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教材分析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研室 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第一学段中 “常见的量” 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中学会 了看整时和半时;在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中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 针和分针,知道了 1 时=60 分。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 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表:
《时、分、秒》重难点突破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研室 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统稿)
本章重难点分析:
1.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内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2.解决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单元的难点。
突破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1)初步建立对秒的直观感知
动态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让学生体会“秒”是比分还小的时 间单位,经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导出“秒的认识”这一课题。再依次出示 第 2、3、4 幅主题图,唤醒学生关于时间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运用。
(2)结合前面的情境图,直接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并出示钟 面,直观地观察秒针走一小格就是 1 秒,走一大格就是 5 秒,8 秒就是走了八小格。再通过动态演 示 3 幅连续的钟面,分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了 60 小格。帮助学生理解分与秒的关系,即 1 分=60 秒。
(3)体验 1 秒有多长
通过亲身体验:如眨眼、听滴答声、击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 1 秒的长度。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并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 本方法
(1)巩固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复习 1 分=60 秒,1 时=60 分,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由于学生没有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只出现数字较小的,以及整十倍 数的换算。如 600 秒=()分
(2)突破“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一难点。
①先复习简单的整时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早上 7 时起床,8 时上课,经过了多少时间?唤起学生对经 过时间计算的经验,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②不是整时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出示例 2,动态演示钟面从离家时刻到到校时刻经过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画面,分析相关信息。 通过呈现解决这一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 题基本方法。
③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解决经过时间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可以是数格子的方式,直观、实用;也 可以选择计算的方法,抽象、高效;还可以将曲线的分针转动转化为直线的数轴,便于学生算出经 过的时间。(课件演示不同方法)
如图:
《时、分、秒》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理解常见的量”。
《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 “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时、分、秒》课标解读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初稿)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第一学段中 “常见的量” 关于时间的知识,学生已经会看整时和半时,会读写几时几分,初 步认识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了 1 时=60 分。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秒”,以及有 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 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 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 有关时间的知识。
1.关注学生认识需求,化抽象为具象,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