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的加减法教案
【篇一:11减几的退位减法教案】
第1 课时
【篇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11】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答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说理、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2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三、 教具准备 :备课、 ppt课件。 四、 教学过程
一、 练习口算下面各题。30+20=28+72=38+50= 20+30= 72+28= 二、 讲授新课谈话导入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都称作运算。上面这几组都属于哪种运算?(加法运算)在加法算式30+20=50中,30、20和50分别叫什么?(30和20叫做加数、50叫做它们的和。)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是外出旅行的好时节,李叔叔准备骑车开始一个星期的旅行。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出示课件)根据所给的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应该怎样列式解答?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一下吧?
谁起来说一下你是怎么解答的?(40+56) 还有其他方法吗?(56+40)
那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义?(第一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是多少?第二个是下午和上午的路程和是多少?得数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呢?(等号)
观察每组算式等号两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数没变,符号没有变,只是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
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还需要我们来验证,先请同桌之间相互举例。哪些同学能像上面的算式一样写出来呢?
(例如:8+6=6+8等等) 这几个式子都是等式吗?
数不变位置发生变化不影响计算结果。
观察这几个算式,把你观察到的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吗? (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这条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数,交换律还成立吗?(成立)
请你与同桌交流一下用自己喜欢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通常我们数学上可以用字母表示数。今天我们就选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a表示第一个加数,b表示第二个加数。用字 母就可以表示成:a+b=b+a
用文字表示和用字母表示你们觉得哪种更一目了然,更简洁?(用字母更简洁)
等式左边的a和b就是等式右边的b和a,也就是数没有发生变化。刚才我们猜想验证了加法交换律,现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阶段练习:返回课前复习,让学生观察左右两排得数,并把相同得数的用线连起来。
30+20=5028+72=100 38+50=8820+30=50 72+28=100 50+38=88
学了这么多的知识,每个同学都信心十足。敢不敢接受挑战? 五、 巩固练习(闯关大全)。
1、 应用加法交换律在下面□中填上适当的数。 29+17=□+29 128+□=15+□ □+□=323+18654+x=□+□ 2、
七、课堂小结
(1)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表现都很棒,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学习热情不断高涨,数学家们总结的规律,我们也能发现,同学们真棒。想一想我们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看来这节课同学们对加法计算的规律了解了不少,在加法的计算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规律,比如说25+32+75怎样计算更简便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的思考来迎接下一节课吧!
八、拓展练习 填空。(1)一个数加0,还得( )。(2)两个加数()位置,( )不变,这叫做加法
【篇三: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内容:
20以内的进位加减法 本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和数位“个位”“十位”,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口算“10加几”“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10”“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2、在建立数感概念和理解算理、提炼算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借助学具操作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探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和读写。
难点:20以内数的写法。11-20的数,读的是“10”而写的时候,只在十位上写“1”,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应注意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本单元教具准备: 多媒体、计数器
本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7课时
第一课时 信息窗1迎接海鸥:11——20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79页,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1-20的物体个数,并会正确读写,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经历计数单位“十”的建构过程,建立正确地数的概念。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验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数感,是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4、结合现实活动学习认数与计算,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学具准备:小棒、皮筋、小计数器
教具准备:情景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欣赏歌曲,引入新课
1、歌曲《海鸥》,和同学们一起唱歌。 让学生欣赏各种有关海鸥的图片,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青岛开展了挽留海鸥的行动。使得每年有越来越多的海鸥飞来。
2么?通过观察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并根据图片内容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个小朋友? 天空中有多少只海鸥? 水中有多少只海鸥? ??
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 1、 数出沙滩上海鸥的个数 ⑴学生自己数
⑵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边指边数,可以一只一只地数,也可两只两只地数?? [培养学生的多种数法]
2、 教学11的组成及数位的认识
⑴如果用一根小棒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表示? 你们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摆边说。
⑵用投影仪出示摆成一堆的11根小棒,引导:你能一眼看出这些小棒有多少个吗? 学生观察、体会。
①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看出小棒的个数来吗? 学生动手操作。[积极参与活动] ②学生交流情况。
请学生到前面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③通过对比,大家都觉得在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一根的方法最好,不用算一眼就能看出来。
⑶通过这种摆法,你能发现什么呢?
学生观察并回答大的一组是10个,表示1个十,小的一组是1个,表示1个一。
[能说明自己摆 的11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4)学习数位
① 老师讲解“十位”、“个位”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② 学生观察并尝试用计数器表示“11”的方法。
③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计数器上数位的位置)[通过动手拨珠,使学生分清十位和个位] ⑸教学“11”的写法。
有1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十;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个1表示1个一。 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并汇报写法。
⑹小组讨论:“11”十位和个位上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发表见解。
3、认识11~20以内的其他数及数的组成 ⑴学生继续解答开始提出的问题。 正确数出每个问题中的数量。
⑵引导学生——刚才我们先摆小棒,然后拨珠,最后对准数位写出这个数,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己解答其他的问题,并认识这些数吗? ⑶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可以进行讨论,按照摆小棒——拨珠——写数的步骤自学。
⑷学生演示汇报自学过程。
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发现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