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课题 周次 课时 / 1.4 物质水中的分散中状况(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的概念及特征。 2.了解溶液的组成、混合物的概念。 3.知道水是重要溶剂及其他常见的溶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溶液,学会判断溶质、溶剂的方法。 目标 2.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对照观察,能用分类的思想对分散状况进行简单分类,学会辨析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主学习“药品的取用”,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2.学习衣服污渍用水难以除去而用其他溶剂可除去,感受科学的奥秘和神奇。 重点 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教材 解读 难点 学会分析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准确区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 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教材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活动让学生主要介绍了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再从物质的状态、种类介绍溶质溶剂,再介绍悬浊液、乳浊液、混合物的概念,溶学情 液的特征,以及基本实验操作。溶液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习浮力之后,对物体浮沉状况的巩固和深入,也为后一节物质的溶解性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教学 准备 环节 蔗糖、水、高锰酸钾晶体、食盐、碘、酒精。 师生活动 一、引入: 实验的基本操作 二、讲述: 1、实验基本操作 1.固体药品的取用 A、取用药品的“三不”原则: 不接触、不猛闻、不品尝。 B、取用药品的用量 (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 (2)未指明用量取最少量: 液体1mL-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药品“三不”原则: 不丢弃、不倒回、不带走。 C、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1)块状固体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 “一横二放三慢滑”。 占用时间 教学 过程 设计
(2)粉末状固体:“一横二送三直立”。 取固体粉末时要用药匙或纸槽。药匙的两端是大小不同的两个匙,取较多量时用大匙,较少时用小匙。 2.液体药品的取用 (1)倾倒方式:用于取用多量的液体 注意: ① 瓶塞倒放在桌上; ② 试剂瓶标签向手心; ③ 试管略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 ④ 倒完后,应立即盖紧瓶塞,把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2)胶头滴管的取用: 用于吸取滴加少量液体。正中悬空 (3)用量筒量取液体: ① 根据取用量,选择合适量程的量筒; 所选量筒的量程应略大于所取量,并越接近越好,以减少误差。 ② 将液体倾倒入量筒中; ③ 接近刻度线时,用滴管 滴调到所需液体的量。 眼睛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层相平。 思考:按基本实验操作要求,对表中内容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1.三者异同点
常生活中你遇到哪些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2.生活中的混合液 (1)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做乳浊液。 ① 肥皂水 ② 牛奶 牛奶放置的时间长一些,上层就会出现一层白色的油脂。这些油脂形成很小的液滴悬浮在水里。 (2)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做悬浊液。 ① 血 液 血液分层,上层是血清,下层是红细胞。 思考:为什么有些药瓶常常标有“服时摇匀”的字样? 这些药水是悬浊液 ② 硫酸钡(俗称钡餐) 肠胃病人做“钡餐造影检查”时,常需服用一种白色的药物。 思考:为什么在大江的入海口会形成三角洲? 水中泥土沉积。泥水也是一种悬浊液。 (3)溶 液 生活中的溶液例子很多。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自主小结,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概念图。 当堂 检测 1.向试管中装入某种药品的操作方法是:试管横放,药品放在试管口,将试管慢慢立起,试管中装入的药品是--------------------( ) A.固体粉末 B.块状固体 C.液体
培优 扶差 作业 D.可能是块状固体或粉末状固体 2.取用液体药品时,正确的操作是------( ) A.手拿试剂瓶,标签向外 B.试剂瓶口不要紧贴试管口,以防污染 C.手持试管,应垂直拿稳 D.取完药品盖好瓶盖,放回原处,标签向外 3.悬浊液静置后,其中的固体小颗粒将( ) A.上浮 B.下沉 C.均匀分散 D.上浮或下沉 4.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的取用原则的是-----------( ) A.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出 B.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C.用药匙取一些蔗糖,尝一尝是否有甜味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选用合适量程的量筒 5.能证明澄清透明的矿泉水是混合物的实验是 ----( ) A.取一滴矿泉水在显微镜下观察 B.通入直流电 C.仔细品尝矿泉水的味道 D.取1~2滴矿泉水在玻璃片上蒸发 1.作业本 1.4 物质水中的分散中状况(第1课时) 1.4 物质水中的分散中状况(第1课时)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