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十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西周文、武等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 )
A.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 B.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 C.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D.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解析:选D。材料中“敬德保民”“明德慎罚”体现的是西周先王崇尚德政、慎用刑罚、以民为本的思想,注重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是孔子的仁爱思想,更是体现了对和谐社会关系的追求,故选D项。
2.(2020·聊城二模)“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由狱:断案),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尚书·立政》中周公这段话主要表达的观点( )
A.慎重用刑 C.为政以德
B.礼法并用 D.法不阿贵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可知,周公主张慎重用刑,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礼法并用思想,排除B项;材料与为政以德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法不阿贵,排除D项。
3.孔子是无神论者,“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 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 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可知,孔子是无神论者,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反映了儒学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作出调整,故选D项;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而不是背离儒家思想,排除A项;董仲舒发展了儒家思想,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排除C项。
4.(2020·莆田二模)《荀子·君道》记载: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这表明荀子( )
A.倡导礼法并施 C.主张重视人治
B.强调君主专制 D.具有法治精神
1
高考总复习
解析:选C。题干材料“有治人,无治法。羿之法非亡也,而羿不世中……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强调人治的作用,故选C项;“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强调人的主体作用,排除A项;“《荀子·君道》记载:有乱君,无乱国”中的君指统治者,但不是君主专制下的君主,排除B项;“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强调法治对人治的依赖,排除D项。
5.汉初,陆贾因经常称引儒家典籍被刘邦批评。陆贾以历史兴亡为例大力劝说,促使刘邦转而支持其著书,遂成主张仁义的《新语》十二篇。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B.儒学地位得以提升 C.外儒内法成为君臣共识 D.焚书坑儒余波未了
解析:选B。“陆贾以历史兴亡为例大力劝说,促使刘邦转而支持其著书,遂成主张仁义的《新语》十二篇”说明儒学地位上升,故B项正确。
6.右图所示是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护臂。该护臂工艺精美、文字激扬、意蕴丰富,它( )
A.证实了汉代丝织技术的西传 B.体现了汉代的天人感应观念 C.展示了汉代蜀锦的工艺流程 D.反映了汉代长途贩运的兴盛
解析:选B。据材料“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可知,将自然现象与国家兴衰结合起来,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故选B项;该蜀锦在新疆发现,未涉及国外其他地区,无法证实西传,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知蜀锦的制作过程,只可知蜀锦工艺高超,排除C项;依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长途贩运兴盛,而非东汉时期,排除D项。
7.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一~图三所示。这表明汉代( )
A.外儒内法得到推行 C.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B.儒家学说影响广泛 D.儒家思想的官方化
解析:选B。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经过西汉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于是出现了“长袖乐舞”“讲学传经”“养老图”所示的社会现象,故选B项;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内法”,排除A项;题干中的三幅
2
高考总复习
图片反映的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社会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这不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排除C项;儒学经董仲舒改造之后,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而题干所反映的是一些社会现象,并非儒学官方化的结果,排除D项。
8.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解析:选B。据材料“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可知,传统孝道受到重视,故选B项。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孝经》而不是“四书五经”,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是在汉朝,排除C项;材料“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不能说明开明开放,排除D项。
9.北宋《孙明复小集》中记载:儒家学者批判汉唐经学时说“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使我六经之旨益乱”。《二程集》认为“汉之经术安出?只是以章句训诂为事”。由此可知宋代儒学( )
A.忽视了对先秦儒家经典的传承 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复兴 C.批判汉唐经学并重建人文信仰 D.重视知识系统远离生活实践
解析:选C。宋代儒学批评汉唐经学使儒家学说纷乱,认为汉代经学浅显,只是对人们的教导训诫,没有体系化、逻辑化,不能让人们建立人文信仰,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家学者批判汉唐经学而不是忽视对先秦儒家经典的传承,宋代儒学本身就是对儒学的继承发展,排除A项;材料只是批判汉唐经学,不涉及儒学复兴,排除B项;“远离生活实践”说法错误,排除D项。
10.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元代以来“四书”地位的提升( )
A.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 B.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C.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 D.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可知,朱熹对“四书”作了注解,程朱理学官方化后“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教科书,故选C项。
11.清代潘耒盛赞顾炎武:“综贯百家,上下千载,详考其得失之故,而断之于心,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