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十八)
(建议用时:25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基因库的组成
C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由于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上具有差异,所以不可能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A正确、C错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基因库不会因个体死亡而消失,会代代相传,B正确;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改变基因库的组成,D正确。]
2.在某一种群中,经过调查得知,隐性性状约占9%(等位基因用A、a表示),那么该性状的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分别约为( )
A.0.9、0.82 C.0.49、0.42
B.0.36、0.55 D.0.18、0.73
C [已知隐性性状即aa的基因型频率为9%,那么a基因的频率为0.3,则A基因的频率为1-0.3=0.7。在理想的状态下,运用遗传平衡公式进行计算:AA的基因型频率为0.7×0.7=0.49;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7×0.3=0.42,C正确。]
3.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1/88 C.7/2 200
B.1/22 D.3/800
A [设该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色盲基因用B、b表示,则妻子的基因型为AaXX,丈夫的基因型是AAXY或AaXY。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得出丈夫的基因型为AaXY,且概率是2/11,所以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2/11)×(1/4)×(1/4)=1/88。]
4.原鸡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饲养、驯化逐渐形成现在的家鸡,即使是家鸡,也分化成为很多品种,如长尾巴的观赏鸡、善斗的斗鸡等。以下与此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鸡形成家鸡的过程中,必然有基因频率的变化 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多个品种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C.在原鸡的驯化过程中,人类对鸡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若不经人类的驯养,原鸡种群中将不会出现长尾基因
- 1 -
B
Bb
B
B
D [原鸡到家鸡的变化,实际上就是进化,进化过程中必然伴随有基因频率的变化,A正确;多个品种的形成也是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淘汰不需要的类型,保留需要的类型,起到了选择作用,C正确;长尾基因的出现是突变的结果,突变是不定向的,与人类的驯养无关,人类只是对长尾和短尾等不定向变异进行了选择,D错误。]
5.某一自由交配的昆虫种群,控制昆虫某性状的不同基因型及相应个体数目分别是AA=77,Aa=94,aa=29。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昆虫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0.62,a的基因频率为0.38 B.如果若干代后A基因频率不变,则说明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C.种群自由交配的结果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型频率不改变 D.若下一代有500个个体,则杂合子约有236个
C [A的基因频率是0.62,a的基因频率为0.38,因此若下一代有500个个体,则杂合子(Aa)的个体有2×0.62×0.38×500≈236(个),A、D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项正确;种群自由交配的结果是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也不发生变化,C项错误。]
6.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 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 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
B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A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型,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B正确。Ss个体对应的表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加,C错误。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D错误。]
7.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患者在幼年时期夭折。现在甲、乙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甲地区流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乙地区流行疟疾。两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比例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问题:
(1)在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乙地区人群中
- 2 -
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2)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甲地区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将________,乙地区人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将________。
(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发现AA的基因型频率将会________。 [解析] (1)甲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95%+(1/2)×3%=96.5%,a的基因频率为1-96.5%=3.5%;乙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3%+(1/2)×95%=50.5%,a的基因频率为1-50.5%=49.5%。(2)甲地区由于aa个体会因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而幼年夭折,a的基因频率将下降,A的基因频率将上升;乙地区流行疟疾,AA基因型易被淘汰,因此AA基因型频率将下降。(3)如果在乙地区消灭疟疾,若干年后,AA的基因型频率将上升。
[答案] (1)96.5% 3.5% 50.5% 49.5% (2)上升 下降 (3)上升
[等级过关练]
8.在用杀虫剂防治某种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害虫种群中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原材料
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一定是有利的 C.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 D.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 B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A正确;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在杀虫剂使用之后,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但在越冬期抗药基因对害虫来说是有害的,B错误;杀虫剂对抗药基因起到选择作用,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标志着生物的进化,C正确;杀虫剂使得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而严寒使敏感型个体生存下来,表明杀虫剂和严寒可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D正确。]
9.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经调查,某兔群中雌兔的基因型及其频率分别为FF(30%)、Ff(60%)、ff(10%);雄兔的基因型及其频率分别为FF(20%)、Ff(40%)、ff(40%)。假设该兔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且后代生活力一致,则子代中( )
A.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 B.Ff基因型频率为52%
C.F基因的频率在雌兔中为60%、在雄兔中为40% 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不同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子代基因型频率改变不能说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错误。由题意可知,雌兔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FF(30%)、Ff(60%)、ff(10%),雌兔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所占比例分别是F=30%+(1/2)×60%=60%,f=10%+(1/2)×60%=40%;雄兔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FF(20%)、Ff(40%)、ff(40%),雄兔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