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泛宣传。学校要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广播站、班队会、主题集会、手抄报等形式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广泛宣传和展开心理素质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情绪,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水平,逐步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并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使用,持续总结提升。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地看待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即时转移烦恼、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深呼吸闭目养神放松、欣赏音乐、体育锻炼、散步谈心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怈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自我调节,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水平。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一定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排入课表,选配专兼职教师,确保每周一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但要普及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对学生实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在实际教学中要切实抓好四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与开发。
·心理健康学科知识课:是在心教课堂上,教师通过“举例—启发—自学—理解—练习”这五个教学环节,重点普及心理学基础知识,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提升,心里素质得到初步训练。
·心理健康水平训练课:要在明确水平要求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联系学生实际,设计一些训练题,对学生实行科学的训练。
·心理健康指导课:心理辅导教师要根据近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或心理咨询信件实行整理、分类、归纳出几种近期普遍存有的热点心理问题,定期在心理指导课上和学生共同探究并给予解答。这种课针对性强,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学生喜爱。
·心理健康班队活动课:是指围绕一个热点心理健康主题,采取各种新颖的形式体现,在体现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心理训练和评价。这种课寓教寓乐,并且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水平,学生乐意接受。
(3)、学科渗透。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单靠一个心理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学科都要针对自己学科的性质、内容和特点,建立相对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并通过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达到互相促动。做好心理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重点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