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工程或服务所达到的技术标准。 ☆ 产品、工程或服务所达到的质量标准。 ☆ 供货、工程或服务完成的准时性。 ☆ 供货、工程或服务期间,其安健环的表现。 〃 供应商、承包商履约的评价结果应作为今后业务需 要时的选择依据。
1.11 安全科技
链接 目的:通过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开发,提高对安全生产风险的控制能力。
规 范 要 求 1.11.1 安全科技研究 〃 企业应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方面关键性技术难题的科 学研究。 〃 安全科技项目研究应以降低企业风险为目的。 链接 15
规 范 要 求 1.11.2 安全安全科技应用与评价 〃 安全科技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 材料、新设计等)应用前应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 并制定其风险的控制措施。 〃 定期对应用效果进行回顾,必要时修订相关的标准 和制度。
1.12 纠正与预防
链接 2.1 目的:建立统一、正式的纠正预防系统,确保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有效实施。
规 范 要 求 链接 1.12.1 纠正与预防系统的设立 〃 企业应建立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控制程序。程序应确 保对下列过程/活动出现的问题提出所需的纠正和 预防行动并跟踪落实: ☆ 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活动。 ☆ 问题解决小组的活动。 ☆ 员工提出的意见和关心的问题。 ☆ 培训程序评估。 ☆ 操作分析。 ☆ 工程设计变更。 ☆ 流程变化。 ☆ 制定规章的许可要求。 ☆ 计划的综合性检查。 ☆ 其他检查。 ☆ 职业卫生监测、巡察。 ☆ 环境监测、影响评估。 ☆ 事故调查。 ☆ 内审、管理评审。 ☆ 风险评估。 16
规 范 要 求 ☆ 流程不符合。 ☆ 设备、设施、工艺不符合。 ☆ 任务观察。 ☆ 规程、规章和标准。 ☆ 客户投诉。 〃 企业应建立系统将纠正和预防行动统一集中管理, 明确责任人、工作内容、时间、地点。 〃 纠正和预防行动程序要求: ☆ 纠正和预防行动应书面化。 ☆ 执行纠正和预防行动的责任部门/人、时间。 ☆ 及时反馈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执行情况。 ☆ 上级主管领导应审阅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执行情 况报告,并对不符合标准的提出处理意见。 ☆ 通过流程测试等方法检验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效 果。 ☆ 应评估纠正和预防行动,以确保类似问题不会再 次发生。 1.12.2 纠正与预防措施的落实 〃 根据轻重缓急对安全生产问题采取行动。 〃 按计划执行纠正和预防行动。 〃 每月回顾纠正和预防行动的执行情况。 ☆ 责任人应每月与管理者沟通纠正与预防行动的 执行情况。 ☆ 责任人应每月与员工或安全区代表沟通纠正与 预防行动的落实情况。 1.12.3 纠正与预防效果评估 〃 企业应评估纠正与预防行动解决根本原因问题的效 力,评估有下列方法: ☆ 消除、降低风险的评价。 ☆ 随机选择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对所采取的纠正 和预防行动效力向员工询问。 ☆ 选择一个工作现场进行观察,检验纠正和预防行 动是否控制了危害的再次发生。 ☆ 定期与安健环人员讨论并回顾采取的纠正与预 防行动是否针对根本原因和控制因素。 〃 保持纠正和预防行动的记录并随时可用。
链接 6.7.4 9 17
2 风险评估与控制
2.1 风险评估与控制总体原则
目的:应用规范、动态、系统的方法去识别及评估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实现风险的超前控制,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规 范 要 求 2.1.1 风险评估要求 〃 企业应建立风险评估管理程序,明确以下内容: ☆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管理、实施责任。 ☆ 电网、设备、作业、健康与环境风险评估内容与 方法。 ☆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动态、闭环管理要求。 〃 企业应按照以下流程开展风险评估: ☆ 确定风险评估的对象。 ☆ 危害辨识。 ☆ 确定风险描述,即列出危害可能引起风险的具体 结果信息。 ☆ 确定风险种类和范畴。 ☆ 查找可能暴露于风险的人员、设备及其他信息。 ☆ 列举控制风险的现有措施。 ☆ 分析危害转化为风险的可能性、频率和后果的严 重性。 ☆ 量化风险结果并划分风险等级。 ☆ 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 评估所制定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 风险评估结果和合理控制措施的审核。 ☆ 制定后续行动建议。 〃 企业应对所管辖区域内和区域外的所有危害进行识 别,并对识别的危害确定其名称、类别和危害信息 描述。危害类别包括: ☆ 物理危害。 ☆ 化学危害。 ☆ 机械危害。 ☆ 生物危害。 18
链接 8.2.1 规 范 要 求 ☆ 人机工效危害。 ☆ 社会/心理危害。 ☆ 行为危害。 ☆ 环境危害。 ☆ 能源危害。 〃 危害信息描述应包括: ☆ 危害存在的数量。 ☆ 危害存在位臵。 ☆ 危害的物理或化学特性。 ☆ 危害存在时间和空间。 〃 企业应基于危害辨识进行风险的评估,风险评估类 别包括: ☆ 基准风险评估。 ☆ 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 ☆ 持续的风险评估。 〃 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评估 方法,并确保方法的一致性、可重复性和可审核性, 同时应不断探索新的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 〃 企业在开展风险评估过程中应确保: ☆ 通过培训,使员工掌握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的方 法。 ☆ 员工清楚其暴露场所的安健环危害、风险及后 果,熟悉其控制措施。 ☆ 评估的范围应涵盖企业所有工作场所、生活活动 过程。 ☆ 全员参与,必要时邀请技术专家、相关方参与,或委托第三方进行。 〃 风险评估结果应文件化,并予以公布。重大的风险 问题应及时提交安委会。 〃 企业应每年或当内部和外部变化产生时,对风险评 估进行回顾和更新。 〃 企业应为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及技术资 源保障。 2.1.2 基准风险评估 〃 企业应进行全面的基准风险评估,作业安全生产风 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基准。基准风险评估应考虑:
链接 2.6 19
规 范 要 求 ☆ 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 社会责任。 ☆ 相关方的要求。 ☆ 地理环境。 ☆ 可能的紧急事件。 ☆ 常规和非常规情况。 ☆ 现有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 流程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影响。 ☆ 安健环危害及其累积影响。 ☆ 作业活动的技术含量和复杂性。 ☆ 作业活动的员工信息。 ☆ 作业环境与作业用具。 ☆ 设备的重要程度。 ☆ 职业健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