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
主义、国际主义那种控制世界几十年之久的力量。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等特点。
2.建筑特征
(1)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2)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
(3)多元的,非同一化的(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几个意义。
3、代表人物: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an、扎哈·哈迪特Zaha Hadid、丹尼·雷柏斯金Daniel Liberskind、库柏·辛门布劳CoopHimmelblau等人。
其中伯纳德·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筑。
而弗兰克·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4.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关注哲学,试图将建筑纳入深层的人文思考 ①伯纳德·屈米
1982年,拉维莱特公园,一个不和谐的几何叠加系统。 ②彼德·埃森曼 1978年,lla号住宅(福斯特住宅)
198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1989年,哥伦布会议中心; 阿洛诺夫设计与艺术中心。 ③荷兰建筑师R·库哈斯, 1984年,海牙国立舞剧院 ④柏林建筑师D.李伯斯金 1989年,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2)关注建筑形式与空间语言的全新创造
①伊拉克建筑师哈迪
1983年,香港山顶俱乐部,“反重力的爆炸性空间”;
1993年,维特拉消防站,由一系列不稳定、不规则的元素构成室内空间; ②蓝天设计组,1983年,屋顶加建 ③美国建筑师F.盖里 倾向于从感性出发,以艺术家的敏感把握时代精神,颠覆了古典传统,在文化上反叛,在形式上革新。
1987年,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 1994年,布拉格尼德兰大厦
- -
36
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
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解构主义挑战了形式与功能的逻辑关系;挑战了符号与意义传达的必然性、挑战了一种形式与一种意义的对应关系,是一种更加多元的设计策略。
同时体现在艺术上的前卫姿态,证明了西方建筑艺术试图不断走向形式突破的创新传统。
五、新现代主义
1.基本概念及建筑特征
新现代主义是坚持现代主义思想,同时对早期现代主义的局限性进行改良、发展和完善。较之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具有更为客观的、冷静的、多样的、成熟的、非教条的特征。新现代主义者们坚持现代主义理性和功能化,但同时又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重新诠释。
新现代主义在坚持现代主义核心的前提下,吸收类型学、构成主义,甚至环境心理学、行为空间以及生态理论、资源理论等多方面思想,即可成为全面地、整体地解决建筑设计面临的新老问题的一把钥匙。
新现代主义建筑师在使他们的建筑达到功能要求,并为进一步达 到社会的需要而操心。
新现代主义与其说是一种风格,不如说是一种方法。形式最终作为一个结果而不是目标呈现出来,形成一种自律的造型风格。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约翰·海杜克 1966年,住宅10,关于空间与形式的抽象试验。 (2)彼得·埃森曼
住宅I,住宅Ⅱ,将形式的结构逻辑区别于功能与技术要求下的结构逻辑。 (3)麦克尔·格雷夫斯 1967年,汉索曼住宅,
1969年,贝纳塞拉夫住宅,按照勒·柯比西耶几何秩序的方式来形成建筑形式与空间格局。
(4)理查德·迈耶
1965年,史密斯住宅,通体洁白,由明显的几何形体构成,具有清晰的形式逻辑关系;
1980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海尔艺术博物馆,建筑呈现了更复杂的形体组合和更丰富的内外空间;
1985年,格蒂中心,建筑群落的组织与环境完美结合。 (5)贝聿铭
1981年,巴黎卢浮宫扩建。
(6)日本建筑师桢文彦、黑川纪章、矶崎新、安藤忠雄,他们自觉将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语言与日本城市文脉、传统精神联系在一起,创建了受到世界赞誉和认同的日本现代建筑的独特景观。
- -
37
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
六、高技派的新发展 1.基本概念及建筑特征
60年代的高技派,一方面表现为积极开创更复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建筑甚至城市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为建筑形式上新技术带来的新美学语言的热情表达。
70年代之后的高技派呈现出新的特点:
(1)以新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解决建筑问题以及表现独特建筑美学的尝试。
(2)不再坚持技术的主导作用,而是更加关注如何拓展建构语言,如何使建造方式更加精良。
(3)在人文关怀建筑思潮的影响下表现出对环境、生态、文化历史的思考。 (4)复杂的外形下,具有高度完整性和灵活性的内部空间。 (5)注重建筑部件的高度工业化、工艺化,从而显示建筑的工业技术含量。 (6)热衷于结构的外露,热衷于插入式舱体的使用。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R.罗杰斯
1978年,伦敦劳伊德大厦,减弱了文化上的反叛,多了建造技术的精美追求; 1989年,欧洲人权法庭,
1990年4月,频道电视台总部。
他常常把服务设施和交通体安排在建筑物之外,创造出室内无障碍的空间效果,并频繁使用张力结构。
(2)英国福斯特,认为反技术如同向文明宣战一样站不住脚,认为建筑是产品,主张采用先进的大跨度结构。
1965年,信托控股公司;
1974年,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 1979年,香港汇丰银行新楼; 1980年,雷诺公司产品配送中心。 (3)英国建筑师N.格瑞姆肖 1984年,牛津滑冰馆; 1988年,金融时报印刷厂;
1992年,塞维利亚世界博览会英国馆。 (4)英国建筑师M.霍普金斯 1984年,苏拉姆伯格研究中心。 (5)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
1987年,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 (6)西班牙建筑师S.卡拉特拉瓦 1992年,埃拉米洛大桥;
1994年,法国里昂郊区萨特拉斯车站。 七、简约的设计倾向 1.基本概念
- -
38
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
简约是对现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又称“新简约”、“极少主义”、“极简主义”。都是以尽可能少的手段与方式感知和创造,即要求去除一切多余和无用的元素,以简洁的形式客观理性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简约符合20世纪纷繁的艺术世界中从具象到抽象的艺术趋势,试图以最有限的手段创造最强劲的视觉冲击。 2.建筑特征
(1)空间的开放性与连续性。 (2)建筑的线性和逻辑性。
(3)对传统建筑形式和观念的突破。 (4)洁白墙体上光与影的丰富变化。 (5)融人现代美学和地区文化的相互作用。 (6)对建筑形式、元素和方式的简化。
(7)追求建筑整体性地表达,强调建筑与场所的关系。 (8)重视建筑材料的表达。 (9)对大面积表面构造的重视。 3.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英国建筑师J.鲍森,
1995年,纽约麦迪逊大街CK分店。 (2)美国建筑师彼得·马里诺
1996年,纽约阿玛尼时装店,简洁的白色盒体形象。 (3)葡萄牙建筑师德·穆拉 1989年,波尔图文化中心; 1995年,阿威罗大学地学系馆。
(4)奥地利建筑师鲍姆施拉格和厄伯勒 1998年,BTV银行商住综合楼;
1995年,格拉夫电力公司办公楼扩建。 (5)瑞士建筑师赫佐格和德·默隆 1994年,沃尔夫信号楼; 1992年,戈兹美术馆; 1997年,法国鲁丁住宅;
1998年,美国加州多米纳斯酿酒厂; 2000年,伦敦塔特现代美术馆。 (6)瑞士建筑师P.祖姆
1996年,阿瓦尔斯镇温泉浴场; 1997年,奥地利布列根兹美术馆。 (7)瑞士建筑师组合吉贡和古耶
1992年,克什纳博物馆、苏黎世铁路转换站; 2002年,卡尔克瑞斯考古公园。
- -
39
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
A·C·巴埃萨
年,西班牙马洛卡岛高技术中心。 - - 40
(8)西班牙建筑师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