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部分: 经济学
1、经济学的概念内涵、研究的问题
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以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或集团之用的学科
经济学的出发点
——稀缺规律-----1.人的欲望是无穷的2.满足欲望所需要的资源是稀缺的3.选择是必要的
经济学研究什么?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要 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配置与利用
2. 预算线的内涵及其经济学解释(如何反映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预算线是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达到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的情形。
.预算线的移动:当两种商品X和Y的价格保持不变而收入改变时,预算线会产生移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可选择范围大小的改变。
3. 机会成本
生产产品所花费的生产成本,是指为了生产某种产品而放弃(或牺牲)了另一种最佳替代物的生产。
4. 需求曲线的内涵。影响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即需求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反向变化。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价格为自变量,需求为因变量)(曲线上的点变了,表明价格变化使需求量变化)
启示:A降低商品的价格,可以扩大商品的需求量,薄利多销是商家常用的一个竞争手段。 B提高商品的价格,对某些商品加征消费税,有利于限制对该商品的需求,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居民收入、预期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喜好、国家的宏观调控
5. 供给的内涵、影响供给的因素
指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量。 影响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技术水平,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价格。(厂商目标,自然条件,政治事件,历史传统等)
6、需求定律(或者需求法则》的内涵。如何借助于需求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
7、供给定律的内涵,如何理解现实中的供给现象?
供给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其 他条件不变时,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 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8、明确供给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供给量是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时,厂商愿意或计划供给的供给量。供给量的变动 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它表现为同一条供 给曲线上的移动。供给是指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不同供给量的总称。供给的变动是指商品, 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供给的变动,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 动。
9、明确需求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在经济分析中要特别注意区分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所谓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 上点的移动。所谓需求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 求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平行移动。
10.弹性理论(具体包括弹性的内涵、需求弹性的计算、弹性与厂商收入之间的 关系)P15页自己看
11. 需求与供给的均衡理论(涉及到计算和案例分析) P14
12、完全竞争厂商理论(概念、特征等)
在短期内,完全竞争厂商只能在既定规模下通过对产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产量能使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即厂商的短期均衡由于MR=SMC.由于AR=P=SMC所以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完整表述是::MR=AR=P=SMC。但完全竞争厂商按上述原则组织生产能否获得利润,还要取决于市场价格水平。
13、理解外部性概念及其具体表现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现象,它将导致市场失灵。
14、失业理论(失业的内涵、失业的类型及举例)
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的一种经济现象。
(1)摩擦性失业,它是指由于正常的劳油力流动调引起的失业,在一响态的经济中,人们总在不停地改变自己的经齐活动,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不断变化中。
(2)结构性失业,它是指劳动力供给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面引起的生业,这种失业 主要是由于水久性的技术更新使传统工业衰退所导致,
(3)季节性失业,它是指由于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在不同季节的波动面引起的失业。 有些行业由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的供给或产品需求的季节性波动而产生的对劳动力需求 的季节性波动。
(4)非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或周期性失业,是指一部分 劳动力愿意按现行的工资水平工作,却寻找不到工作。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 萧条阶段,故称为周期性失业。
(5)隐藏性失业。它是指表面上有工作,而实际上未对产出作出贡献的人 15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是指市场经济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 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16. 理解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这是中央银行职能最典型的概括 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中央银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银行的银行。是指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并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存、放、汇等业务上的往来。
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政府财政收支以及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第二部分: 管理学
1、如何正确理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合同关系
2、如何正确理解管理学中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即责权利) ?
如果要让个体或者组织承担一 定的责任,就应该赋予其完成责 任必须的权力,并给予其与所承 担责任对等的利益。只有责、权 和利三者对等统一,形成相互支 持、促进,又相互牵制、规范的 “等边三角形”,各项工作才能 顺利进行。 3、了解计划的内涵、计划的重要性
对计划的理解有动态和静态之分。从静态角度看,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对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广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从动态角度看,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计划的作用:提供方向,力求经济合理,发现机会和危险,统一工作标准。 4、决策理论决策的内涵、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准则等等)
所谓决策,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在充分搜集并详细分析相关信息后,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依据准则和标准选定方案并实施,作为解决问题、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简单地说,决策就是针对问题和目标,
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管理过程
过程: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
准则:满意原则(优先考虑),层次原则,集体和个人相结合原则,整体效用原则
(第二种说法:决策的原则: 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或可行性原则、效益原则、满意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5、组织设计的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略任务和经营日标 组织结构的全部设计工作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和妇宿点。因此.组织结构及其每一部分 的构成。都应当有特定任务和目标,并且这些任务和目标应当服从实现组织整体目标的要 求。
2.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必须是协 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
3.分工协作原则及精干高效原则。完成组织的任务目标,离不开企业内部的专业化 分工和协作。
4.管理幅度展则。管理幅度是指个主管能够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由于受个人精力、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一-个上级主管所管辖的人数是有限的
5.统一领导和权力制衡的原则。统一领导是指无论对哪一种工作来说,一个下 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
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在进行组织设计和调整时,既要有必要的权力集中 要有必要的权利分散,两者不可偏废。集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它有利于保
6、正确理解授权理论(包括授权的内涵、授权的原则等)
授权:管理者将份内的某些工作托付给下属(或他人)代为履行,并授予被托付人完成工作所必要的权利。
原则: 第一,有目的地授权;
第二,因事给人、视能授权; 第三,无交叉授权; 第四,权责相应的授权; 第五,逐级授权;
第六,单一隶属的授权;
第七,适度授权; 第八,信任原则;
第九,充分交流的授权; 第十,有效控制的授权; 十一,有效授权的及时奖励; 十二,授权负责;
十三,维护自尊与自信; 十四,耐心聆听及反应; 十五,辅导与支持;
十六,主动寻求协助,共同参与解决
7、如何理解单独的个人与组织中的个人?
