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煮茶,等候故人重逢
告别,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学会的一课。人生匆匆,聚散离合每天都在上演。再美的花事,都有凋零的一天;再热闹的筵席,都有散场的一天。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 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只是无论经历过多少次离别,我们也不会习惯告别。华筵过后,总是有一场狼籍;今日把酒言欢,明日却在月台上互道珍重。
在滚滚的红尘里,我们都只是微小的尘埃;在时间无涯的长河里,我们只是小小的水花。最终,我们都只是彼此生命里匆匆的过客,那些曾以为的地老天荒,那些许诺过的天涯海角,很快便失散在人海里。
曾经,我总以为我是洒脱而自由的;曾经,我以为最好的人生便是在天涯流浪。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当我背着行囊回到故土,见到一年年老去的父母,才发现,光阴如流水,却冲不散那萦绕在内心深处的乡愁。
不知从何时开始,家成了回不去的他乡,他乡则成了我们常住的地方。每次回家,总是短暂的相聚,然后是长长的别离。天长日久,一年年重复这个过程。我从当年飞扬的女孩,到如今年华渐老。时间是生命最好的老师,它让我们学会成长,学会珍惜。
外婆老了,从很早开始,我就学着去接受这个事实。她不再是那个会背着我,走过一条条田埂的外婆;她不再是那个会背着箩筐,从晨雾里归来的外婆。 我知道,人和人之间缘分早已被命运之笔写就,我跟外婆之间的缘分,也到了见一次少一次的年岁。而我终究是自私的,明知如此,却还是不能放下一切,承欢膝下。我总侥幸地以为,外婆会一年一年地守在那个路口,像曾经的无数次一样,等着我归去。
看过塞北的雪,淋过江南的雨,却生了倦鸟归林的情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陌上含春,芳草斜阳,一切仿佛还是旧时的模样。轻烟缭绕的山村,一如当初的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外婆坐在小院门口的古树桩上,一颗一颗剥着豆子。 外婆仓促地老去,过年回家时,才发现她已经有些反应迟缓,也不大记得人了。我如同所有兄弟姐妹一样,开玩笑地问着她:“外婆,你知道我是谁吗?”当她说出答案的那一刻,我却已是泪流满面:“我当然知道呀,你是我的小囡囡呀,哼,你以为我不记得啦。”
短短几日的相聚,还来不及好好地说一说这一年发生的事,便又到了离别的时候。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几乎一夜未睡,我迷糊间似乎听到他们几次蹑手蹑脚推开我的门。
晨起,母亲煮好水饺,一直细细地叮咛着路上该注意的事。父亲送我去火车站,我在候车室门口同他道别,然后洒脱地转身排队进站,却在无意间回头看到,他仍站在高高的玻璃窗外。看到我回头看到了他,他便讪讪地笑,我冲他挥挥手,转过头却是泪流满面。
龙应台《目送》里的一段话,那么贴切,那么意味深长。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如日月,没有来处,亦没有归期,从出生,伴随着整个生命。从那次以后,每一次转身离开后,再不敢回头,任那双目光送我的背影的眼神追随着我的步伐。我怕一旦回头,便再也不忍离去。从何时开始,面对着父母亲,再也没有了从前的理所当然,多了几分愧疚和辛酸。
也许我们来到人间,不是为了和谁相守,不是为了和谁道别,不是为了记住谁,亦不是为了忘掉谁。在没有尽头的岁月山河里,在拥挤的凡尘往来里,相遇和离别都是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