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和布局”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建设生态农业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宿州紧紧依托当地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从种养大户到家庭农场,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门别类地制定了优惠政策与扶持措施,梯度培育,分类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扩张,截至2011年底,家庭农场、种养大户超过了6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超过了2000家,县区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超过了1000家。在这个过程中,储蓄了一批重点项目,培养形成了宿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国家队”。 政策保障措施备受企业青睐
自2007年起,宿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的决定》、《农业产业化“252”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找准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着力点,同时提高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激励其做强做大。
尤其具有重要意义的是,文件提出三项考评机制、四项优惠政策、五项奖励机制给农业产业化投掷了一颗 “定心丸”。从政府资源、资本市场、技术创新升级、创建名牌、信息化建设、开拓国内外市场等10余个方面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优惠措施。随后,宿州政府还针对产业化不断发展的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不断优惠,博得业界的高度认可。
宿州农业产业化跳跃式发展,与政府提高谋划,梯度培育龙头企业,着力减
少行政干预,促进有序竞争,建立平等、公正、开放的竞争性市场环境是分不开的。同时,梯度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也能由大带小,有利于优化整个产业化发展秩序。 龙头企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2006年、2008年、2010年,宿州市政府先后三次认定了17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推荐申报了3家国家级、4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重从营销收入、加工产值、税收、融资、信息化、土地使用、开拓市场、创建品牌等方面予以政策资金扶持,激励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形式、管理技术创新,同时实施龙头企业动态跟踪管理和服务制度。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梯度培育,宿州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潜力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农业产业化呈跳跃式发展态式,农产品加工产值2009年至2011年分别实现259亿元、388亿元和652亿元,目前已位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合肥市。
龙头就是力量,整合资源方能有的放矢。自“十一五”以来,宿州农业产业化实施国家及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14个,投资万元;贴息项目39个,投资2419万元;为省级龙头企业争取农业产业化补息项目26个,财政补息资金2135万元。省人大、省政协相关负责同志到宿州调研农业产业化工作之后一致认为“宿州政府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扶持效率之高,是农业产业化跳跃式发展的核心动力。经过产业集群的要素集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后劲得到新一轮的积蓄。 ” “两区”建设助推产业化再上新台阶
2010年、2011年是宿州农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继土甬桥
区被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后,宿州又获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围绕“4168”工程,发展四大支柱产业,抓好“一区多园”建设,培育三大经营主体的任务再次被写进了市委、市政府的大文件,明确到2012年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分别发展到600个和10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0个,农业企业发展到3000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80家。谋划了农业产业化12大产业基地,并由市级领导分别联系,并将培育任务落实到县区,同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考评办法。农业产业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两区”建设必将助推宿州农业产业化再上新的台阶。
(一)土甬桥:“两区”建设助推产业转型
(1)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土甬桥区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60家,区级龙头企业116家。全区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达37亿元,年加工产值50多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0多亿元,辐射带动农户近30万户,2011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
(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猛
目前正式注册有500多家。其中,省级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社10家、区级示范社20家,共有社员55500人,入社资金28600万元。涉及的领域从种植、养殖业逐步扩展到秸秆能源开发、农机服务、水利建设等多个方面。
(3)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全区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达486个,着名商标21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市级名牌产品5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3个。目前,全区已认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原料基地30万亩,推动了全区主导产业向规模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四、做强支柱产业,打造特色区域农业经济 根据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土甬桥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了支柱产业,实体经济、板块经济特色明显。
土甬桥区年生产粮食28亿斤,加工产值达到亿元,占农产品加工总产值的44%。实行统一品种、规模化种植,在灰古、桃园、北杨寨和祁县四个乡镇打造了4个部级万亩小麦示范片。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从原先粗糙、简单的单一品种加工向精深、多元化、特色产品加工转化,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优质蔬菜种植面积万亩,年生产蔬菜156万吨,产值20多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打造了八张富民和百亩良园国家设施蔬菜标准园,建成高标准设施蔬菜面积45万亩,食用菌基地200万平方米,规模蔬菜基地33个。
肉类总产量达万吨,禽蛋产量万吨。建成了孵育20万套麻鸡父母代种鸡的土甬桥区麻鸡育种中心和占地120亩的安徽白山羊扩繁基地。
集合林产优势,做强产业园区,培育骨干企业,拉动林木培育。发展高档人造板、木地板、家具和木质工艺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树一批名牌林产品。
(二)灵璧:依托资源发展现代农业
近年来,灵璧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按照“建基地、育龙头、树品牌”的思路,积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加强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结合,拉长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符合灵璧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
(1)龙头企业营销收入持续增加。县级以上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家,其中省级11家、市级22家、县级18家。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近500家,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100多家。 2011年末,3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产总额亿元,销售收入首次突破50亿元达到亿元。
(2)主导产业生产基地面积逐步扩大。全县龙头企业建立基地达140万亩。灵璧县被认定为省级绿色食品原料 (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荷金来优质肉牛标准化生产基地被认定为省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个基地被认定为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规模养殖场达1260多个。
(3)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能力稳步提高。 3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分别采取合同订单、种苗供给、技术指导、保价收购、代存代储等契约化合作形式,与农户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利益联接关系。目前,全县有67%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62%的农户纳入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直接带动的本地农户约万户。全县75%的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有序进入市场,实现了增值增效。
(4)龙头企业创树品牌取得突破。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有7件商标被评为安徽省着名商标(荷金来、常青、康美达、苏林雅禾、先纯、笑果、忆中味);有7个品牌的产品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荷金来、常青、康美达、苏林雅禾、先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