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 明 书
一、一般路基设计
1、路基标准横断面
为配合华侨工业园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当地城镇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从适度超前角度出发,对鱼湾平面交叉扩建改造,其路基布置详见“平面交叉布置图”。
2、路拱横坡
行车道及辅道采用1.5%的路拱横坡,人行道2%的反向横坡。 3、超高方式
本路段为平面交叉改造,不设超高路段。 4设计标高
路基设计标高为中央绿化带两侧处的路面标高。 5、用地围
路堤两侧排水沟外缘以及涵洞边线外3m以的土地为公路用地围。 6、路基设计要求
⑴、根据调查,填方路基填料主要为亚粘土。本地区的土质条件好,一般可直接采用亚粘土及风化土作路床填料。
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基两侧各超宽填筑50cm,路基施工完成后再对边坡进行整修,恢复正常路基宽度。
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分层压实。本项目对路基压实度在施工期间应按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均应符合表3-1的要求。
. . . .
填料粒径、强度及路基压实标准 表3-1
填料最小强度填料填挖类型 路床顶面以(CBR)(%) 最大粒径压实度(%) 下深度(cm) (cm) 填 上路床 0~30 8 10 ≥96 方 下路床 30~80 5 10 ≥96 路 上路堤 80~150 4 15 ≥94 基 下路堤 150以下 3 15 ≥93 ⑵、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的粘性土,用作上路床、下路床及上、下路堤的填料时,应采用各种措施使其压实度达到表3-1中的规定。
⑶、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以及含水量高的土,不得直接用作路基填料。需要使用时,必须采用翻晒、掺石灰、水泥等技术措施,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下路床和路堤填料。
⑷新旧路基衔接时必须按相关规设置台阶,以加强新旧路基的连接。 7、路床顶面验收标准 ⑴、基本要求
1)、路基填料应符合规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 2)、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3)、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边坡冲刷,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⑵、外观鉴定
1)、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
.. ..
2)、路基边坡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 二、路基、路面排水
本线路的路基路面排水按自成排水系统的原则进行设计。设计时,根据当地的气候、降雨特点,结合原有水系,采用路堑两侧设边沟(盖板边沟)或路强度不低于3.5MPa,施工时分层施工,单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下基层采用18cm厚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7天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低于2.5MPa。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使用年限为20年,设计荷载为100KN的单轴-双轮组荷载作为标准轴载。
堤两侧排水沟与涵洞构成排水系统。 1、边沟
边沟设置在挖方路段的路基边缘,结构尺寸为:宽度×高度为60cm×60cm的矩形浆砌边沟。 2、排水沟
排水沟设在填方路堤的坡脚外1米处,结构尺寸根据汇水面积和现场调查资料,确定为60cm×60cm的梯形土质排水沟。 3、路面水
路面水沿横坡排入市政雨水管。 三、路基防护
本路段挖、填高度较矮路段,边坡采用植草皮进行防护;过鱼塘路段采用浆砌片石防护。 四、特殊路基处理
经过对拟建道路沿线地面地质调查,本项目地貌单元简单,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所经山地较多,除局部鱼塘路段采用换填石渣外,对其余路段进行清表处理即可。 五、路面
本路段道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本路段行车道及辅道采用的路面结构形式为:26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混凝土路面28d设计弯拉强度不小于5.0Mpa;1cm稀浆封层;上基层采用36cm厚高剂量水泥稳定碎石,7天龄期无侧限抗压
. . . .
本项目人行道及绿道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础,两侧设预制混凝土缘石与边石,其面上铺设彩色步砖,边缘设树池,其中设盲道,其技术参数均应符合相关标准。
人行道上设置盲道时,应进行现场调研,要依据实际情况,尽量避开障碍物来确定盲道位置,施工时必须保证盲道的连续、畅通。 1、材料及施工要求
1.1、面层原材料技术要求 ①水泥
水泥宜采用旋窑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应满足下表规定。另外化学成分和其他物理指标应满足现行施工技术规对重交通路面水泥的相应规定。
水泥混凝土面层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 表3-2 项目 技术要求 龄期(d) 3 28 抗压强度(Mpa),≥ 20 52.5 弯拉强度(Mpa),≥ 4.5(均值±0.3) 5.0 a、建议选用水泥时,除满足表3-2和规的各项规定外,还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根据其配制弯拉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优选适宜的水泥品种、强度
.. ..
