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隧道左线出口段
注浆加固堵水方案
山东大学
2008年6月27日
龙潭隧道左线出口段注浆加固堵水方案
1 工程及地质情况
涌水地段地表为芦子坪NE向冲沟,掌子面前方170m为ZK3钻孔,接近SN向次级隐伏小背斜轴部,为物探预测岩溶发育地区,ZK3钻孔也揭露到有水链状溶洞,隧道从ZK72+770处遇F2断层开始,洞身围岩大部分为洞穴堆积物及破碎灰岩,一直持续在F2断层溶蚀破碎带向东延续的南津关组顶部顺层溶洞边缘和洞穴充填物中掘进。ZK72+177.8里程上半断面右侧为颗粒状碳质页岩填充物,其他部位为黄土夹破碎灰岩,根据坍塌前开挖所揭露的岩石来看,该种岩层已延续到ZK72+167,而且在ZK72+167里程上半断面全部为颗粒状碳质页岩填充物。
2 涌水情况及分析
2.1 涌水情况
该段发生突水突泥后在ZK72+199附近新生一个面状4米×10米出水区域,
尤其是在桩号ZK72+199产生一个串珠状出水带。该处涌水稳定流量约20m3/h,并且与大气降水没有明显关联,呈现稳定的基流量。涌出水为清水,不含泥沙。根据开挖地质情况分析,该处支护上方基本被软弱充填物覆盖,岩溶水沿着初期支护较为薄弱的环节涌出。涌水分布情况见图1.
掌子面串珠状 出水点图1隧道涌水分布示意图
出口2.2 地质分析
根据现场情况和有关地质分析报告,认定地下水为覃春泉暗河系统的一部分,洪水期地下水位高于隧道底板100m左右,最大水压可达到65m。该涌水段涌水同覃春泉存在水力联系,暗河水通过岩溶管道,裂隙补给到隧道内。具体情况见图2、图3。
ZK72+178突水涌泥示意图初支开裂临时型钢支护网喷加固区ZK72+167ZK72+178ZK72+180ZK72+205ZK72+220溶腔空穴出水点碳质页岩及泥夹孤石坍塌物拦截坎
图2 隧道内涌水情况简图
图3 隧道内涌水地质横断面
3 注浆设计方案
3.1 施工原则
3.1.1技术与经济优选原则
技术上可行:在现有工作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可行的注浆方案,以满足隧道堵水要求为第一目标,彻底封堵地下水的涌出,并保证注浆堵水加固圈在施工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