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动地来》《山在虚无飘渺间》对比欣赏教学设计
一、 课标解读:
课标指出,当代中学生通过对我国优秀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响、形式、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长恨歌》中的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和第八乐章《山在虚无飘渺间》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它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让学生学会用音乐的语言来欣赏作品让学生体验作品的内容、风格、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
二、教材分析:
1932年,正是我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危险关头,韦瀚章和黄自写这部清唱剧有着借古讽今的意图。全曲共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用白居易的一句诗做标题。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和第八乐章《山在虚无飘渺间》这两个乐章从音乐语汇上来说,有很强的对比性,学生容易分析。通过对这两首作品的对比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部作品在课堂上可能有过接触,所以对于它的历史背景和含义不用详细来说。纯声乐合唱作品学生只听,也不太可能完成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室精深设计疑问,使学生思考,
才能更好的深入到作品中去。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长恨歌》中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和第八乐章《山在虚无飘渺间》的音乐要素的对比分析,加深对作品《长恨歌》的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歌唱来体验作品的内容、风格、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
3、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了解它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重点:1、用音乐语汇来对比欣赏分析两章作品。
2、带情绪歌唱。
难点:1、五个音乐语汇的比较,它别是风格。
2、带感情色彩的歌唱。 五、评价设计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表演、习作展示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终结性评价。最后,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做出总体评价。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中各方面的表现,如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尤其是爱国情感的反应、参与课堂学习讨论的态度、与教师同学之间合作精神、探究学习能力等,教师用语音和形象的文字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对学生的技能表现、分析作品能力,进行定量评价。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学生和教师自己总结出对本节课的学习和教学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和学习的纵向比较更科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果,对自己在本节课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做出诚恳的评价。
在参加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讨论、合作、创作等方面可以采用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的互评。
希望家长或者社会同仁的参与,形成他评,对教师今后改进教学方法和掌握教学方向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提问微课程内容导入
【设计意图】既加深了学生对作者黄自的了解,又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引出清唱剧《长恨歌》。
同学们,课前我们学习了微课《黄自》,你能谈一下你所了解的黄自先生吗?
1、黄自(1904——1938)一生很短暂,但他却是我国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贺绿汀等一大批音
乐人才都是他的学生。
2、作为音乐理论家,他还写了约百万字的理论著作,创作了106种器乐和声乐作品。
3、还有很多个第一。他创作的毕业作品《怀旧》序曲,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大型交响音乐作品。1935年为电影《都市风光》创作的《都市风光幻想曲》,使黄自成为中国第一位写作电影片头音乐的作曲家。抗日战争时期,他是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如《抗敌歌》等。
4、1932年创作的清唱剧《长恨歌》开中国大型声乐作品之先河。 二、简单了解清唱剧,长恨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将要欣赏的曲目有个总的印象和概念,掌握音乐知识。
1、什么是清唱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清唱剧是一种介乎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它包括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伴奏。其歌词内容,个乐章之间有教强的连贯性。
2、《长恨歌》 韦韩章词 黄自曲
全曲共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标题。他们分别是:
(1) 仙乐风飘处处闻(混声四部合唱)
(2) 七月七日长生殿(女声合唱、男女声二重唱) (3) 渔阳鼙鼓动地来(男生四部合唱) (4) 惊破霓裳羽衣舞(未谱曲) (5) 六军不发无奈何(男声四部合唱) (6) 宛转娥眉马前死(女高音独唱) (7) 夜雨闻铃肠断声(未谱曲) (8) 山在虚无缥缈间(女声三部合唱) (9) 西宫南内多秋草(未谱曲)
(10) 此恨绵绵无绝期(混声合唱、男声独唱)
师:这首《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描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