等级。
b、本项目建议选用散装水泥。散装水泥的夏季出厂温度不宜高于65℃;混凝土搅拌时的水泥温度不宜高于60℃,且不宜低于10℃。
②粗集料(碎石)
粗集料应质地坚硬、石质均匀、强度高、颗粒近似立方体,面层用的混凝土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级的统料,应按最大公称粒径的不同采用2~4个粒级的集料进行掺配,符合表3-3规定级配,碎石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31.5mm。碎石中粒径小于75μ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l%。水泥混凝土面层使用的粗集料级别不低于Ⅱ级。具体技术指标见表3-4。
粗集料级配围 表3-3
粒径 方孔筛尺寸(mm) 级配 2.36 4.75 9.50 16.0 19.0 26.5 31.5 37.5 类型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4.75-16 95-100 85-100 40-60 0-10 - - - - 合成4.75-19 95-100 85-95 60-75 30-45 0-5 0 - - 级配4.75-26.5 95-100 90-100 70-90 50-70 25-40 0-5 0 - 4.75-31.5 95-100 90-100 75-90 60-75 40-60 20-35 0-5 0 4.75-9.5 95-100 80-100 0-15 0 - - - - 9.5-16 - 95-100 80-100 0-15 0 - - - 粒级9.5-19 - 95-100 85-100 40-60 0-15 0 - - 16-26.5 - - 95-100 55-70 25-40 0-10 0 - 16-31.5 - - 95-100 85-100 55-70 25-40 0-10 - 粗集料技术要求 表3-4 项 目 技术要求 . . . .
碎石压碎指标(%) <15 坚固性(按质最损失计%) <8 针片状颗粒古量(按质量计%) <15 含泥量(按质量计%) <1.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2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合格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 <1.0 岩石抗压强度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60MPa 表观密度 〉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 〉1350kg/m3 空隙率 〈47% 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③细集料(天然砂或人工砂)
a、细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天然砂、机制砂或混合砂。本项
目属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使用河砂,砂的硅质含量应不低于25%。细集料的技术指标见表3-5所示。
水泥路面面层细集料技术指标 表3-5
项目 技术要求 机制砂单粒级最大压碎指标(%) 〈25 氯化物(氯离子质量计%) 〈0.02 坚固性(按质量损失计%) 〈8 云母(按质量计%) 〈2.0 天然砂、机制砂含泥量(按质量计%) 〈2.0 天然砂、机制砂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1.0 机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5.0 .. ..
机制砂MB值》1.4或不合格石粉含量(按质量计%) 有机物含量(比色法) 硫化物及硫酸盐(按含SO3质量计%) 〈轻物质(按质量计%) 机制砂母岩抗压强度 〈3.0 合格 〈0.5 〈1.0 火成岩不应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应小于80MPa;水成岩不应小于规定。
⑤钢筋
钢筋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缝、断伤、表面油污和锈蚀;钢筋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应符合理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49和《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GB13013的规60MPa 表观密度 〉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 〉1350kg/m3 空隙率 〈47%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配制碱集料反应 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的膨胀率应小于0.10% b、细集料的级配要求应符合表3-6的规定,路面用天然砂宜为中砂,也可使用细度模数在2.0~3.5之间的砂。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细度模数变化围不应超过0.3,否则,应分别堆放,并调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
细集料级配围 表3-6
方筛孔尺寸(mm) 砂分级 0.15 0.30 0.60 1.18 2.36 4.75 累计筛余(以质量计)(%) 粗砂 90~100 80~95 71~85 35~65 5~35 0~10 中砂 90~100 70~92 41~70 10~50 0~25 0~10 细砂 90~100 55~85 16~40 0~25 0~15 0~10 ④水及外加剂 混凝土搅拌、养生和清洗集料的水,宜采用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时,需经过检验。水泥混凝土用水及外加剂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或交通部颁标准的
. . . .
