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测度及分解——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测度及分解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

模型

章上峰

【摘 要】 劳动收入份额是理解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文章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估计得到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分解为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和市场扭曲两个因素。定义劳动收入份额实际值和理论值的差值为市场扭曲。实证研究发现,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显示与实际劳动收入份额一致的趋势,是劳动收入份额长期趋势的决定因素;市场扭曲显示与实际劳动收入份额一致的波动,是劳动收入份额短期波动的主要原因;实际劳动工资偏离劳动边际产出,是市场价格扭曲的根本体现。研究结果为正确理解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时变性提供新的参考。 【期刊名称】商业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2016(000)012 【总页数】8

【关键词】 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分解公式

一、 引言和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成就了经济增长和体制转型的双奇迹,一方面中国人均GDP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升,另一方面中国基本完成向市场经济的平稳转型,没有出现剧烈的经济政治波动。然而伴随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收入分配格局也发生巨大变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基尼系数从1983年的0.27,快速上升到2008年的0.49。李稻葵等(2009)[1]70认为社会收入分配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初次分配格局;李扬和殷剑峰(2007)

[2]、白重恩和钱震杰(2009)[3]99、陈宇峰等(2013)[4]113也认为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将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与收入分配格局相对应,中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份额从1990年的0.5465,快速下降到2008年的0.3950。因此,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份额是理解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

关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原因,国际学术研究文献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技术进步偏向,制度和市场结构,全球化和国际贸易。Acemoglu(2003,2015)[5-6]、Growiec等(2015)[7]从内生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来研究劳动收入份额;Aghion等(2002)[8]、Jovanovic和Rousseau(2005)[9]、Siegenthaler和Stucki(2015)[10]从外生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来研究劳动收入份额。Blanchard和Giavazzi(2001)[11]、Cacciatore和Fiori(2015)[12]研究了制度和市场结构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包括管制的弱化,市场不完美时的超额利润和价格加成的分配等。Harrison(2002)[13]、Marrak和Decreuse(2011)[14]研究了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前者认为全球化会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后者认为开放并不能构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Young和Lawson(2014)[15]研究发现国家经济自由指数与劳动份额有正相关。

然而,由于中国的制度环境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发达国家对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在中国也许并不是主要的。所以从中国现实出发来研究非常重要。关于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成因分析,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很多文献试图给出可能的经济解释。黄先海和徐圣(2009)[16]、白重恩和钱震杰(2010)[17]、李坤望和冯冰(2012)[18]、张莉等(2012)

[19]等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来研究劳动收入份额变化,认为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促使劳动收入份额提高。王诚(2005)[20]、姜磊(2008)[21]、白重恩等(2008)[22]、翁杰和周礼(2010)[23]、罗长远和陈琳(2012)[24]、张杰等(2012)[25]从市场结构和制度等方面寻找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的现实原因。罗长远和张军(2009)[26]、龚刚和杨光(2010)[27]、邵敏、黄玖立(2010)[28]、魏下海等(2013)[29]、汪伟等(2013)[30]关注了产业结构、二元经济结构、国际贸易和外资、政治关系与改制、融资约束等因素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提出的政策建议也涵盖各个方面。

已有研究通过计量方法证实了技术进步偏向、国企改制、产品市场垄断、劳资谈判能力等因素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显著影响,为正确理解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时变性提供了有益参考。但是已有文献都只关注了影响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没有指出技术进步偏向与其他因素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影响,也没有指出各种因素哪一种是引起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最重要的因素,更没有从理论和实证框架上构建一个体系,来理解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时变性。

为了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成因,一些研究尝试从结构分解的视角做了有益的探讨。肖红叶和郝枫(2009)[31]、罗长远和张军(2009)[26]72从结构、内部和协方差等三个效应的角度,对中国三次产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趋势做了分解,发现结构效应是主要原因。肖文和周明海(2010)[32]将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分解为行业内劳动收入份额变动与行业权重变动,认为内部效应是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主要原因。周明海(2014)[33]从就业、报酬和

产值等三类变动效应角度,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做了分解,发现报酬和产值效应相向变动所得的净效应决定了中国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变动。

以上关于劳动收入份额的分解方法,主要是基于产业和部门的分解视角。黄先海和徐圣(2009)[16]34将无法被资本深化解释的部分,归结为技术进步偏向,指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是劳动收入分析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但是该文对技术进步偏向的估计是间接估计,这一估计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陈宇峰等(2013)[4]113基于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包含技术进步偏向和垄断利润率的决策模型,从经济机制上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和垄断利润率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长期影响和短期变动。章上峰和陆雪琴(2016)[34]进一步基于CES生产函数模型,给出了量化测度结果。以上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与已有研究不同,本文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来测度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将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分解成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和市场扭曲两个因素,从长期和短期变化成因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揭示其主导因素,为正确理解中国劳动收入份额时变性提供新的参考。本文以下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介绍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测度模型及其分解;第三部分是数据说明和测度结果分析;最后是研究结论与展望。

二、 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测度及分解

(一) 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测度模型

理论劳动收入份额表示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前提下,劳动投入应得的收入份额,需要构建合适的生产函数模型来测度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在实际应用中,正如张车伟和赵文(2015)[35]所指出的,经济学家经常的做法是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来估计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用估计

的产出弹性替代要素分配份额,这符合“卡尔多事实”关于收入份额保持不变的经典理论。

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其模型结构简单,经济意义明显,而且容易估计。假定规模报酬不变,而且只有两种生产要素K和L,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 (1)

对式(1)两边取自然对数,假定技术水平由一组控制变量Z表示,得到计量经济模型: (2)

式(2)对lnKt求导,α代表第t期资本的产出弹性;对lnLt求导,β第t期劳动的产出弹性: (3)

完全竞争市场,资本根据边际产出MPK获得报酬r,劳动力根据边际产出MPL获得报酬w:

rt=MPKt=?Yt/?Kt,wt=MPLt=?Yt/?Lt (4)

因此,在不变规模报酬和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条件下,理论资本收入份额在数值上等于资本产出弹性α,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在数值上等于劳动产出弹性β。 (5)

劳动产出弹性β是固定参数,代表了经济增长稳态时的理论劳动收入份额。但是章上峰和许冰(2015)[36]指出,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呈现时变性的非稳态增长特征,不符合稳态增长特征。劳动产出弹性β仅仅反映了整个研究时期的平

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测度及分解——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

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测度及分解——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章上峰【摘要】劳动收入份额是理解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文章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估计得到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实际劳动收入份额分解为理论劳动收入份额和市场扭曲两个因素。定义劳动收入份额实际值和理论值的差值为市场扭曲。实证研究发现,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显示与实际劳动收入份额一致的趋势,是劳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9swxu7cc055gf8x599ez10e609m87w01bb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