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梧州等八市高三生物下学期4月联合调研
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N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组成蛋白质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C. 细胞膜和细胞器膜都含有N元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B. 组成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五碳糖中 D. 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含有N元素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结构上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
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C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多肽链中是N存在于肽键和游离的氨基中;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苷酸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含氮碱基和1分子五碳糖组成,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
【详解】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蛋白质,蛋白质中是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A正确;组成核酸的N元素存在于碱基中,五碳糖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B错误;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主要含有磷脂和蛋白质,两大类物质都含有N元素,C正确;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含有N元素,D正确;故选B。
2.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 B. 温度不会改变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 C.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会进入细胞
D.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过程主要依赖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
【详解】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均需要载体蛋白参与,A正确;温度会改变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从而影响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B错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是相对的,环境中一些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有可能会进人细胞,C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主要依赖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A。
3.鸢尾以其花大、色艳、花形奇特而在园林植物造景和城市绿化美化中备受青睐。下表为IAA对莺尾种子萌发的影响,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不同浓度IAA对鸢尾种子萌发的影响 IAA质量浓度/(g/L) 4×10-2 4×10-3 4×10-4 4×10-5 4×10-6 对照组 发芽率/% 11.3 24.8 42.3 61.4 77.5 35.2 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度
高浓度→低浓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度
低浓度→高浓
需要 需要
度
等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载体 能量 实 例
A. 对照组是用不含IAA溶剂对鸢尾种子进行处理 B. 4×10-6 g/L是IAA促进鸢尾种子萌发的最适质量浓度
C. 实验组鸢尾种子中IAA来源为从外界溶液中吸收和种子自身合成 D. 实验结果显示IAA既能促进种子发芽也会抑制种子发芽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实验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是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 2、生长素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促进种子发芽,超过一定的范围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减小,即两重性。
【详解】实验的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变化,故对照组是用不含IAA的溶剂对鸢尾种子进行处理,A正确;4×10g/L不一定是IAA促进鸢尾种子萌发的最适质量浓度,应在4×10g/L左右再设置浓度梯度,进一步探究促进鸢尾种子萌发的最适质量浓度,B错误;实验组鸢尾种子中IAA来源为从外界溶液中吸收和种子自身合成,C正确;实验数据显示IAA既能促进种子发芽也会抑制种子发芽,说明I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故选B。
4.下列探究实验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设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 B.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CO2浓度为实验的自变量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使用了标志重捕法 D.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使用了样方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其中瓶中的质量分数为10%NaOH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瓶中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根据有无酒精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2、标志重捕法是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种群进行粗略
-6
-6
的估算的一种生物统计方法。
【详解】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需设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A正确;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CO2浓度为实验的无关变量,光照强度为实验的自变量,B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实验使用了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C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采集、调查,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丰富度,D错误;故选A。
5.已知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分别参与不同稳态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②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B. ③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 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D. 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内环境变化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下丘脑对性激素合成和分泌的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
激素作用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及合成、分泌性激素,当血液中性激素含量过高,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
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详解】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性腺激素,此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正确;③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故此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通过图示可知,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D错误;故选D。
的
6.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孟德尔通过观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发现问题 B. 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是假说的内容之一
C. 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推理
D.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推理过程应该是:1发现问题(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2作出假设,孟德尔共做了四个假设,(其中假设的核心是分离规律的实质)→3演绎推理(遗传图谱来推理)→4实验测交验证,然后得出结论。
【详解】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F2中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由此提出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按一定比例分离的呢?该过程属于发现问题,A错误;雄性生物产生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生物产生的配子数量,B错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是孟德尔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推理,C正确;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人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在一定的光照强度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速率随环境CO2浓度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O来自于________(填物质);当环境CO2浓度为a时,O2除部分释放到外界以外,还有部分可以参与细胞有氧呼吸,与__________(填 “NADH”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