分析与揭示意象特点及其涵义、情思。

③参照意象固定涵义。诗中不少意象由于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以及民族特殊的审美习惯,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如“柳”“月”“红豆”等,分析时可以联系,但必须结合诗人当时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尤其是具体语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如何准确分析意象作用

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展开:

(1)营造意境。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思考的着力点在于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如冷清的意象营造的是凄清的氛围,奠定的是伤感的情调。

(2)表情达意。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

(3)衬托人物。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4)结构作用。或为前后照应,或为全诗线索。 二、分析概括事物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

[注]

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 陂(bēi):山坡或堤岸。

鉴赏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此诗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四章 古诗鉴赏基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性阅读

核心突破一从形象角度鉴赏——因象悟境,入境始亲一、形象:景物、物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t9bs3q9em6j6mw9sjhs44p5c1cp9m00dx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