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摘 要】文章介绍了近年国内外对创业教育研究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新的研究趋势开始关注创业教育模式,以及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业教育;新进展;综述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究会”上首次提出创业教育概念以来,国外便掀起了关于“创业教育”研究的热潮。而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训体系,有着很大的研究空间。
一、创业教育研究综述
(一)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
有学者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可分为两个阶段:大学一、二年级为创业教育萌芽阶段,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者学术讲座等,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大学二、三年级为孵化阶段,学校开设创业理论课程、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创业过程;大学三、四年级为教育成长阶段,高校课提供适合创业的场所和资金,促成一些经过创业教育前两个阶段培训的同学开创自己的企业(黄林楠,王琳等,2010)。还有学者在现有创业教育的弊病基础上,提出了“四结合的实践型”创业教育模式。即“职前、职后结合”“自办、联办”结合、“校内校外结合”“长短结合”(许晓宇,2010)。李立春,丁波(2012)认为我国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三段式”,即普及型创业基础教育阶段、精细化创业知识阶段、创业实践阶段。他分析了“三段式”模式下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将创业时间投入折合成相应选修课程或实习实验课程学分、创建“创业项目库”供拟创业的大学生团队选择;创立创业企业所需资金的供给体系及培养、发掘与大学生创业活动相适应的专业评审人员等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建议。徐志强、林德操(2011)指出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建立学校、社会、政府、企业、家庭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二)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探讨
罗旭,邓希泉(2012)在对全国14个省(市)的30所高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意识的调查后得出:有六成以上的人具有创业的打算,但绝大多数人却没有创业的经历。文中还指出,随着创业政策和创业支持系统的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将继续深化。张力化(2011)通过调查了解到,在被调查的对象中35.7%的学生选择毕业先就业,积累一定经验和社会关系再创业,30.1%的学生选择不会创业,毕业后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就业,只有34.2%的学生对创业比较感兴趣,表示毕业后会考虑自己创业,但对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周湘浙、谢志远(2006)提出:加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着重应帮助其树立五种创业意识,即自主创业意识、艰苦创业意识、风险创业意识、开拓创业意识、合作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