个人是组织的最基本单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共同作用形成组织。从这点看来,个人与组织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总结一下就是以下几条:1.组织是由人构成的。2.个人需求的满足促使了组织目标的达成。3.组织中的个人必须进行管理。因此,组织和个人从某些方面看来具有同一性和一致性。
8、理解领导风格理论及领导艺术理论(如何激励下属、对下属授权等) 常见的领导方式主要有:
一 )领 导 方 式 的 三 分 法 理 论
很据银导者控制或影响被领导者方式的不同,可以把领导方式划分为集权质。民1里 和放任型三种。
集权型领导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切而要下属执行,他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并认为决
黄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下属不能染指。
民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他要求上下融 治合作一致地工作。
放任型领导者全面放开,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完全自由。他的职责仅仅是为下 属提供信息并与企业外部环境进行联系,以有利于下属的工作。
领导艺术特征:
1.随机性。现代企业中领导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复杂,局势多变,随机性很强,因此领
导者的领导艺术性就经常表现为思考问题和处理随机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办事技巧。
2.实践性。领导艺术来源于领导的实践,即来源于领导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它不仅
以理性推导而来,更重要的是经验提炼而成。
3.创造性。高明的领导艺术体现出领导人生机勃勃的创造力,也是他的智慧和才华的结晶。
4.多样性.领导艺术是领导生话的再现,不同的人在处理相同的事物中,往往有不同 的表演。因此,领导艺术是一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技艺 (二)领导艺术的作用
领导者运用领导艺术的过程就是开拓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艺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核心的凝果力。领导艺术的第一个作川就是企业领导人要善于以自己为核心,巧妙地使群众自动地聚集在自己的周围,这中间靠的是核心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能只靠领导人的权力或权成,而是靠领导的艺术。 2.指挥的散发力。指挥的散发力要求企业领导人能够把各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调 起来,使各部门各单位在统一的指挥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3.行动的导向力。领导者运用艺术绝不能迁就某些落后群众,而要有效地弓导群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就要求领导者善于显示出导向的功能,使群众心悦诚服地控起自己的意图,要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
4.哲理的启迪力。领导艺术不仅富有哲理情趣,而且要充满理性,缺乏情趣的领导妙术是生硬的,缺乏理性的领导艺术必将导致庸俗,这就要求领导者对社会、对人生要有直知灼见,对事理要能作出创造性的阐述,从而使人不断得到新的启迪。
5.情理的激发力。领导艺术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掀动人们的情绪,使之产生一种情绪的掀动力。
6,美感的吸引力。领导艺术要以摄人心魄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所以企业领导人要以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来满足人的“赏新”的要求,以谈吐的幽雅和风采来满足人们的美感欲望。
激励方式:P248
9、了解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1,法定性权力:指组织内各领导所固有的合法的,法定的权力;
2,强制性权力:指领导者对其下属具有的强制其服从的力量;
3,奖赏性权力:指领导者提供奖金、提薪、晋级、表扬、理想的工作安排和其他任何会令人愉悦的东西的权力;
4,专长性权力:指领导者由个人的特殊技能或某些专业知识而形成的权力;
5,参照性权力:指领导者由个人的品质、魅力、资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
10. 了解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所谓强化是指增强某人前面的某种行为重复出现次数的一种权变措施。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人类从事的众多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例如许多步行上学、读书写字、回答问题等等。斯金纳强化理论认为在操作条件作用的模式下, 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 都是一种刺激, 人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因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强化的手段,营造一种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环境和氛围,以使组织成员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强化管理的方式
1、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的加强、重复出现。
2、惩罚。当员工出现一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时,采取惩罚的办法,可以约束这些行为少发生或不再发生。
3、负强化,负强化强调的是一种事前的规避。
4、忽视,就是对已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冷处理”,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强化管理的原则要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强化措施。小步子前进,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及时反馈。所谓及时反馈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和途径,及时将工作结果告诉行动者。消不固定时间和频率间隔的强化效果好。正强化比负强化更有效
11. 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P248
12、双因素理论 P248
13.如何将所学激励理论运用到管理实践与生活中去? (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情况) P248
14. 沟通理论(沟通的内涵、沟通的类型) P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