⑥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水泥混凝土应按JTG D40—2011的要求进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面层用水泥混凝土的28d设计弯拉强度不小于5.0Mpa;注意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水灰比宜控制0.44以下,施工时建议出机坍落度控制在25~50mm,摊铺坍落度控制在25~30mm,合适坍落度以不出现缺陷摊铺为度。砂率控制在0.32~0.38,水泥用量不宜过高,(建议42.5级硅酸盐水泥用量300~400kg/m3),以减少混凝土早期干缩和水热的不利影响。 ⑦填缝料
混凝土板养生期满后,缝槽口应及时填缝。在填缝时,必须保持缝清洁,
填缝材料应具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于水、不渗水,
⑧接缝
a、纵向接缝:混凝土板的纵缝必须与路线中线平行,其最大间距不超过4.5
纵向缩缝:本路面设计在采用摊铺机械一次摊铺宽度大于4.5米时,应设
定。防止砂石等杂物掉入缝;必须在缝槽口干燥清洁状态下进行,缝壁检验擦不出
灰尘为可灌标准。高温时不挤出、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建议填缝胶采用聚氨酯型填缝料。米。.. ..
置纵向缩缝,其构造采用假缝加拉杆型。
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小于半幅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其构造采用平缝加拉杆型。
b、横向接缝:胀缝、横向施工缝。
胀缝:在凹型竖曲线纵坡变换处,应设置胀缝,其它路段一般不设。 Ⅰ型胀缝: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并在传力杆一端设一套筒,套筒端在相邻板错布置。
横向施工缝:每阶段施工终了或摊铺过程中因故中断摊铺,且中断时间超过初凝时间2/3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的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设计位置吻合,其构造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 2、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的施工技术要求
2.1、水泥
基层水泥宜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且应选用初凝时间3h以上和终凝时间较长(宜再6h以上)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2.2、基层技术要求
基层采用5%水泥稳定碎石,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3.5MPa。下基层采用3%水泥稳定碎石,其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混合料应在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要求压实度,本设计要求基层压实度不小于98%。对于所用碎石,要求压碎值不大于30%,单个颗粒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基层颗粒组成应在表3-7级配围:
基层颗粒组成 表3-7 通过下列方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结构层 液限 塑性 37.5 31.5 26.5 19 9.5 4.75 2.36 0.6 0.075 (%) 指数 . . . .
90 67 45 29 18 8 0 底基层 100 ~ ~ ~ ~ ~ ~ ~ <28 <9 100 90 68 50 38 22 7 90 72 47 29 17 8 0 基层 100 ~ ~ ~ ~ ~ ~ ~ <28 <9 100 89 67 49 35 22 7 2.3、底基层、基层施工技术要求 (1)一般规定
①底基层与基层用水泥稳定粒料应使用连续式拌和机集中拌和,使用大型运输车运送至现场。底基层宜使用基层摊铺机摊铺,当允许底基层使用平地机摊铺时,应增加推土机或装载机辅助作业施工。
②底基层与基层应使用18-20t重型振动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压实,其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0㎝,不得大于20㎝;
③底基层和基层可采用洒水养生、薄膜覆盖养生、湿砂养生、土工布覆盖养生、洒铺乳化沥青养生。水泥稳定土结构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除施工车辆外,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
④强度标准
为满足路面结构承载力的要求,提高和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水泥稳定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水平,施工过程中同一批次强度抽检试验的变异水平不大于15%。
(2)材料规定
①严把材料准入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原材料进场需严格按照规定频率进行质量检验。材料堆放场地应平整无其它杂物,场地应硬化处理,排水系统完善。
②粗集料应符合技术规的有关规定。底基层和基层下层的集料至少分为3