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 课程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关于燃烧和灭火的一些初步知识。前面学习了O2和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课题又为后面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做好铺垫。可见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燃烧的概念和着火点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难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二、学情分析:初三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学重点在于授人予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对燃烧有一些零散、初步的认识。从学生已有的实验基础来看,初三学生掌握了一些实验的操作,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从学生的心理发展
1 / 7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 课程教学设计
来看,思维方式正在逐步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度,但缺乏具体的思维方式。
三、教法、学法分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探究法和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这样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做好准备,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和讨论。初三学生对燃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燃烧的条件并不完全了解,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为: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归纳总结—巩固提高这四个方面。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引导学生观察,熊熊火焰过后,手帕完好无损。教师顺势提问:为什么手帕能够完好无损呢?我们今天的学习可以揭开这个事实的真相。通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引出了今天的课题。
2、探究新知:这个环节分2部分,第一部分:认识燃烧的概念;第二部分:认识燃烧的条件。
第一部分:认识燃烧的概念。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之前学过的S、C、Fe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2 / 7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1 燃烧和灭火 课程教学设计
现象,组织学生思考:燃烧的定义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总结出燃烧的定义是: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第二部分:认识燃烧的条件。教师顺势提问:那么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教师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表述自己的结果,其他小组予以补充。
学生通过分析S、C、Fe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继而对燃烧的条件进行猜想:需要可燃物、氧气和点燃,这三个条件。
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演示教材中的实验7-1,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
教师讲解:在此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进行点燃,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说明点燃不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并说明:我们点燃是为了让物质达到着火点,从而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此时学生也就明白了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